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技能型人才匮乏困境 广东机电职教集团在广东机电职院成立(图)

发布时间:2011-10-17 10:02 | 来源:南方日报 2011年10月11日 第GC07版 | 查看:1622次

校企合作能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搭建起良好的技能训练平台。 资料图片 

  广州服务业、制造业缺工是不争的事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曾表示,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广州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有200万之多。中高技能型人才的缺口有30万到40万左右。特别是模具人才,缺口40万。张宝颖同时分析,今后缺工主要集中在三大行业: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加工制造业。广州乃至广东该如何填补高技能人才的空缺?

  在这一背景下,由国内外多家企业、行业、大专院校联合打造的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在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成立。据了解,这是广东省也是广州市第一个机电领域职教集团,也是2010年以来继食品、交通、化工、装备制造等职业教育集团之后成立的又一个具有较强行业背景的职业教育集团。

  笔者在日前举行的广东机电教育集团成立仪式上获悉,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由国内外共55家企业和7个行业协会、13所职业院校作为第一批成员共同组建,企业包括广州丰田汽车有限公司、中油BP石油有限公司江门分公司、全球物流(广州)有限公司等,而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则是牵头单位。

  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生命线。此次“大规模结盟”能否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带来新突破?笔者为此特别采访了相关专家,探讨校企合作之路。

  为何打造机电职教?

  填补高技能人才缺口

  广东省国资委党委副书记、副主任戚国强在成立仪式上讲了一个故事:去年,举世瞩目的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行。虽然中国队无缘南非,但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南非的每一场比赛现场,一种响彻全球的喇叭——呜呜祖拉,90%产自中国。这种喇叭最长67公分,最短的7.3公分,售价从20兰特(约合17.7元)到60兰特(约合53.1人民币)不等。不过,它的出厂价一般在0.6元到2.5元。

  显然,中间的绝大部分利润落入了国外的经销商和进口商的腰包。在庞大的世界杯商机市场面前,“中国制造”收获的往往是蝇头小利。

  然而,纵观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发展历程可见,没有制造业的强力支撑,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完成从经济落后的传统农业国向工业发达国家的转变。因此,“任何一个国家,特别是大国为了自身的发展和安全,都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作为国家战略来重点对待。”戚国强表示。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将珠三角地区定位于“世界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龙图教授认为,这为广东机电职教集团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但问题在于,要坚持高端发展的战略取向,建设自主创新新高地,打造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让企业在低碳、环保、和谐、高效、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大环境中谋求生存和发展,出路究竟在哪里?

  业界、学界的回答异口同声,除高新技术外,就是高技能人才。

  不过就在广州,技能型人才的缺口之大显而易见。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宝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广州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有200万之多。中高技能型人才的缺口有30万到40万左右。特别是模具人才,缺口40万。

  张宝颖同时分析,今后缺工主要集中在三大行业:现代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加工制造业。加工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一直是缺工情况较突出的行业,而广东首个机电领域职教集团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立的。

  “结盟”能否带来校企深度合作?

  使“点对点”合作模式立体化

  校企合作一直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生命线。此次“大规模结盟”能否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带来新突破?

  此前,业内人士普遍意识到,如今的职业教育有三个明显短板,一是办学条件和办学基础,尤其是学生实践技能训练条件严重滞后;二是资源分散且综合利用效率不高;三是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地方政府、企业联系不够紧密。

  白云电气集团人力资源经理肖峰对此颇有感触,“尽管过去不乏校企合作的经验,但多是双方有需求,然后才互相沟通一下,无论是开订单班,还是组织培训,都是相对独立的,并没有形成长效合作机制,”她坦言,有时候直到要人那一刻才发现学校的学生和市场需求有距离。

  因此在肖峰看来,此次“结盟”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将校企合作资源充分整合,同时,随着政府、行业协会的参与,原来“点对点”的合作模式将充分扩充,形成一个立体平台,“这意味着,现在企业和企业之间、企业和行业协会之间,包括和政府之间也能更好沟通。”

  在李龙图看来,机电职教集团的成立可有效整合职业教育专业、教师、科研成果、实验实训等资源,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优化和共享,建立以机电职教集团为依托、全方位的职业教育信息平台,为用人单位培养输送数量充足、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与此同时,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对接,可优化企业的信息、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实现企业之间多种资源的高效利用,形成互惠互利多赢的运行机制,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搭建起良好的技能训练平台。

  “比如一些企业在我校建立培训基地或中心,由企业投资技术及设备,我校投入场地。建成后由双方共同使用,为双方科研、人员培训提供支持。”李龙图举例,“美的中央空调示范性培训基地”已在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南校区挂牌,已经进行了4次培训。

  50多家企业如何紧密联系?

  将共同渡过磨合期并相互沟通、选择

  广东首个机电职业教育集团涵盖50多个企业。规模大了,是否意味着和企业紧密联系的难度也大了?

  李龙图透露,在选择企业时,是否与人才培养方向以及市场需求对口,以及企业的规模都是严格考虑的因素,“世界500强,广东50强的龙头企业都是我们的合作对象,而且其中的很多企业都代表着一个行业最前沿的发展方向。”不过他也坦言,在和企业的合作过程中肯定会有磨合期,这期间需要相互沟通,以寻找到符合双方利益的合作模式,“这意味着是学校、企业相互选择的过程,若真有不太适合的,也不一定要耗费太多时间。”

  此外,职教集团的规模并非一成不变。这段时间,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10名老师已带领着800多名学生动身前往东北,到一汽大众展开为期半年的实践学习。尽管一汽大众目前还不是这一职教集团中的企业成员。

  组织实践为何要舍近求远?

  对于这一疑问,李龙图表示,2013年一汽大众将在佛山设厂,因此一汽大众就是机电职教集团要争取过来的潜在合作对象,“特别是,提前介入意味着将来在毕业人才输送方面我们已经走在前面了。”李龙图表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广东机电职业教育集团的规模也将不断扩大,为广东发展现代制造业、先进服务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德国实施“双元制”校企合作模式。“一元”是企业,另“一元”是学校。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与在企业学习时间之比约为1: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时之比大体上也是1:1,在校学习既有理论教学又有实验实训设备供实验与操作。在企业实训既有理论与技术要领讲授,又有动手操作与总结。“双元制”被世界公认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典范。

  美国实施“合作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具体做法是学生入学学习半年后,必须在企业的实训和大学的教学以两个月左右为周期交替进行,到毕业前半年再集中到学校学习,最后完成毕业设计类的教学任务。

  英国的“三明治”校企合作模式将学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学生入学后先到企业实践一年,然后回到学校学习二年,最后再到企业实践一年,即所谓“1+2+1”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为1:1。“三明治”模式培养的学生在就业上有明显优势。

  日本的职业培训大多在企业培训机构中进行。这个国家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认为企业所需技能不可能在学校中获得。注重培养学生的工作本领,使其不仅掌握实践操作技能,也能从事技术性组织和管理工作,成为现场工程师。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广州大手笔推动校企合作,破解技能型人才匮乏困境 55家企业 7行业协会 13所职院结盟》)

(责任编辑:李明俐)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