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11 08:17 | 来源:南方周末 2008-05-23 13:42:56 | 查看:1258次
此次汶川大地震中,倒塌的校舍、无辜逝去的年轻生命让人扼腕,幸存的孩子同样受到了巨大的心灵伤害,孩子们情绪的调整、性格的校正、信心的恢复,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唐山地震留下了4000多名孤儿,他们中的很多始终没有摆脱地震的梦魇,经常表现出孤独、任性、粗暴、焦虑或自闭,缺乏安全感。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帮助此次灾难之后的孩子?
找回一个温暖的家
首先可以将受到灾害影响的孩子分成两类——
一类是尚未失去家庭的孩子。这其中包括了父母中的一方可能罹难或致残、家庭中共同生活的其他亲人罹难或致残、父母双方均死难但仍然能够找到直系亲属且亲属有抚养能力的孩子。这些孩子经历了对地震的恐惧,感受到亲人不在的悲痛,而且家庭生活也受到较大的影响,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关怀。
对于这部分孩子的救 助应该首先瞄准其家庭,争取让他们能够在灾后尽快的恢复正常的生活。为此,政府需要在一定时间之内给予抚恤金,同时也可以考虑提供长期的优惠贷款。社会捐款也可以直接对这些家庭今后的生活给予资助,有关部门如果能帮助捐助者直接联系到这些家庭并提供“一帮一”的援助,将能够让困难家庭得到更有效的帮助,也有助于提高捐助活动的透明度。保障家庭生活的重建,才能从最根本上给这些孩子安全感和亲情的温暖,因此对于单亲家庭的就业、经济困难户的补助、农户或经济个体户重新恢复生产和经营,都应给予足够的关照。
那些父母双亡,且找不到亲人的孤儿,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类孤儿的年龄较小,比如仍然是婴儿或幼儿。对于这些孩子,当务之急是尽快为其找到领养家庭。据报道,各地市民踊跃报名要领养孤儿,上海市登记收养灾区孤儿的市民已经超过3000多人,唐山、温州、安徽、宁夏等地的公民和地方政府均已经提出要接纳灾区的孤儿。为孤儿找到合适的领养家庭并不是难题,但问题可能会出在有关部门反应速度太慢,以至于错过了妥善安置孤儿的最佳时机。如果按照常规的程序办理完收养手续,可能需要度过几百个漫长的日日夜夜。恳请民政部门能够在这次地震之后,特事特办,简化手续,让这些孤儿早日得到家庭的温暖,恢复生活的信心。
第二类孤儿是年龄较大的孩子。领养这些孩子的难度较大,一是这些孩子的性格较为成型,更难适应较大的生活环境变化;二是根据现有法律的规定,超过14岁的孩子也不能被收养。对于这部分孩子,一是可能需要根据情况对原有的规定做出修改,如果孩子愿意被收养,应允许具备条件的家庭收养他们。更现实的做法可能是为这些孩子提供教育和生活的基本条件,这部分费用应该由政府负担。同样,社会捐款可以采取“一对一”的方式,直接对这些孩子给予帮助。和传统的“领养”方式不同,可以采取对这些孩子的“准领养”方式,即法律上不属于领养形式,但是,有专门的爱心家庭和这些孩子结成较为紧密的联系,关心和照顾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甚至可以让他们寄宿在爱心家庭。这样既让孩子体会到家庭的关怀,同时也可以保存他们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空间。
另外,这些家庭可以结成一个互助自助的网络,心理咨询、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同时也要广泛参与进来。一个温暖的家庭,可以融化孩子心中的坚冰、驱散孩子心中的阴影,一个温暖的社会大家庭,可以为这些的家庭提供最切实的支持和帮助。
参与建造一座坚实的学校
在地震之中,都江堰市聚源中学、都江堰市向峨乡中学、重庆市梁平县文化镇一小学、莹华镇中心小学和中学、八角镇中心小学、洛水镇中心小学等在地震中轰然倒塌,稚嫩的“祖国花朵”在瞬间被夺去生命,这是我们这个国家永远的心痛和耻辱。
灾后重建学校问题也得到各界的热情响应。很多公民和企业的捐款指明要重建学校,要建造震不倒的学校。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尚不知道需要重建和修补的学校的工程量究竟有多大,但同样,粗略估计,需要重建的学校数量可能比我们预料的要少,大量的学校更需要的可能是进行加固或修补。如果捐款集中在学校重建,尤其是希望小学的建设,可能会带来资源的浪费或使用不当。目前,应对所有学校受到损坏的程度进行统计,以便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援助。
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应该仅仅关注硬件的建设。建设一座小学的校舍,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但是,软件的建设是远远不够的。经历过地震的孩子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窗明几净的教室,他们更需要心理和精神层面的辅导,需要激发起他们重新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其实,这些勇气就在他们的内心里。在灾难面前,很多孩子的求生的欲望,生存的意志,互相帮助的热诚都已经被激发起来。但是,在危难过去之后,他们反而可能陷入情绪的低谷,难以自拔。这才是全社会在灾后重建过程中更需要关注的问题。
我的提议是,可以让这些孩子参与家园重建、学校重建——参与重建方案的设计,参与重建的劳动活动。这样可以较好地帮助其调整情绪,同时也有助于增强其信心。心理学已经证明,在治疗抑郁症这类精神疾病的时候,药物并非见效,劝导也未必有用,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积极的运动从消极心理状态中走出来、确立新的生活目标。生存下来是一个奇迹,用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是一个更大的奇迹。这样的奇迹我们都能做到,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还有什么是我们做不到的呢!
媒体,请你稍微走开
此外,个人还有一些建议如下:
(1)建立一个带有科研性质的特殊学校,专门针对灾害中受到心理创伤的孩子进行辅导,逐渐积累帮助这些孩子的经验。这个特殊的学校还应该承担辅导和培训大量心理咨询人员、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功能。在这次地震救援中我们看到,有爱心的人多,但受过训练,具备相关知识和经验的人少。在今后遇到类似的灾难事件的时候,希望我们能弥补这一缺憾,做得更好。
(2)川北地震发生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汶川就处在刚刚发生过暴力事件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藏族、羌族和汉族的文化和生活习惯有较大差异,地震中少数民族孤儿的安置问题可能难度更大。即使找到了领养家庭,这些孩子融入到新的文化、新的家庭,必然经历更大的冲击和调整,因此必须妥善考虑到民族、文化的差异问题。
(3)媒体对灾区情况的报道极大地激发了全体国民的团结和互助。但是,在灾后重建中,那些经历了失去亲人的家庭和孤儿,需要一个较为安静的环境,化解内心的痛苦,走出过去的阴影。在这期间,过度的媒体关注反而可能对其调整带来不利影响。
(4) 社会各界对灾区人民,尤其是灾区孩子表现出极大的爱心,但到目前为止,捐款捐物几乎成为灾区之外的人们唯一能够表达关心的方式,这是远远不够的。有效的帮助首先需要对这些家庭和孩子的实际困难和需求有准确了解,才能对症下药,否则,善良的行为不一定起到预期的效果。有关部门应提供畅通的渠道,方便各界人士以各种方式提供援助。
(责任编辑:肖悦)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