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10-09 08:33 | 来源:现代快报 2011年8月2日 第F12版 | 查看:1341次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个政治学的术语得到了普及,那就是“塔西佗陷阱”,概意就是,当一个部门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负面结果。
7月31日下午,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试运行)正式上线,首次公布了红会接收的数十万笔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平台一上线就受到网友关注,并引发五大质疑。 (《京华时报》8月1日)
越公开,质疑越多;越解释,越被抹黑,真是情何以堪,可奈其何。
也难怪,中国红十字会作为最应具有公信力的官方背景的慈善组织,因为不透明、低效一直受人诟病。而“郭美美事件”爆出的商业红十字会等长期以来的监管缺位,更是引爆了公众的普遍质疑和不满,让红会的公信蒙尘。正缘于这样的危机,中国红十字会痛定思痛,才迅速推出了“捐赠信息平台”。孰料,平台甫一推出,便被瞪大双眼的网友们盯出诸多漏洞,弄出五大质疑:比如,捐赠数据出现误差;捐款时间早于地震;善款使用情况过简;督查为何需要583万;搜索最多显示百条等等,红十字会一时间又陷入有口难辩、难以取信的窘境。
中国慈善文化并不算发达,公众的善心也很脆弱,如果受到一点伤害的话,都会被放大。就拿这个捐赠平台来说,一个透明、高效的传播平台,可以让捐赠人在第一时间明了善款的使用和去向,赢得捐赠人对慈善机构的信任。中国红十字会应该早点学学其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经验。据悉,中国红十字会的捐赠平台是自主研发的,那么,有一点也需追问:一个小小的玉树捐款,红十字会用于督查的成本,就高达583万,公众则不免怀疑,这个并不复杂的平台,研发用了多少钱?是不是非要自己研发不可?这个重要的细节为什么不向公众公布并解释?
公信流失,品质受损,中国红十字会在努力挽回形象,做了大量工作,没想到平台一面世还是挨板砖,当然觉得委屈。但既然是慈善组织,从事的又是爱心工作,就要有谦卑的姿态和宽容的胸怀。还是拿这个平台说事,全国捐款数量虽然不少,但对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来说,将账目搞清楚,并向公众公布,不该有这么难吧?怎么会错漏至此?这恐怕不能说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恨不得一口吃成个胖子,却欲速则不达。
公开、透明、高效,作为红十字会的宗旨,需要扎扎实实、一点一点地去夯实基础,切忌为标榜政绩而仓促上阵。对任何公众质疑,都应持“有则改之,无则解释”的态度,以诚恳和善意来取信于民。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必定为开。而公众,也应对中国红十字会多点信心和耐心。相信监督的力量,终会使中国红十字会成熟起来,终将把“塔西佗陷阱”扔在身后。
(责任编辑:肖悦)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