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用反向测评透视干部——考德,找出你缺德(2图)

发布时间:2011-08-20 08:16 | 来源:浙江日报 2011-08-18 00017版 | 查看:969次

  核心提示:

  “不敢坚持原则”、“虚报工作业绩”、“铺张浪费”……日前,我省设置全省性的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考察15个反向测评指标。

  以往对领导干部进行考核考察时,大多说好话,如果要求说“坏话”,靠谱吗?为此,台州市进行了探索。


  这两天,台州市椒江区白云街道翠华社区主任徐海红有点忙,除处理好社区的日常事务,还参加了几次对市、区组织的考察领导干部的测评。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干部考察要她少谈成绩,多提“缺德”内容。她与其他参与干部一样,对这样的考察,寄予新期待。

  反向测评,先听坏话

  “刚拿到表格时,我还真不习惯:呀,怎么要给领导挑毛病?”那天,徐海红拿到一张台州市对椒江区现任领导班子成员德的考核考察评价测评表,其中列出了15项反向测评指标,如“不敢坚持原则、做老好人”、“闹不团结”、“追求轰动效应,热衷搞形象工程”、“对个人名利得失比较计较”、“以不正当手段获取荣誉、职称、学历学位等利益”、“不注意自身形象,有赌博等不良行为”等。

  “给领导干部打分、测评,过去10多年里我已经记不清参加了多少次,但今年是第一次看到这种方式的测评,感到很新鲜。”徐海红说,平时工作中,有些干部的确会有一些小毛病,比如工作时不太尊重组织作出的决定,喜欢唠唠叨叨。但是以前考核时很难体现,别人也不好说。“这次考察,如果哪个干部有这些情况,我就毫不犹豫地‘打勾’。”

  据悉,台州从2009年底开始,陆续在干部考察中引入反向测评,并且根据各地实际,调整细化测评项目。在今年的县乡换届考察中,该市全面推行这一做法,共对下属9个县(市、区)的253名现任四套班子成员进行反向测评。

  一般人看来,干部考察,肯定是以“说好话”为主,你好我好大家好。为何如此“煞风景”,反而要说“坏话”呢?

  “以往组织部门民主测评时,一般只采取正面提问的做法,容易误导一些人产生‘顺向肯定’和‘做好人’的心理,不愿意指出其不足和缺点,导致组织部门无法全面、具体地给考察对象‘画像’,一定程度上说,这是考察干部‘失真’的表现。”台州市委组织部一位负责人说,长此以往,一些地方的干部考察流于形式,影响考察效果,有时甚至会造成极少数干部“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德不过关,提拔叫停

  仙居县某乡镇干部郑成(化名)不会想到,原本一帆风顺的仕途,竟然因为家里搭建了一个小阁楼而遭遇挫折。

  郑成住在县城的锦绣明珠小区,近年来,小区业主在阳台、庭院等处搭建违章建筑,已经形成一种风气。“当时想,大家都搭,那我也搭一个吧,没有意识到后果这么严重。”

  今年3月,县委组织部对一批拟提拔干部进行考察,发现在对郑成的反向测评中,“有侵占公共财物、违章建筑、个人信用不良等行为”这一选项有好几票。经过深入了解后,考察组发现他确实存在这一情况。而且,有群众表示,小区违章建筑的歪风,就是干部带了坏头。

  后来,郑成被暂缓提拔。这在仙居干部中引起较大反响。去年以来,仙居共有8名拟提拔或转任重要岗位的干部,在反向测评中发现有违章建筑、生活作风等问题,被暂缓任用。

  仙居县在开展反向测评时,将群众意见最集中、反响最强烈的“服务群众意识淡薄,利用职权吃拿卡要”等15类情况列为考察内容,直指一些干部在德方面的问题。

  据仙居县委组织部介绍,8人对此均比较信服,没有一人因被暂缓使用找组织申辩,在谈话时都能正确面对自身问题。“虽然犯的是小错,但是必须引起重视,否则就会铸成大错。今后,我会更加注重日常言行和小节。”郑成表示。

  在天台县,县委组织部对15个乡镇(街道)和65个机关单位的600多名领导干部进行考察,也有18名在反向测评中发现问题的干部,被诫勉谈话。该县一位从事组织工作的干部说,在“德”方面不达标的干部,将被“一票否决”;对负面反映多、但一时查不清楚的,也慎重使用。

  治病救人,预防在先

  从以说好话为主,到必须说坏话,在干部评价方式上走出的这一小步,被认为是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制度改革的一大步。

  “领导干部也是人,人无完人,没有缺点和不足的干部才是不正常的。” 椒江区海门街道景元社区党支部书记陈招领,10多年来已经参加过30多次干部考察民主测评。以前组织部门找她了解拟提拔干部的情况时,也会要求讲一些被考察对象的缺点和不足,但是碍于面子等因素,她总是有所保留,讲缺点也是点到为止。她说:“有些人甚至正话反说,比如‘太不爱惜身体了’、‘一点都不懂得为自己考虑一下’、‘工作太拼命了,也不自我调节一下’之类,现在列出的大部分反向测评指标很明确,操作性很强。”

  陈招领还说,现在德的考核有些指标还是太宽泛、现实针对性不强,少数指标群众很难有直观感受,也不一定有发言权,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比如“民主集中制不够”等指标,百姓就很难了解领导干部在决策时,有没有做到“民主集中制”,这样的指标无法准确评价。

  在进行反向测评时,有个数字引起争议——1/3。有的地方规定,反向测评中不良表现有两项以上的得票数超过参加测评人数 1/3的,德的评价不能定为优秀或良好,是考察对象的,取消考察资格;是现任领导的,调整或免职。“我在组织部门工作了20年,从没发现哪个干部在考察过程中有那么多‘反对票’。”天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陈达优坦言,在进行反向测评时,有1/10的人“打勾”比例就已经很高了。

  “我们还发现有人‘恶意测评’,可能是对某位干部有成见,有人就给他的10多项反向测评指标全部‘打勾’,这也会导致测评结果不够客观。” 椒江一位组织部门干部坦言,反向测评结果显示,即使一名干部真的有问题,10多项指标里,某一项有个三五票就算是比较高的了。如果有人“恶意测评”,多一两票可能就会扰乱视线。所以,不能根据反向测评结果简单下结论,必须要经过组织深入了解,才能找出实质问题。

  而更多干部则表示,反向测评更大的作用在于“警示、提醒”,让干部从不同侧面了解组织和群众对自己的评价,当做一面镜子照照自己,时刻提醒自己。对组织部门来说,也增加了一种对干部深入了解和教育管理的途径,有助于发现苗头性问题,便于提前预防。

  ■专家观点

  省委组织部干部综合处处长王利月:干部无才会误事,干部无德更坏事。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就是要切实做到选人用人先“问德”,让德成为“硬杠杠”。这次市县乡换届工作中,通过全面运用领导干部德的考核考察评价办法,特别是开展正反双向测评,有效解决了干部的德“无从识察”、“无法考察”的普遍性难题,为考准考实干部的德打下了扎实基础。同时,对德有问题的,实行一票否决,真正使德成为了选人用人的“硬指标”,有利于提高德的首位度,引导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本报记者 毛传来 通讯员 王继佳)

(责任编辑:姬明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