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2-05-22 13:58 |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2-4-11 17:29:07 | 查看:1507次
嘉宾介绍:包心鉴,男,l949年生,江苏淮阴人。现任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巡视员(正厅级),研究员,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曾长期担任山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山东省政治学研究会会长,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山东省统战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副主任,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山东科技大学特聘教授、文法学院名誉院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社会制度的性质、社会形态的本质、社会发展的趋向
记 者:包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的采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并明确要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那么,人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融入与实践过程中,必然会提出进一步提炼与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任务。能否请您给我们解释一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包心鉴:好的,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重要。自从中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重要范畴,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提炼概括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后,人们就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或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搞清楚这个问题,对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任何社会都有一定的价值观念、价值标准和价值指向。所谓核心价值观,是指能够体现社会主体成员的根本利益、反映社会主体成员的价值诉求,对社会变革与进步起维系和推动作用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取向。
一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在一定社会的长期实践中孕育形成的。一定社会核心价值的确立和建构,绝然离不开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及其对社会意识形态及思想道德层面的基本要求。中国封建社会所以能够维系两千多年,创造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东方文化,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形成了具有自己特定内涵的核心价值观,这就是 “礼、义、仁、智、信”,其本质核心是“仁”。以“仁”来塑造社会、教化人生,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在几千年的中国封建文化中,“仁”既是一种道德规范,更是一种社会理想,同时还是一种政治纲领。正是这样一种核心价值观及其在思想道德领域延伸与展开所形成的种种具体价值范畴,使中国封建社会得以维系、变革与发展,形成了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同时我们又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以“仁”为核心内容的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是建立在以小农经济为主要形式的封建社会生产关系和以皇权政治为主要形式的封建社会政治关系基础之上的,因而这样一种核心价值又具有极大的历史局限性和狭隘性,对于今天我们社会的思想道德和行为规范仍然会产生深重的消极影响。因此,对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及其所深刻影响的封建文化,我们只能批判地传承而绝不能简单地复制。
西方国家在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农业化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转型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自由、民主、平等”为基本内容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对个人权利和利益的承认与尊重。这一核心价值观,是对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大批判力量。把社会进步建立在对个人的地位与价值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这是现代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之处,也是值得借鉴的地方。以“个人利益至上”为核心价值观,在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保护隐私、尊重人权、倡导平等等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内生出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价值倾向。因此,我们既要大胆借鉴现代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包括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理成分,又要划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界限,防止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价值取向对我们的影响。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我认为主要应该包括三个基本要素:一是社会制度的性质,二是社会形态的本质,三是社会发展的趋向。当前思想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根据我们社会制度的性质、社会形态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趋向来提炼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规定性
核心价值体系具有外在的表象性
记 者: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地位及要素构成分析得十分透彻,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包心鉴:我认为,核心价值观是一定社会的性质、本质和发展趋向的集中体现。核心价值观在意识形态和思想道德等层面的延伸与展开,即形成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说,核心价值观是根本,具有内在的规定性;核心价值体系则是表现,从属于一定的核心价值观,具有外在的表象性。比如,中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礼、义、仁、智、信”,其本质核心是“仁”。它延伸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就提出了“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等等,这个就可以称之为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两者应该有机地统一起来。
记 者:我党通过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它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和思想引领性,是加强全社会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指针和强大动力。在高度重视和深入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从理论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进一步的提炼。您认为,我们在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遵循的原则:
制度性、引领性、包容性、普及性
包心鉴:我认为在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制度性,即要符合社会制度的本质。因为核心价值观本身就是社会制度的体现,不同的社会制度肯定具有不同的核心价值观。我们要从社会制度层面来构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不能仅仅局限在人们的道德和思想的层面。制度问题具有根本性、全局性和长远性,一个好的社会制度会影响着人们朝着远大的目标发展,也能构建起高尚的核心价值观。
第二个原则是引领性,即要具有价值引领作用。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发展趋向的集中体现,不能就事论事。一种进步的核心价值观,它来自于社会又高于社会,能够引导广大社会成员向前看、往前走,能够引领和推动整个社会向前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要有前瞻性和导向性,要注重形成全社会都能遵循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
记 者:包老师,您刚才说的前瞻性很重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要十分注重对广大社会成员的领引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许刚提出来时,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和认同的,但是在实践和推广的过程中,大家就慢慢认同了。这需要一个人们接受的过程。西方社会提出的“自由、民主、平等”,也同样经历了实践、推广再达到共识的过程。
包心鉴:是的,资本主义社会“自由、民主、平等”的核心价值观,经历了一个很长时间的启蒙和普及的过程,在实践中为广大社会成员所接受,从而成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巩固与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我们现在也需要类似这样能够引领社会进步的核心价值观,虽然我们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但是我们的价值目标和导向必须着眼长远。
第三个原则是包容性,即要立足中国国情,既要积极吸收我国传统的优秀的价值规范和标准,又要充分学习资本主义社会先进合理的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把历史、现实、西方和未来有机地统一起来。
记 者:这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传统的优秀文化和当代的先进文化结合起来,把中国的先进文化和世界的先进文化结合起来。
包心鉴:是的,这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内在要求。第四个原则是普及性,即要能为广大社会成员所自觉接受与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要求所有社会成员能够自觉遵循的,自觉遵循的前提是它必须容易理解、熟悉和朗朗上口,妇幼皆知。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炼要与普通百姓的需要结合起来,能够真正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价值诉求。同时,还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加以表达,从而成为凝聚和引领广大社会成员的巨大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以人为本,民主公正
记 者:那么,根据上述四条原则,您认为怎样概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较科学?
包心鉴:我的意见,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以人为本,民主公正”比较科学。
记 者:“以人为本、民主公正”,这一概括很有内涵。包教授,能否请您对这一核心价值观作系统深入的阐发?
包心鉴:好的。
首先,以人为本,最本质地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对这一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了系统论述。我认为,社会主义最本质的东西,就是以人为本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社会主义社会做了很多的论述,讲得最多的就是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之作《共产党宣言》,从人的解放与发展的角度,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目标作了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就是要建成“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样一个“联合体”。以人为主体,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社会之所以成为人类孜孜以求的美好社会形态,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因为这个社会是以每个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所以成为进步人类自觉遵循的科学真理,从根本意义上说就是因为这一学说是建立在以人为本这一基点之上的;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和社会实践的根本指针,就是因为这一理论体系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
其次,以人为本,是对以神为本、以物为本以及以官(权)为本的社会形态的本质超越,是引导社会成员科学地理解和推进社会主义的根本基点。
把以人为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以人为本,是对以神为本、以物为本以及以官(权)为本的社会形态的本质超越,是引导社会成员科学地理解和推进社会主义的根本基点。第一,在人类社会的很长过程中,笼罩着神本主义的神秘色彩。西方人信奉上帝,认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一切由上帝主宰,人的一生就是向上帝赎罪,祈求上帝的宽恕。在我们国家神本主义有许多表现,现实生活中仍有很大市场,比如说崇拜鬼神、相信命运,甚至打着科学和学术的旗号,把周易演化成为一种算命。第二,物本主义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大影响,市场经济把价值规律体现出来的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物与物的交换关系,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愈益物化了,甚至变成了金钱交换的关系,一切向“钱”看,极端个人主义,包括一些领导干部,以权谋私最后走向了腐败之路。第三,权力本位、官本位严重侵入我们的政治社会生活,权力高于一切,以至产生“权力异化”、权力对权利侵犯的现象。真正现代化的社会应该是人本主义社会,个人价值的大小应该是以其能力的大小作为评价标准,这叫能力本位。而在我们的现实社会生活中,还存在着严重的官本位思想和体制,看一个人是不是有价值、是不是有地位,主要是看他担任什么样的领导职务、做什么样的官。这样的思想意识和政治体制对社会发展影响甚大。从以上几种社会倾向,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坚持以人为本具有其重大而深远的价值意义。以人为本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更重要的是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社会主义社会就应该大张旗鼓地宣布自己是人本主义社会,是以人作为本体的。何谓以人为本?主要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人是一切发展的出发点;第二,人是一切发展的依靠力量;第三,人是一切发展的终极目的。人在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中,既是出发点又是依靠力量又是终极目的。如果把这三条做好了,可以说我们这个社会就是一个真正的以人为本的社会。
再次,我们强调的以人为本,既批判性地吸收了中国古代的人本主义思想,又批判性地吸收了西方人道主义思潮,是源于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又高于人本主义和人道主义的一种社会价值观。
事实上,以人为本不仅是社会主义独有的价值品质和价值追求,而且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具有普遍性的价值意义。在中国古代,有识之士很早就提出了“民为邦本”的思想,一些高明的统治阶级也曾把以人为本作为治国理政的价值理念。中国儒家学说把人本主义推崇得也很高,曾提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在中国历史上有浓厚的人本主义情怀。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潮则更是高扬人道主义旗帜,把“人权”和“民主”作为资本主义的核心价值。当然,无论是中国古代的以人为本思想,还是西方资产阶级的人本主义思潮,在本质上都是一种脱离社会现实的抽象的人性论,只有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才赋予以人为本以真正科学的并且具有可持续性的内涵。以人为本完全应该也完全可能融入社会主义的全部理念与实践,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组成部分。
坚持以人为本,内在地要求人民民主,民主既是手段又是目标。
人在社会主义中的主体地位和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内在地决定民主应当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重要内容。民主是实现人的解放和人的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手段,没有基本的民主权利和民主制度的社会保障,人的主体地位就无从谈起,以人为本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列宁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邓小平进一步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对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的最精辟揭示。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这是对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的简明科学的论证。
民主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手段,而且同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目标。什么叫民主,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这个社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有的人认为民主仅仅是手段,这个认识是片面的。民主首先是我们的目标,因为它首先表现为我们的国家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群众自治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民主既是我们国家的国体,又是国家的政体,是国体与政体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国家必然的价值目标。民主是目标的同时决定了民主又是手段。所谓手段,就是作为执政党和国家机构,必须发扬民主,允许民众来参加国家的管理,允许各种各样的声音都能得到表达。所以我们讲民主是目标和手段的统一,是我们这个社会发展缺一不可的政治要素。
正是由于把发展现代民主作为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包括丰富内容,其本质是人民民主。人民民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本质,具体体现在:其一,人民作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的地位和权利的真实实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根本基础;其二,广大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调动与发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拓展和制度不断完善的主体力量;其三,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维护与实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制度进一步发展的根本价值取向;其四,人民受惠不受惠、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是衡量道路与制度优劣的根本标准,是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动力。以上四点,既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最根本经验,也是将民主界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的最有力依据。
公正是以人为本和人民民主在公共资源分配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应有一个重要层面,这就是公正。所谓公正,是公平和正义的简称。我认为公平正义概括了社会发展的两个层面,一是在公共资源分配方面必须坚持公平。一个社会的好坏关键看这个社会产品的分配能不能顾及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看它是少数人得到好处还是绝大多数人得到好处,这是衡量一个社会好坏的最根本标准,也是一个社会价值取向如何的根本标志。我们说社会主义社会好,就是因为这个社会可以让绝大多数人都能得到好处,这就是社会资源的分配要体现公平的原则,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二是在社会的政治领域、人与人关系的领域,必须弘扬正义。所谓弘扬正义,就是要消除各种特权,消除各种侵犯人权的行为。正义是很多政治家、思想家追求的价值目标。我们今天讲的正义有阶级性,和西方资本主义有所区别,但是正义作为一种价值目标追求又有许多共同之处。随着社会主义发展,正义必然成为我们整个社会调节人与人关系、调节社会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一个基本的价值目标追求。
民主公正与以人为本有机联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将“公正”与“民主”并列,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项重要内容。民主,侧重于从政治关系的层面体现和实现“以人为本”;公正,侧重于从分配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层面体现和实现“以人为本”。而无论是“民主”还是“公正”,都离不开“以人为本”这一本质和核心:只有充分发展民主、张扬公正,才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只有真正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权利与利益基础之上的民主与公正,才能真正成为推进社会发展、实现人的完全解放与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和强大力量。
总之,把“以人为本、民主公正”有机融合起来作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尤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既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又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可以起到引领我们这个社会向前发展的价值导向作用。这八个字也很好记,简单明了,利于普及。同时它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不狭隘,不管是以人为本也好,还是民主公正也好,既含有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蕴含的合理化的成分,同时又吸收了历史上优秀中华文化当中有益的成分。这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思想,又符合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有利于确保社会变革的正确方向,有利于凝聚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有利于实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维系广大人民的发展共识,有利于形成判断是非的价值尺度。在“以人为本、民主公正”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推动下,我们全体社会成员一定会朝着美好的目标前进,把我们这个社会建设的越来越美好,使广大社会成员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
记 者:包教授,以上您关于“以人为本、民主公正”的核心价值观的阐发很深刻,也很独到,相信作为一种重要见解,一定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与建构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专访!
包心鉴教授(右)接受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专访。中国社会科学网记者 张国产 摄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