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6年捐100万养老钱助学(4图)

发布时间:2013-12-09 16:15 | 来源:大众网 2012年03月26日 10:51 | 查看:5635次

  在烟台栖霞市桃村镇前埠村,每个人谈起75岁的孙茂文老人时,几乎都会用“简朴”二字作为开场白。在外人看来,这样一个成天身穿老式中山装、脚踩“一脚蹬”懒汉鞋、一年到头不舍得添置一件新衣服的普通农民,很难与一个6年间累计捐资100万助学的“富豪”联系起来。

孙茂文在院外劳动,全身衣物不足百元

孙茂文夫妻每次回乡期间都要去桃村中心小学看一看

孙茂文给桃村中心小学捐资3万元

孙茂文老人在认真观看学校的光荣榜

  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几年来自己省吃俭用,全身衣物不足百元,却以一种质朴的情感,用自己极其平凡的方式,为教育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大众网记者 赵新婷

  在烟台栖霞市桃村镇前埠村,每个人谈起75岁的孙茂文老人时,几乎都会用“简朴”二字作为开场白。在外人看来,这样一个成天身穿老式中山装、脚踩“一脚蹬”懒汉鞋、一年到头不舍得添置一件新衣服的普通农民,很难与一个6年间累计捐资100万助学的“富豪”联系起来。

  曾经生活贫困的孙茂文老人在经济条件改善后,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吃穿享受,而是将儿女给他的养老钱省出来,捐出100多万元用于当地学校改建和校舍新建,并捐助40多万元为村里购买农机、硬化路面、修建文体活动室、组建秧歌队。生活中一向“吝啬”的他被四邻乡里称为慷慨大方的“活雷锋”。

  自家种菜只卖不吃 咬紧牙关供出两个研究生

  说起孙茂文一家曾经的生活,乡亲们无不感慨,他们家曾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曾与孙茂文做了几十年邻居的王玉堂回忆说,孙茂文自幼家境困难,成婚后与妻子养着老人,还拉扯着三儿一女,日子一直过得紧紧巴巴的。

  “生产队的时候,茂文一天能挣一块钱,老婆一天最多能挣6到8毛钱,全家6口人一年的收入也就400多块,一家人成天不舍得吃更舍不得穿。”王玉堂告诉记者,他曾经看到孙茂文的大女儿拿着一块桃酥在地上滚着玩,上前一问才知道原来已经10多岁的孩子还从未见过桃酥。第一次拿在手里时,她竟把桃酥当成了玩具。

  为了贴补家用,孙茂文两口开辟了一块菜园,可种出的菜一家人根本舍不得吃,全都由孙茂文的妻子挑到二三里远的镇上卖钱。小小的菜园子一天也就能割出四五斤韭菜,每斤最多卖上8分钱,可就是这几角钱却成为全家人重要的零用补贴,许多村民至今也能清晰地想起孙茂文妻子每早挑菜出村的情景。

  日子如此艰辛,孙茂文也从没放松孩子的教育。只要孩子能读,他就一直往上供。“我读书少没本事,一家人可吃了不少苦。到了孩子这一代,可不能因为没文化再受穷了,所以自己再苦再难也得供孩子们上学。”谈起让儿女坚持读书的理由,孙茂文简单朴实的言语中透露出几分坚定。

  孩子们的表现还真没有让孙茂文失望,他的四个儿女中最终走出了两位研究生,大儿子孙成钢取得了复旦大学的博士学位,小儿子孙成旗则成为南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孩子一个个考上学,也让茂文的日子更加艰苦。孙成旗上大学时需要6000元学费,孩子暑假自己打工、卖破烂挣了3200元,剩下的全家东拼西凑最后还是差300元,最后还是从我这借了点才凑齐。”说起老邻居的不易,王玉堂不禁感慨地说。

  一双棉鞋穿两年 6年里5次捐款百万助学

  在含辛茹苦地供孩子念完大学后,孙茂文一家的生活也迎来了转机。当学业有成的孩子们一个个在事业上取得建树、特别是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以后,便给了孙茂文老人一笔丰厚的养老钱,希望辛劳一生的父母安享晚年。可过惯简朴日子的孙茂文依然省吃俭用,并和老伴商量着怎样用节约下来的钱帮助别人。

  2006年,孙茂文通过报纸了解到栖霞市官道镇小石头小学地处偏远、办学条件简陋,便独自一人默默来到学校看了一下。看到孩子们坐在简陋的教室里学习,他深感焦急和痛心。在取得老伴的同意后,他决定从孩子们给的养老钱中拿出20万元,捐给学校作为校舍改造的资金。

  第二年校舍改建完工后,学校以老人的名字命名为“栖霞市第一茂文希望小学”,孙茂文也受邀参加落成典礼。当他看到崭新的校舍中依然使用着破旧的桌椅板凳、图书室里供孩子阅读的新书寥寥无几时,又当场捐出5000元用于购买新桌凳和图书。

  “捐出第一笔钱后,亲戚朋友中不少人说我傻,可我跟他们说,如果不是因为坚持念书,咱家哪有今天的好日子。所以现在赚了钱应该多回报社会,帮着更多的困难孩子念书学知识,让他们靠知识摆脱贫困,也多为家乡、社会做贡献。”谈起捐资助学的初衷,孙茂文总说自己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可他用朴实的语言和执着的坚持最好地诠释了无私助人的意义。

  最终,家人也都同意和支持了孙茂文的想法,老人随后主动与栖霞团市委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家乡学校布局调整和校舍建设情况,又接连四次向栖霞市的三所小学共计捐款80余万元。

  桃村镇中心小学在校舍新建和改造期间,曾先后获得孙茂文老人两笔20万捐款,有力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校长王在义回忆起第一次与孙茂文见面时的场景,至今仍唏嘘不已。在他看来,当时那位身穿老式中山装、旧布鞋,手拿绿色尼龙包,自己走路来学校的普通农民,与影视剧中坐着汽车、衣着光鲜的慈善家形象大相径庭。

  “现在孙茂文老人每次从上海回老家都要抽空到学校看看,嘱咐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这么多年里,他每次都是从2里多外的家中走过来,而且从来没留在学校里吃过一顿饭。”王在义回忆说,他曾经到他家中汇报过校舍改造建设的计划,正好赶上他儿媳妇为丈夫买了一双名牌皮鞋,结果老两口把儿子和儿媳狠狠批评了一顿,嫌他们乱花这份钱,还不如用在资助孩子上学上。

  只要一谈起孩子的教育,平日并不健谈的孙茂文老人便能立刻拉开话匣子。他说,自己当初困难时不吃不喝也得供孩子上学,现在生活好了自己也老了,更要继续勤俭节约,抓紧争取帮更多的孩子完成学业。“孩子赚钱了总想让我多享受享受,我觉得现在这样就挺好的。脚上这双棉鞋穿了两年,没坏还能接着穿,衣服干干净净的就行,不需要太豪华,省下的钱帮孩子们上学多好。”孙茂文老人说。

  助学之余不忘乡亲 捐资40万回报家乡父老

  在捐出100万助学的同时,孙茂文老人更没有忘记兑现回报家乡的诺言。从2009年开始,孙茂文便先后主动给村里捐钱铺路、修建文体活动室,还买了拖拉机、播种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供乡亲们农忙时使用。

  在村委会的车库里,前埠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玉涛指着三台拖拉机、一个耕地机、一个播种机和一个联合收割机,自豪地说:“整个桃村镇,也就两个村有这么齐全的农机设备。以前乡亲们一亩麦子要收一天,现在10几分钟就能忙完。”

  王玉涛告诉记者,孙茂文老人在村中辈分很大,论辈分他比自己的爷爷还长一辈,自己得叫他老爷爷。不仅仅是捐钱,这个老长辈更是村里的热心人,邻里之间有了矛盾,总能见着他去调节,村里有人得了大病,他也总想拉着去找他在上海的儿子帮忙带着看病。

  受孙茂文的影响,他的家人也陆续加入到捐资助学行列中。如今,小儿子孙成旗已经在母校栖霞四中设立了“成旗奖学金”,大儿子孙成刚也在考虑成立基金会,用于帮助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

  “一想到还有念不起书的孩子等待着帮助,我心里就特别着急。以后只要孩子们需要,我还会攒钱捐出去,让他们学好知识为家乡、社会做出贡献,这是我的理想更是我最大的希望。”孙茂文老人说。

  孙茂文的义举感动了无数的人,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20084月,他被烟台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烟台市委组织部、共青团烟台市委、烟台市文明办等五家单位联合授予“烟台市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94月,被山东省民政厅授予“最具爱心慈善捐赠个人”;2011年9月,被评为“栖霞好人暨栖霞市第三届道德模范”;2012年1月,又光荣当选为烟台市第三届道德模范。

  在第三届烟台市道德模范颁奖典礼上,孙茂文谦虚而又幽默地说,自己只是做了很普通的小事,与其他获奖的各路“英雄好汉”比起来还差得很远。然而现场观众在会心一笑的同时,早已经被孙茂文老人的“壮举”深深感动。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中,颁奖典礼给予了孙茂文这样一段话,向这位老人表达了简明却又最为崇高的致敬——

  清晨,一滴晶莹,滋润着晨曦初露的世界。似乎从起始,雨露的使命就是要给这个世界滋润,给稚嫩的小草,给舒展的树叶,给干涸的沟渠,毫无保留、无论贵贱、惟求利他。在我们身边,正是这样的一滴滴晨曦的雨露,汇成了澎湃的河流……

(责任编辑:杨晓均)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