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1-12 08:00 | 来源:2007-09-03 11:24:06 楚天金报 | 查看:2400次
图为:为群众的事,黎柱才每天要打许多电话。
图为:群众写给他的感谢信。
提 要
黎柱才,1950年生,现任咸宁市委副秘书长、市信访局局长。
有人说,信访工作是“机关第一难事”。话未必全对,但信访工作之难却众所周知。黎柱才从1973年从部队复员开始,却在信访一线干了整整34年。
接待上访群众3万多人次,阅处群众来信10万多件……34年的信访生涯,是一组数字堆积起来的。而这每一个数字后面,那一个个解决矛盾、平息民情的故事,其中的苦乐,又何从“换算”?
10年“老上访”寄来感谢信
这是平常的一个早晨。打开办公室的门,黎柱才习惯性地迅速翻阅堆放在桌上的群众来信。一边随手将日历翻到当天:2007年8月26日。
一封寄自北京的来信吸引了他的注意。谁会从北京给自己寄信呢?他一边想一边拆开了信封。里面就一张信纸,写着简短的几句话:“黎局长,您为了我们一家能有一个安身之处,心都操碎了。谢谢您,敬爱的父母官。”字写得比较大,字迹不算工整,但一笔一划还是能看出写信人的认真。落款署名是“邓应新”。“哦,邓应新。”黎柱才太熟悉他了。这个皮肤黝黑的中年农民,是个有着10年上访经历的“老上访”了。
邓应新是赤壁市农民,1996年,他因土地承包问题与当时的生产队发生了纠纷,便向法院起诉了生产队。当时的县人民法院支持了邓应新的诉讼,一审判决生产队赔偿其经济损失4000元。但二审时,情况却发生了突变,中级法院判决邓应新败诉,并撤销了一审判决。因对判决不服,邓应新从此开始上访。他无数次向省、市有关部门诉说不平,并7次到北京上访,但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这期间,邓的妻子因不堪忍受生活的压力,撇下他和孩子一去不返。他只好独自带着3个孩子艰难度日。
去年的一天,邓应新在旁人的指点下找到了黎柱才:“黎局长,10年了,我的问题还没得到解决,您可一定要为我做主呀。”长久积压在心头的委屈,让这个中年农民孩子般哭了起来。“你别着急,我们会对你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也会给你一个交代的。”黎柱才把一杯水递到了邓应新的手上。
此后,黎柱才经过多方调查了解,发现二审法院当年的判决确实有失误。“我们的一个失误,让老百姓受多少苦呀。”黎柱才几次找政法委的领导汇报,并向法院领导直陈意见。在他的努力下,法院经过再审,终于撤销了错误判决,维持一审判决,并另外补偿邓应新3万元。
事情走到这一步,按说已经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可新的问题接踵而来。邓应新因为多年上访,连老家的房子都卖了,现带着孩子租住在咸安区一公房里,没有稳定的安身之所。他再次找到黎柱才,想用便宜点的价格把那套房子买下来。这个要求让黎柱才感到很为难,原因是邓应新籍贯属于赤壁市,而现在租住的房子产权属于咸安区某部门,因为行政隶属的关系,后者没有义务解决邓应新的住房问题。可是,对这个经历过磨难的贫困家庭,黎柱才觉得自己有责任帮助解决安居问题。
顶着酷暑,黎柱才开始多方奔走,一面找咸安区有关部门协调,一面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寻求支持。在领导的关心和咸安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这套房子以低廉的价格卖给了邓应新,还减免了各种税费。
有了稳定的居所,邓应新的后顾之忧彻底解决了,他安心地来到北京打工挣钱。但他没有忘记黎柱才,于是便写了那封感谢信。“做信访工作,就是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做。”黎柱才说。
为老人洗刷20年冤情
这天上午,按行程安排,要去咸安区看望一个上访户。黎柱才叫来科长邹飞:“走,去看看罗仕林。”
罗仕林过去是一位老上访户,黎柱才为解决他的问题费了不少心。虽然问题早已解决,但黎柱才有时间还是会经常去看望他。前不久,黎柱才见罗仕林因患绝症动弹不得,生活也很困难,便主动找民政部门为他争取了4000元钱救济金。他叫邹飞一起,就是要把这笔钱送到罗仕林家中。“为了群众的事,黎局长从来不马虎。”邹飞说。他向记者讲了黎柱才当年为一位老人洗刷了20年冤情的故事。
1985年6月的一天,一位60多岁的老人走进了信访办公室。这位老人是原蒲圻县供销社系统的一名老职工,20年前因为1400元钱的贪污问题,被开除了。但老人坚信自己是被冤枉的,多次上访,但县落实政策办公室始终维持原结论。说起自己的遭遇,他老泪纵横。
黎柱才当时任副科长,听完老人的倾诉,非常同情。第二天,他不顾一些人的反对,乘火车去蒲圻县(今赤壁市)实地调查。该县有关人员听说是来复查老人的案子,很不以为然,“这个案子早就定论了,不必再劳黎副科长大驾了。”一名工作人员轻描淡写地说。听到这话,黎柱才心里非常生气,但他没有动怒,只是心平气和地说:“一切应以事实为依据,不能让老人再踏上上访路了。”
在他的坚持下,老人的档案材料被一页页翻开。仔细看过那些材料,在场的同志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些给老人“定罪”的证明材料上,竟然大都是猜测之词。如有的材料是这样写的:“我在大会上听老人交代说他贪污了多少钱,特此证明。”还有的说“他是营业员,每卖一尺布,如果少剪一点,累计应贪污多少钱。如果卖酒掺一点水,累计应贪污多少钱”,等等。黎柱才没敢轻率定性,又反复查阅材料,但真正能定性为贪污的仅有1元。就因这1元钱,老人就被开除了。
真相查清,老人迅速得到平反。不久,他再次来到信访办,一见到黎柱才,“扑通”跪倒在地,抱着黎柱才的腿失声痛哭:“不是你黎同志,我要冤一辈子,在儿女面前都抬不起头来呀……”见此情景,黎柱才忙扶起老人:“该跪下的是我,我们工作没做好啊。”
他怒吼:“快还工人血汗钱”
咸宁塑钢厂的陈厂长,以及他手下的一班工人,内心一直对黎柱才心怀感激。“如果没有黎局长,也许就没有现在的这个厂子了。”陈厂长指着厂房说。
2003年7月,原咸宁地区镀锌管厂因效益问题,大批职工下岗。以陈厂长为首的40多名下岗职工自谋生路,合伙办起了这个塑钢门窗厂。厂子办起来了,急需业务支撑。正当他们四处张罗业务时,已被咸安区检察院辞退的刘某主动找上门来,说他接手了一家银行营业厅的装修,想把这笔装修业务交给他们做。不知刘某已被辞退的工人们大喜过望。为了顺利接下这笔业务,工人们甚至没有要一分钱的定金,而是从银行贷款垫资施工。谁料,工程做完后,刘某却神秘地消失了,几十名工人垫资苦干一个多月,却拿不到一分钱。
工人们只好去找银行,但银行说,合同是刘某签订的,只有刘某才能结账。工人这下急了,因为工程垫款是从另一家银行贷的,还钱的日期马上要到了。又是开学在即,孩子们急等着钱报名。内心焦急的工人们开始上访,他们找了许多部门,但都没有结果。工人们愤怒了,100多人一下包围了营业厅,并堵住了城区主干道上行驶的车辆。
听到工人堵门堵路的消息,黎柱才立即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后,他明确地告诉工人:“师傅们,包围银行、封堵道路不仅无济于事,而且是违法的,你们要立刻离开。我是信访局长,你们有事情就找我,我一定负责到底!”听了他的话,大部分工人渐渐散去。随后,黎柱才和几名工人代表回到信访局,他首先打电话替工人们报了案,并建议工人们轮流在刘某家守候,配合警方把刘某找到。安排停当后,黎柱才又亲自赶到公安局,请局长加紧破案。
回到家,已经很晚,刚躺下不久,黎柱才就接到一个匿名电话:“这件事与你无关,识相点,不要多管闲事。否则对你没有好处。”黎柱才一听顿时火冒三丈,他对着电话大吼:“这钱是下岗工人的血汗钱,如果你们还有点良知,明天就到信访局来!”话说完,却见爱人金玉兰正用担忧的目光望着自己。
在强大的压力下,刘某后来被迫现身,向工人们出具了结账的委托书。然而,当工人们拿着委托书找银行结账时,却又被告知,这笔钱已经办理了财产保全手续,不能支付。工人们失望之余,只好又来找黎柱才。黎柱才又找到法院院长反映情况,协商解决的办法。院长了解原委后,指示有关法官特事特办,为那笔工程款办理了解冻手续。拿到了血汗钱的工人们一个个喜笑颜开。
第二天上午,黎柱才刚上班不久,忽然听到政府大院里一阵喧闹,他以为又有人来上访,赶忙跑出来察看。却见一辆满载工人的卡车驶进了政府大院,工人们下车后二话不说,燃起了长长的一挂鞭炮,并亮出了一面锦旗:“情系下岗职工,鼎力排忧解难”。
极少流泪的黎柱才,泪水一下涌了出来……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