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6-04 21:49 | 来源:南方日报 2013年6月04日 A11版 | 查看:1290次
| ||||||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李文才 通讯员/王庆珍)在信宜市水口镇飞马村委会走富村,年逾七旬的老村民文均华腾出家中的大厨房,为离校较远的走读小学生搭建起10多个小火灶,解决他们的午饭问题。 16年来,文均华照顾了100多个学生。学生们走了一批又来一批,但他家的厨房始终不变,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阿公”。 文均华生活并不富裕,生活费都是子女给的。但每天看到孩子们在家中热热闹闹地忙活,他就觉得幸福。他说:“只要我还在,我会一直为有需要的孩子打开大门。” 温暖▶▷ 10多个小火灶同时煮饭 今年六一前夕,笔者来到走富村文均华的家中。旁边飞马小学的读书声时不时传来。 上午10时左右,如往常一样,文均华从菜地里摘回一捆足够十几个人吃的青菜。然后,他又随手提起一把大勾刀,转身往门口的大厨房走去。在被烟熏得一片昏黑的大厨房里,左边摆放着一捆捆整齐的木柴,右边砌着10多个小火灶。 文均华将一捆捆木柴解开,抽出里面的大劈材,用大勾刀砍成细细碎碎的柴条儿。 木柴劈好,看着地上凌乱的小火灶,文均华又低头用手将一块块熏得烟黑的砖头垒好,再用火耙将小灶里的火灰扒干净——10多个小火灶就整齐地显出来了。 11时10分,飞马小学放学。三列学生往不同的方向走去,其中一列直奔文均华家中。“阿公!阿公!阿公……”一见到等候在门口的文均华,10多个孩子就高兴地叫喊着。 “放学啦?肚子饿了吧?快点去煲饭吃……”文均华笑呵呵地接过孩子们的书包。 文均华安静的房子,因为这10多个学生的到来,立即热闹无比。大厨房里,不时传来锅碗瓢盆乒乒乓乓的响声;小院里的那只大水缸边,洗锅、淘米的孩子叽叽喳喳地笑闹着。 笔者走进大厨房里,只见10多个小火灶生起了10多堆火,10多个孩子蹲在各自的小火灶前生火做饭…… 这个场景已经在文均华家中持续了16年。 1997年,文均华从远处引来了山泉水,不仅自家使用,还开放给一直严重缺水的飞马小学使用。这时,他发现飞马小学一直没有饭堂,距离飞马小学五六公里的磨谷地、新胜等村的走读学生,中午没有时间回家吃饭,要么吃冷饭,要么饿肚子。 看到这些小学生中午连口热饭都吃不上,文均华很心疼。他家中有两个厨房:小厨房用来做饭,一个12平方米的大厨房用来做豆腐、豆饼卖。文均华决定,让出大厨房给孩子们做午饭。 文均华和妻子将大厨房打扫干净,并拉来火砖砌起了10多个小火灶。孩子们听说中午有地方可以做饭,都带着厨具高兴地来到这里。 从此,每到中午他家就热闹起来了。文均华和妻子每天中午都要过来看着孩子们做饭,还要指导不会做饭的孩子。 坚持▶▷ 16年来尽力让学生吃好 因为有十几个小火灶,每隔一段日子,文均华都要对厨房进行一番大扫除,还要想法在厨房开多点口子让烟气透出去,以免熏坏孩子的眼睛。 因为有10多个火灶要开火,文均华山上砍柴的次数也比以前更多了。孩子们于是从家里扛来一捆捆大柴,每次文均华也都将那些大柴劈细细砍碎,方便孩子们生火。 在文均华家中搭灶的走读生,多数家庭经济较困难,每次午饭都是煲白粥,外加萝卜干或者炒花生,从来没人炒过菜。文均华和妻子看到这种情况,就在自家地里开了一块菜地,按节令分别种上豆角、菜心、白菜等青菜,一大盆一大盆炒给学生吃。 担心雨水季节没有青菜吃,文均华和妻子还腌制了许多萝卜干、杨桃干、黄瓜干……家里的鸡下蛋了,文均华会叫妻子炒鸡蛋给孩子们吃。实在没青菜吃了,文均华会磨豆腐,想尽一切办法让孩子们午饭吃得好。 文家狭窄的客厅里有两张饭桌,都是孩子们吃饭时用的。家里宰鸡杀鸭,或者是买猪肉、鱼,文家都端出来和孩子们一起吃。文均华还种了香蕉、龙眼、荔枝、沙塘桔等水果,每到收获季节,都分给了在家吃午饭的孩子们。 情谊▶▷ 百余孩子亲切叫他“阿公” 16年来,在文均华家中开小火灶做饭的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最多的时候有18个,少的也有十四五个。16年来,已有100多个学生到他家中做午饭吃。16年来,文均华为这100多个学生砌过上百个火灶、劈过上千斤柴,用一颗淳朴的心温暖了他们的心灵。 在文家,孩子们都像在自己家中一样。渴了,去喝水;热了,开风扇;无聊了,看电视;困了,睡沙发……文均华家中常备着退烧药、感冒药、保济丸等备用药以及药酒。孩子们在学校生病了,第一个不是找老师、医生、家长,而是跑到文均华家中,向他报告。 不过,平时文均华对孩子们也很“无情”——从来不主动帮孩子做饭,任由他们像打仗一样自己动手做饭。只有人受伤或生病,他才帮着做饭。 孩子们在文家吃完午饭,都会自觉地打扫卫生。农忙时节,孩子们还会跑来帮文均华拔秧、插田、割禾、晒谷。孩子们家中宰鸡杀鸭或者磨豆腐,不管路有多远都会送一盘过来。 16年来,文均华与到他家搭灶煮饭吃的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被他照顾过的100多个孩子都亲切地叫他“阿公”。 如今,每到周五放学,20多个初、高中生都会到文均华家中聚一聚再回家。而每到周日下午,这20多个初中、高中生还会来到文家,和阿公聊一聊再坐车到市区读书。逢年过节,那些外出读大学、创业的学生们,也都会回来看一看阿公。 (责任编辑:曹子敏) |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