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开林:让穷山沟变成福窝窝

发布时间:2008-11-12 08:00 | 来源:2007-08-31 14:47:56  新华网湖北频道 | 查看:2170次

孙开林(左一)看望村福利院老人 都正阳摄

“新时期农村共产党员的使命就是带领群众,建设富裕和谐的新农村。”湖北省保康县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当选十七大代表后,感受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

   尧治河村地处深山,在党员孙开林带领下,经过近20年的艰苦创业,当年穷得叮当响的山沟沟变成了新时代的“世外桃源”。去年尧治河村级企业发展到10多家,工农业总产值2.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00元,成为保康县连续保持4年的首富村。富裕后的村民感慨很多:这多亏了我们的带头人孙开林,还有村里的好班子。

  

昔日的尧治河道路不通,出山一趟要绕大半天。1988年11月,村里打算修路开矿,但集体没有钱。党员孙开林拿出原打算盖房子的4000元,托亲戚贷款3000元。没钱请技术员,他们就用竹竿测量。刚开工恰遇天气突变,大雪纷飞,寒风刺骨。孙开林咬咬牙说:要苦先苦党员!他带头冲在最前面,其他党员和群众纷纷跟上。大家起早贪黑,经过两个多月苦战,终于修起了通往该村第一个矿点的6公里山路。矿石出了山,石头变成了宝。

  

1989年7月,为让村民用上电,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要把每根重600多公斤的水泥电线杆抬上悬崖峭壁,大家犯难了。孙开林率15个壮劳力组成突击队,忙活了一整天才埋好第一根。有的肩膀肿了,有的累趴下了。183天后,他们埋下554根电杆,架通了131公里的电线。次年春节前,尧治河人终于告别了煤油灯。

路通了,电来了,开磷矿让尧治河村逐渐摆脱了贫困。怎样才能让乡亲们真正过上好日子呢?孙开林和村班子成员商量,打算利用该村丰富的水能资源,建电站发“水财”。

  

为筹建一级电站,孙开林带领大家开动脑筋,吸引邻近的房县方面入股80万元,村民主动入股48万元,缺口由村里补。1995年2月2日,第一台机组发电;当年6月,第二台机组投产;随后他们陆续共建起4座股份制电站,总装机3800千瓦。多少年来从村里白白流过的河水,变成了光和热,暖了村民的腰包。

  

2003年尧治河一跃成为保康县首富村,成了湖北省的“明星村”之一。孙开林明白,发展到这时,想前进一小步都很艰难。他跑武汉、上北京请专家进山,借脑生智。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大讨论。经专家论证和群众协商,他们决定把尧治河发展成为鄂西北矿电强村、生态强村、全面小康第一村。

  

目标更加明确,孙开林干劲更足。2004年10月,湖南长沙一家科研机构开发了窑法磷酸生产工艺,具有环保、节能效应,每吨磷酸生产成本可降低一半。孙开林得知后直奔长沙,开出最优厚的条件,用诚心打动对方,终于胜出,成为其合作伙伴。目前,新项目正在筹备启动。

简历:孙开林,男,51岁,经济师,现任湖北省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党委书记,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记者 张志峰)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