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09 08:29 |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0年01月13日 | 查看:1023次
本报评论员 王怡波
2009年的最后一天,当人们都沉浸在迎新年的欢乐中时,一位大学生为救他人,在与歹徒搏斗时永远离开了我们。2010年伊始,这位大学生的名字——杨济源传遍大江南北,打动无数人的心。
当代青年的名字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联系在一起,现在是越来越司空见惯了。曾几何时,人们曾担心的“80后”、“90后”自我第一,没有理想,不堪重托,现在越来越被青年人闪光的形象淹埋。就在杨济源牺牲前不久,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在两名少年溺水时挺身而出,有3人为此付出生命,再次唱响了一支把生留给他人,把死留给自己的崇高的生命之歌。从汶川特大地震到北京奥运会,一再发生的事实、全社会对青年的不息喝彩,不断向世人证明,当代青年是充满社会责任感的一代,是敢于担当的一代,是用自己的行动赢得社会尊重和认同的一代。
在杨济源与偷盗分子搏斗时,在长江大学15名大学生跳进长江的那一刻,他们没有想到自己会不会献出生命,更没有掂量自己的行为会不会被人们传颂。他们根本没时间去想这样做“行不行”、“值不值得”、“合不合算”。他们遵从了自己内心热爱生命、助人为乐、弘扬正气、勇于担当的呼唤,而这呼唤就来自于国家、社会和人民大众对当代青年的期盼,来自于科学发展的和谐社会对青年的期盼。这足以证明,超越自我,为了国家和社会这个大“家”,将积聚的精神力量化为行为,不惜流汗,不怕牺牲,用生命书写正气,用行动书写关爱,这样的青春是全社会最敬重、最赞美的青春,是最有意义和价值的青春,也是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青春。
杨济源的出现并非偶然,美妙的青春交响也并非突发奇想。我们从报道中看到,平常的日子里,无偿献血有他伸出的胳膊,运送地震灾区伤员有他沉重的脚步,保护西湖环境有他奔跑的身影,同学有困难时有他热情的笑脸。他以“男人可以没才,可以没钱,但不可以没责任感”自我激励。正是平常在每一件小事上勇于担当,才有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壮举,他心中坚守的理想才会瞬时迸发,谱写出震撼人心的乐章。
我们有理由相信,无数的杨济源,必将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中坚力量。
(责任编辑:王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