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1-15 10:40 | 来源:新华网 2011年11月13日 17:20:32 | 查看:1759次
“一个闺女四个妈”,河北省肥乡县南街村普通农家妇女李国琴,20年如一日,照顾生母、婆母、丈夫前妻的母亲、继婆母4个母亲,将一双非亲生儿女抚养成人。今年3月,她又自筹资金办起养老院,接收37位孤寡残疾和失能、半失能老人安享晚年,并免费收留了7名孤困儿童,将爱心延续……
“要是没有国琴,我早就死了。”在李国琴的养老院里,66岁的张美的老人说,她去年患中风导致偏瘫、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生活无法自理。她的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常年在外忙生意,照顾起来很不方便。今年5月,经别人介绍来到这里,在李国琴精心照料下,老人现在能自己扶着墙慢慢站立起来,不再屙尿在床,气色也好了很多。
记者在养老院厨房的墙上看到,早饭有鸡蛋、豆浆、油饼、炒菜等;午饭有一荤一素一汤,大米饭、笼包等,午休后每人还有一份水果、火腿肠、鸡蛋糕……荤素搭配,粗细结合,变着“花样”让老人吃得好。“我把每一位老人都当做自己的父母,让他们安享晚年。”李国琴说,她不追求吃穿享受,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这些孤寡失能老人晚年幸福。
李国琴告诉记者,一件偶然发生的事更使她下定决心要建养老院。去年,一位70多岁的老人到她的杂粮店里,翻遍口袋,只有皱巴巴的1块多钱。她问老人家怎么生活,老大爷说,自己无儿无女,是个孤老头子,平常总是饥一顿饱一顿的。李国琴说,那次她没有要老人家一分钱,还送给老人3斤挂面、4斤豇豆和5斤鸡蛋,感动得老人两眼落泪。
2008年,一名社会热心人士自费办起一家民间养老院。由于入不敷出,养老院陷入困境。李国琴知道后,主动前去照顾老人,真心诚意地作出承诺,把养老院继续办下去。3月15日,李国琴与两名志愿者殷长京、王建民一起接收下这家养老院,取名“天福安养院”。从此,她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到老人身上。她把家里几十年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全部拿出来,与两名志愿者共同筹资30万元重新租赁了场地,购置轮椅、床铺和保健器材,还聘请了8位有专业护理资格的护理人员。
李国琴只是一名普通农家妇女,1992年嫁给了中年丧妻、家境贫寒并带有两个孩子的晁学斌后,夫妻两人共同经营一家杂粮店维持生计。自从建起养老院,她的日子更紧张、生活更忙碌了,一边要照顾家里的婆母、继婆母和孩子,维持家庭日常开销;一边还要照顾院里的老人,保证养老院正常运转,其艰辛可想而知。
“养老院从筹办到现在,几乎把家里所有钱都投了进去,丈夫主动承担起杂粮店的生意,还经常到养老院看看,帮我一起照顾老人。”李国琴说,养老院对孤寡老人一律免费,现在已有37位孤寡残疾和失能、半失能老人,还收留了两名不足2岁的残疾孤儿和5名困难儿童。
李国琴细心周到地照料这些非亲非故的老人和孩子。每天早起和吃饭前都要给每位老人喝一杯温开水,暖体润肠,防止大便干燥;每隔一个半小时要帮瘫痪在床的老人翻动一下身体、活动一下手脚,防止褥疮和肌肉萎缩。每位老人谁几点起床,几点睡觉,吃什么饭、穿什么衣服,都掌握得清清楚楚。老人们都喊她“闺女”,有什么事儿愿意给她说说,甚至连晚上看不到她都睡不着觉。李国琴也时刻惦记着老人们,每次出去办事,不论回来多晚,都要到养老院看看老人才能安心休息。
李国琴的善举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参与。县妇联和一些爱心企业家经常带着慰问品来看望慰问老人;每周六肥乡镇的文艺队都会给老人们送来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每周日经常会有十几位社会爱心人士来养老院义务为老人洗脸、洗脚、换洗衣物、打扫卫生……
近几年来,李国琴先后荣膺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爱心妈妈、十佳文明母亲、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等。她说,只要身体健康,加上社会的支持,不管多难,一定能坚持把养老院办下去。欣慰的是孩子们也表示,将来愿意接她的班继续干。
(责任编辑:李明俐)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