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04-16 14:00 | 来源:南方日报 2013年4月16日 A11版 | 查看:825次
梁树新在微基金两周年晚会上。赵新星 摄
编者按
小爱换大爱,他们都是行动派。无论声名远播,还是默默无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热心公益,并身体力行,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找到了“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完成了从平凡到不凡的华丽转身。
没有血缘,慷慨解囊;互不相识,出手相助。公益,是好事,也是难事。好在服务社会温暖他人,难在各种因素限制下还能日复一日地坚持。有人浅尝辄止,也有人把慈善变成一种习惯,成为不折不扣的“公益达人”。
从今日起,南方公益周刊推出“公益达人”专栏,讲述民间公益者的故事。
策划统筹:戴远程 张巧琦
4月14日晚,微基金两周岁生日晚会在广州TIT创意园贝塔咖啡举行。作为微基金的创始人,“午餐计划”、“乡村童园”等公益项目的发起人,梁树新带着自己手下的“娘子军”走上前台,像小学生一样忐忑又骄傲地展示自己在“公益二年级”所取得的成绩单,接着抬起双手行抱拳礼,感谢大家和他一起“为共同的价值观而奋斗”。
事实上,梁树新跨界媒体、互联网和公益三大领域多年,微基金并非他的唯一作品。从2010年利用互联网参与组织营救铊中毒的护士郭丽娟开始,此后的“铅笔换校舍”、“关机一小时”、“声援落榜生李盟盟”等网络微公益行动当中都可见他的身影。因为做了这一切,他赢得了一些“得瑟”的资本,而当他与并肩战斗的伙伴们一同回忆来时的路,他却认真地深沉起来,说了四个字:“不忘初心。”
从“午餐计划”到“乡村童园”
在微基金的“成绩单”中,最新的一项成绩是乡村幼教公益项目——“乡村童园”。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在当天的晚会上,“乡村童园”正式对外宣布启动。
30年前,受客观条件所限,8岁的梁树新才上一年级,从零开始学起,这让他直到今天还调侃自己“输在了起跑线上”。然而30年后,当他走进广西、贵州等省份的边远贫困山区,事实让他震惊:“30年过去了,一些山村的教育条件依然停滞不前,孩子们还是跟当年的我一样得不到应有的幼时教育。”
这是他在2011年启动“午餐计划”之后,在项目的推进过程中发现的另一个问题——边远贫困乡村留守儿童的学前教育空白。针对这一问题,“乡村童园”被设计出来。这一项目旨在利用乡村小学富余的校舍建立幼儿学园,从当地聘请幼教老师,由微基金提供教师工资、师生午餐、教学设备等经费开支以及课程设置、教师培训等配套条件,最终为当地的留守幼龄儿童提供免费的学前教育。截至目前,“乡村童园”已在广西、贵州建成3所,惠及80余名儿童,4月下旬,还将有10所“乡村童园”在广西环江开园。
到目前为止,国内从事乡村幼教服务的公益组织还属凤毛麟角,但梁树新坚信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对的。幸运的是,当梁树新开始筹划“乡村童园”项目之后,他发现国务院下属的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也已经开始了相关的研究试点工作。
这一次,梁树新的探索也得到了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秘书长卢迈的高度认同,这让他更加坚信“乡村童园”的尝试是有价值的。
时刻提醒“不忘初心”
“‘免费午餐’推动了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但如果‘乡村童园’没有等到相关政策的跟进,甚至永远不为人知,那你是否会感到沮丧?”不等记者将这个问题说完,梁树新已经给出了他的答案:“我们给孩子们建好了一个园子,就足够了,足够了。”
他说,这就是他提醒自己“不忘初心”的用意所在。当他在发起公益行动号召,在网络上一呼百应之时,他告诉自己:“不忘初心。这没什么好‘得瑟’。”两年前,他带领团队第一次驱车前往云南红板小学执行“午餐计划”,途中遭遇车祸,车子翻转两圈半滚到土沟里,当他从车里爬出来,惊魂甫定之时,他也告诉自己:“不忘初心。让‘午餐计划’照常执行。”在微基金两周年晚会的现场,回顾起过往的风风雨雨时,他告诉他的伙伴们:“不忘初心。让我们继续为共同价值观而奋斗。”
梁树新说:“我最初做媒体,现在做互联网,公益只能算是业余爱好,但我这个人骨子里似乎就没有什么赚钱的基因,因为我总是要先回答一个问题:赚钱是为了什么——为价值观而工作,是我现在的答案。”
南方日报记者 赵新星 实习生 戴雪娟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