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12-30 22:01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2-12-28 22:27:03 | 查看:4034次
12月22日上午,以“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为主题的全国第三届好人论坛在中山大学举行。图为论坛现场。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哲 摄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我国好人事业、好人文化发展,12月22日,由中国好人网、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网、广东省文明办、广东省伦理学会、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中山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的全国第三届好人论坛在中山大学举行。中山大学副校长魏明海教授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周溯源、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李萍教授担任论坛主席。
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周溯源、广东省党史学会副会长莫岳云、广东伦理学会副会长罗明星教授、华南师大秦兆年教授、中国好人网创办人兼总编辑谈方教授、广东省首届南粤志愿服务红棉奖获得者、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队代表岳美琴等发表主题演讲,就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教育、好人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益慈善的可持续发展、公益慈善的道德追问等话题展开讨论。
12月22日上午,以“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为主题的全国第三届好人论坛在中山大学举行。中国社会科学网总编辑周溯源作主题演讲。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哲 摄
公益慈善的文化精髓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让好人论坛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周溯源指出,党的十八大报告针对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三个倡导”,其中倡导的“友善”,是好人的重要评判标准之一。好人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一方面,与人为善的好人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准则,为使优秀民族传统发扬光大,要大力弘扬友善的好人精神;另一方面,友善的好人精神作为现代公民的基本道德,是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
那么,“友善”的好人精神在具体行动中体现在哪些方面?周溯源认为,可归结为这样三个方面:其一是诚实守信,童叟无欺;其二是团结协作,平等待人;其三是尊重他人,多做善事,善良奉献。友善这种好人精神,可以转化为一种力量,蕴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成为“说好人,做好人,帮好人”的动力,促进人与人之间友好相处,为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动力,夯实基础。
传统的好人文化是自愿、自觉的。周溯源建议,在未来的核心价值观内涵中应加上“责任”二字。
12月22日上午,以“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为主题的全国第三届好人论坛在中山大学举行。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华南师大秦兆年教授作主题演讲。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哲 摄
公益慈善事业的作用是什么?
党的十八大报告深刻阐述了进一步加强社会建设的总思路、总目标和总要求,为我们进一步建设好一个人人有责、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提供了行动指南。华南师范大学秦兆年教授表示,要建设和谐幸福社会,正如法国名家卢梭所说:“没有美德就毫无真正幸福可言”。
12月22日上午,以“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为主题的全国第三届好人论坛在中山大学举行。广东省党史学会副会长莫岳云教授作主题演讲。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哲 摄
广东省党史学会副会长莫岳云教授指出,当前,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和谐的因素增加。作为国民收入的第三次分配,公益慈善事业的开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
“当前,我国公益慈善事业取得了重要的发展,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教、赈灾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上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此外,公益慈善的发展是在现代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建立,又对现代社会的生产力产生影响,它借助于公益精神来弘扬利他精神,促进社会生活质量的提升。”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彭小兰进一步补充道。
12月22日上午,以“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为主题的全国第三届好人论坛在中山大学举行。中国好人网创办人兼总编辑谈方教授作主题演讲。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哲 摄
公益慈善怎样才可持续发展?
中国好人网创办人兼总编辑、华南师范大学谈方教授建议,应建立3个机制、具备4种条件、培养5种素质,从国家、组织、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努力。在国家层面上,应建立三个机制,即“公平的法律、政策和制度的保护机制”、“积极的指导、协调和监督的服务机制”、“有效的资助、购买和救助的保障机制”;在组织层面,应具备四个条件,即优秀的理念和坚定的信念、精心的策划和有效的执行、良好的沟通和多方的合作、科学的手段和基本的资金;在个人层面,心态是前提,精神是灵魂,能力是根本,知识是基础,责任是动力。
12月22日上午,以“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为主题的全国第三届好人论坛在中山大学举行。广东伦理学会副会长罗明星教授作主题演讲。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哲 摄
公益慈善事业要科学发展,“应该形成一种严格规范的制度来保证好人得到合理的利益回报,同时制约不讲道德的人得到利益。” 广东伦理学会副会长罗明星教授说。彭小兰也指出,“公益慈善的实现需要既弘扬传统慈善的精髓,又重视现代公益慈善的普遍化、常态化、法治化和组织化、制度化。”
公益慈善事业要可持续发展,宗教团体、政府等需要多做工作。彭小兰表示,从加大社会救助力度的角度,政府应重视宗教团体在公益慈善事业与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应进一步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建立起完备的社会救助体系,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社会救助与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同时,我们需要建立起一支慈善家队伍,推动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的广泛参与。
东莞市企石镇志愿服务中心副主任、资深志愿者姚锦柱,参加志愿服务18年,跟大家分享了身边的几个好人故事后,对于慈善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提出了三条建议:首先,要多报道身边的一些好人好事,让好人的工作做好做实一些,不要过于专注于一些突发事件的好人好事的宣传,否则会给好人好事的宣传造成高大化、英雄化、夸大化的形象。其次,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好人好事的支持力度,在政策上、制度上都给予必要的支持。最后,我们除了要当好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员”外,更要当好社会问题的“观察员”,及时收集和总结本地区的社会问题,并向党政部门提交和反馈。
12月22日上午,以“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为主题的全国第三届好人论坛在中山大学举行。广东省首届南粤志愿服务红棉奖获得者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队代表岳美琴作主题演讲。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哲 摄
中山大学研究生岳美琴给大家分享了在西藏林芝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经历后感慨万千。“他们帮助我们看到善举善报,帮助我们看到人之纯洁,帮助我们践行好人好事,帮助我们享受‘做好人’的每一刻。” 岳美琴说,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一份份纯粹的感动,将永远成为我们做好事做好人的动力与催化剂。其实做好人很简单,做公益很快乐。它是一种享受,因此它也会让人上瘾,让人欲罢不能。
12月22日上午,以“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为主题的全国第三届好人论坛在中山大学举行。全体与会人员合影留念。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哲 摄
与会嘉宾围绕“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的主题,交流“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的经验和做法,探讨“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的理论和实践,协商“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的合作与活动,并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者各抒己见,分享了自己从事公益活动所带来的快乐和所取得的成就,就如何合作共同开展“说好人、帮好人、做好人”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达成了一些合作意向。
广东省文明办副主任林海华、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院长钟明华教授、广东人民出版社总编辑卢家明、广东金融学院副院长穆林、中山大学社会科学教育学院院长助理林滨教授及来自全国十几个省市的近百名不同行业的志愿者代表出席论坛。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