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非典十年 誉病缠身(2图)

发布时间:2013-01-04 21:55 | 来源:南国都市报 2012年12月18日 029版 | 查看:10657次

  
 
钟南山在工作中 

 

  过去10年,因为非典,他获得了各种头衔: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中华医师学会会长。可同样是在这十年,他的身体却一直出“小毛病”,心肌梗阻、甲状腺炎,鼻窦手术等,这都是“非典”后繁忙生活给他留下的副产品。

  1.有些病人在死前都见不到他

  找钟南山的病人很多,但也许绝大部分在死前都见不到他。这肯定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即使这样,这些病人仍愿意等待———仅仅是因为他10年前“非典”中赢得的盛名。

  临近中午,他走出没有铭牌的办公室,跟往常一样,步子快且大。如果不出意外,他在每个周四出诊,实际上,直到2012年9月25日,他才开始看两年前来找他看病的病人,在这漫长等待中,一些病人痊愈了,一些人死了。对那些他未必能接待的病人,他会说“对不起,这是我的错”,语气直接而诚恳。

  除了医生,现在他还是一名全国两会代表,多数记者只能在会场外或在他出席的各式发布会上堵到他。喜欢谈想法的他总是有问必答,就算只有几句话,经常也会登上都市报的重要位置,因为这些是钟南山说的,在中国,这个名字现在已经是“良心”的另一种指称。

  我在他门口等了3天,他起初回绝采访的短信字数极少:“对不起,正在起草卫生部交给我的一份文件,时间很紧。”他的办公室足够大,大到足让这个医生焦虑时在房间摆手踱步转大圈子,一张巨大的书桌上杂乱地堆满了各种医学书籍。从上午8点到中午12点,他经常并不走出办公室,也不和任何外人交流,偶尔有下属找他,都将文件交给了坐在他隔壁的女秘书———一个表情严肃的中年女人。对大部分来访记者,女秘书的回答直接而生硬,“院士很忙,你回去吧。”

  2.十年前非典  他第一个说出了真相

  2002年11月16日下午,钟南山遇到了广东第一例非典病人,两天后,救治过这个病人的8位医护人员全部被感染。

  在疫情之初,他并非像此后媒体塑造的那样勇敢,这个一直在体制内生存的专家开始的心愿其实是 “认真贯彻上面领导的意图”。第二天,在一场没有领导参加的非典新闻发布会上,他终于忍不住说出了真相,“非典没有被控制,甚至目前搞不清楚病因”。发布会后,他的声音很快通过媒体传向世界。

  事实上,从一开始,他就和领导的做法格格不入。他说,自己老有一种感觉,好像专门喜欢跟谁较劲,老觉得不管走到哪儿,自己都不太受欢迎。从“私自”让香港专家化验病毒,因为被误认为“泄密”而被警车接走,到病原体之争,再到当着世界卫生组织面说出真相,最后到这次的新闻发布会……有的时候,他会想:我给政府添了多少“乱”啊,让广东省委多难堪啊!

  说真话就意味着自己站出来,这无疑需要勇气,特别在非典初期———几乎所有的媒体版面都充斥着“病因已被查明,形势大好”的字眼。不久后,央视《面对面》节目决定采访他,在录制节目过程中,主持人王志突然问钟南山:“你关心政治吗?”他并不知道王志当时问他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他意识到,王志问这个问题说明他“卷入了政治”。

  不过,当时他几乎脱口而出回答:“我想搞好自己的业务工作,以及做好防治疾病,这本身就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你在你岗位上能够做得最好,这就是最大的政治。”

  事实上,参加那个节目,他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去的,以至于上节目前,他拒绝央视化妆师给他化妆,“该被批评的也批评了,该受审的也审过了。”那次录完节目后,有人让王志评价他,王志说“可望而不可及。”

  直到当年4月,国家卫生部长张文康、北京市委副书记孟学农由于防治非典不力被免职,他才觉得说真话压力开始小了一些,中央态度开始有了变化。也是从那时起,隐瞒的原因被中央反思和批判。

  在非典后期,他觉得自己应该给国家做点事,那段时间,他又从一个“麻烦制造者”反转成一个国家形象公关大使,这也是让他声名鹊起的原因之一。

  3.没有非典他可能正常退休

  离非典爆发已经过去10年,在一天快要下班时,他坐到我面前,双手随意平放在双膝上。他穿着一件被熨得不起一丝褶皱的淡黄色polo格子衫,一条黑色西裤,不是很茂密的头发也显然在他来之前被精心打理了一下,全部捋向一侧。

  尽管忙了一天,他还是保持充沛的精力,这可能跟他早年从事专业运动训练有关。

  这十年里,他的身体一直不断出“小毛病”,2004年得了心肌梗阻,做手术装了支架;2007年还出现了心房纤颤;2008年,他得了甲状腺炎,短短两个月瘦了10斤,以为自己要死了;2009年又做了鼻窦手术。这都是“非典”中以及之后繁忙生活给他留下的副产品。

  在疫情发生前,他67岁,没有意外会选择退休,实际上他跟同事透露过想退休的意愿。在他此前度过的漫长岁月中,像那些描写医学世家后代的传纪写的那样,他童年跟父亲的实验小白鼠度过;24岁考上北医大,但从事医学学习时间非常短,因为文革,大部分时间的他都被拉去参加田径训练;43岁赴英国留学,第一天就受到导师的劝退信,信中告知这个小伙子,中国医生的资格不被英国认可,呆够8个月他就可以回家。

  如果没有非典,这些宿命色彩的故事还只是他的私事,而在非典后,这都成为传奇,被收录到一本叫做《勇敢战士钟南山传》的书里,这是非典高峰时最畅销的一本书。

  对此前已经谈过千百次的非典遭遇,77岁的他能够记住每一个细节,甚至有记者整理采访录音发现,他的回答跟不久前另一个访谈时回答雷同。过去10年里,他不断向旁人重复那些已经渐渐模糊的琐碎细节———毕竟这是他一生中最光辉的时刻,现在的他也努力让这些细节在自己的脑海里变得永不遗忘。

  4.他因非典成为一面旗帜

  过去10年,因为非典,他获得了国家授予的各种头衔,包括五一奖章获得者、政协委员、人大代表、中华医师学会会长。最后一个头衔此前一直由卫生部部长兼任。当年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的致辞中对他的定义是:“经历了2003年春天的风雨洗礼,钟南山,已经成为人民心目中高高飘扬的一面旗帜,成为民族精神在抗击非典这一特殊时期的象征。”

  正因为成为“旗帜”,非典后每年两会,他成了记者们追逐的热门人物,很多人都没意识到,早在非典前他就当了10年政协委员,还是中共十五大代表,但一直默默无闻。

  “现在,他的身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医生,或者是一个专家,他是一个敢说真话的人,但你也可以把他看成是一个万金油,因为他对提出的问题,无论是否专业,都能说些什么。”一个采访过他的记者私下说。

  他看不惯那些不爱发言、即使发言也显得十分沉闷无趣的同伴,在一年两会上,终于忍不住的他发言,“现在大家的发言,8分钟是肯定和表扬,2分钟是自我表扬,最后一分钟提点问题,而且还鼓掌,我一直想,他们鼓什么掌呢?”

  当然也有那么一些时候,他这种“敢说话”看上去有些鲁莽甚至令人费解。2006年,他的笔记本在深圳被抢,全城警方出动,10天内破案。事后,他认为,一下子否定和废除收容制度,他有不同看法。这句话激起全国媒体的质疑,特别在当年孙志刚事件发生后,国家已经废止了收容遣送这个被公认的“恶制度”。

  对随之而来的批评,他回应说:“我并不指望自己讲的话每一句都是对的,因为心里话不一定都是对的,假话也不一定都错误。”这话听上去有些自相矛盾,但他本人就是这样的———他因反对者身份成名,现实中又和他反对的系统有着重重隐蔽联系。

  现在谈到政治话题时,他语气中开始有一丝犹豫,但往往很快又自然流露出与生俱来的倾诉欲,他谈到腐败时说,首先考虑到国家是有希望的,现在搞出这么多腐败,表明这个政党有决心,证明这个党敢于自己解剖自己,这样才能继续往前走。他总要想一下再继续说下去,很显然,勇气、理智、立场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他的态度。

  记者采访的那天,他领着自己160多名医生查房,身穿白大衣走在这支庞大队伍的最前面。时光仿佛退回十年前甚至是更久远的时候,在这所医院里,一个喜欢跳迪斯科、打篮球、游泳,才艺高超的年轻医生努力在专业上钻研。(据《中国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曹子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