为捐遗,85岁翁患癌拒化疗(图)

发布时间:2014-01-07 21:3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3-12-16 | 查看:1239次

年前,他成立捐遗组织,如今——

王玉琦(前排右一)、老伴(前排左一)和学生们在一起

  “耄耋之年爱心依旧,坚信马列钟爱祖国,吾之子孙无违余遗,捐遗遗愿定能实现。吾心安矣!”在沈阳捐遗倡导者王玉琦老人85周岁寿辰当日,王老的一席肺腑之言感人至深。究竟是怎样的一位老人,能够毅然决定日后捐出遗体?究竟是怎样的信念,让他在晚年将捐遗作为一项事业?8月27日,沈阳晚报记者采访了王玉琦老人。

  曾经,他是“捐遗之家”发起人

  今年85岁的王老精神矍铄,言辞难掩乐观与豁达。王老早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曾在沈阳市第七中学任教,多年从事法律教研工作,后来到沈阳大学社会科学系任教。

  退休后,本可以颐养天年的王老并没有闲着,而是投身于捐献遗体的事业中。偶然一次,王老从报纸上看到沈阳一位老人想捐献遗体却四处碰壁的经历,“这利国利民的好事儿应当提倡,我要帮他完成心愿。”其实,从教时王老就有捐献遗体的想法,也和学生们聊起过,只是当时工作忙没时间考虑。而这之后,王老积极寻找到同样热衷于这项事业的4位老人,成立了倡导捐遗的组织。

  那一年是2005年,沈阳市红十字会成立了“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工作部”,正式聘请包括王老在内的5位老人担任该机构的组织者。5位老人亲切地称之为“捐遗之家”。

  如今,一家三代人都决心捐遗

  “只有捐了自己的遗体才更能说服别人,更何况捐遗也是我的心愿。”王老刚向家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就遭到了老伴和三个子女的一致反对。

  王老捐遗意志坚决,在他的极力说服下,做了一辈子医务工作者的老伴姜素卿先同意了,还表示也要捐出自己的遗体,继而一家三代都表示要捐遗。

  就这样,王老开始了他的捐遗事业。王老说,倡导捐遗这些年,有过很多波折,但他依然坚持并且不遗余力。经过几年的努力,在他的倡导下,沈阳遗体捐献志愿者已经有2000余人,在菩遥山公墓也建造了碑林和捐遗广场,为志愿者家属缅怀和思念亲人提供了场所。

  年轻的女儿同意捐遗,母亲跑到红十字会把登记表抢了回来;在社区宣传捐遗,被一些人骂精神病……提起这些经历,老人有些伤心,可却丝毫不能影响他宣传捐遗的信心。

  患病,想捐出完整的遗体

  今年4月,王老经常是一早起来,就咳嗽不止,有时痰里还有血丝。王老做了一次肺部检查,不幸被确诊为肺癌早期。

  王老并没有消沉,而是更加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医生说85岁不能做手术了,那我就选择保守治疗,比如吃些中药和进行生物疗法。我不害怕癌症,我会积极配合治疗来延续我的生命。”

  王老的家人也曾建议他进行化疗,但却被王老拒绝了。“我想有尊严地活着,即便有一天生命结束了,我还能捐出完整的遗体。我不想我的身体被化疗折磨。”王老坚定地说。

  在王老乐观情绪的感染下,老伴和儿女卸掉了沉重的思想包袱。

  愿望,盼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

  王老一生投身教育,桃李满天下。8月25日是王老85岁寿辰,王老的学生前来为老师庆生,有些远在深圳、秦皇岛、大庆的学生也特地赶来,圆了王老想在有生之年与学生重聚的愿望。

  当年的学生,如今已经是各自领域的中流砥柱。生日宴上,王老的学生们向恩师表达了最真诚的感激和祝福,沈阳七中六四届的学生还滔滔不绝地背诵出王老教会他的第一篇古文——《岳阳楼记》,一时间把大家都带回到了纯真美好的学生时代。王老不由得鼓起掌来:“这是你交的最好答卷,我给你打100分!”

  师生重逢的美好时刻,王老感慨颇多。

  他说:“有生之年师生重逢便是给我生日最好的礼物。”谈起愿望,王老说,“捐遗之家”目前以老年人为主,登记的年轻人尚不足老年人的1/5。他期待着沈阳更多的年轻人积极投身捐遗事业中来。(高级记者 唐葵阳 文并摄 实习记者 唐心萌)

(责任编辑:杨晓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