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9-15 07:50 | 来源:中国公益慈善 2011-09-07 | 查看:2227次
山西原平市一位年逾六旬的退休老干部创建一个助学网站,6年间,他通过网站累计筹集助学资金3198047.78元(不含直寄学生的),受益学生累计已达15068名。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助学网的创办者石建华。
9月4日,中新网记者采访了这位从原平市人大常委会退下来的石建华老人。目前,他的助学网站已颇具人气,并经政府批准成为非营利性慈善事业社会组织。
农村贫困家庭触动老人资助特困学生
"我在任原平市人大副主任期间,分管农村工作,发现当地有很多贫困家庭饱受子女上学难的困扰,其中一些孤儿、单亲、父母病残、下岗、城乡低保户、遭遇天灾人祸等特殊家庭学生,有不少面临停学的困境,我心里很难受,就想拉他们一把。"石建华说。
2005年,石建华开始筹建自己的网站,他从自家搬来电脑、照相机,又拿出3万元积蓄购置办公用具,并找来当地有才学、有人缘的老同志帮忙。
2006年,退休后的石建华把全身心都投入到网站,决心把助学规模扩大到全国,并把网站改名为"中国助学网".
目前,石建华在广东、武汉、四川、辽宁等地建立了多个个助学站,同时在全国拥有志愿者968名,联系海外10个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及大陆爱心人士1586名,爱心单位71个,累计筹集助学资金3198047.78元(不含直寄学生的),接受捐赠学习生活用品29416件,在中小学助建8个爱心图书室。
爱心互动大潮
在助学办公室,记者看到了一位北京小学生邮递来的学生用具。在办公桌上的捐款登记表,更是详细的记录着每天捐款的明细,虽然有的捐款数目不多,但均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浙江的吴小姐两次捐款40500元,天津的张美霞女士四次捐款39200元,资助79名贫困学生;美籍华人彭女士从2008年6月以来每月捐款1300元,资助2名大学生,3名初中生。
在办公室,记者还看到了每位受助大学生亲笔签下的"爱心传递承诺书".老石说,爱心助学,不单是扶贫济困,更注重培养人才;不单搞"输血",更注重"造血";不单倡导感恩回报,更注重爱心传递;使助学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
石老的喜悦
王晶是第一个上网受助的大学生2004年考上西安交通大学,2007年,王晶在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勇夺冠军,又代表中国参加亚太地区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捧回了冠军,2008年在印度举办的又一届这项赛事上蝉联冠军。"王晶后来被清华大学免试录取攻读博士学位".
"这些年来,给我印象最深的学生是残疾孤儿王艳宏。王艳宏小时被电击失去左臂,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改嫁,靠救济和乡亲帮助维持生活,据他介绍,王艳宏身残志坚,硬是凭着顽强的毅力苦撑学业,并考入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在就读期间积极上进,还用自己打工挣来的钱资助贫困生。
让石老喜悦的就是这一个个学有所成的学生们历尽坎坷,学有专长的大连艺术学院的张涟漪,在2010年香港举办的第六届华人青年歌手大赛中,获民族唱法铜奖,四川灾区受助中学生郑小鹏被评为"抗震救灾英雄少年"……
未来将设助学基金和助学纪念馆
为了更好的发展助学事业,石建华老先生希望创建助学基金,2010年,太原的梁海清先生出资5万元设立"海清"助学基金,一位不愿留名的退休老干部捐助5万元冠名设立"启星"助学基金。记者了解到该退休老干部就是石建华站长,这些款项已经无息借贷给了学生。
石建华说,他最大的愿望是建立一所爱心助学纪念馆。将展出所有受助学生受助前和参加工作后的资料以及所有爱心人士的情况,还有所有单位和个人的捐款名单。"我想通过纪念馆,让社会铭记所有无私奉献者的爱心,同时激励所有的学生努力学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责任编辑:肖悦)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