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7-17 07:37 | 来源:扬子晚报网 2011-06-23 07:33:04 | 查看:1548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毕业典礼上,在南信大当了10年宿舍管理员的吴光华阿姨代表教职工致辞。她不到800字的讲话,总共被学生热情的掌声打断了11次(6月21日《扬子晚报》)。
这一幕让人不禁想起:
2009年,香港大学在为该校食堂服务员袁苏妹(全校尊称她为 “三嫂”)颁授名誉院士的颁奖词说,识字不多的“三嫂”以独特方式——敬业爱岗,对教育做出了贡献,用她的生命给了港大生命。
同年,英国剑桥大学将荣誉文学硕士学位同时授给清洁工阿伦·布莱汉姆和比尔·盖茨。布莱汉姆在剑桥尽心尽力扫地30年,深受师生喜爱,被誉为“用扫帚书写剑桥历史的人”。
去年,人民日报和人民网做了一个专题:我们的“三嫂”在哪里?促使我们反省:我们身边也有很多默默奉献着的“三嫂”,她们任劳任怨,为我们服务,可并没有受到我们发自内心的尊重和敬佩,我们甚至从未想过问一问她们的名字。所以,这次南信大请吴阿姨代表教职工致辞,同学们大声表达对吴阿姨的爱及感激,就显得特别令人感动,也使人深思。
这些年,我们有一种很强的感觉:我们的精英文化和精英教育过了头,所谓“做大官挣大钱”的“成功学”喧嚣一时。在我们的教育中,学习的目的,往往是不做平凡的“吴阿姨”,争当“成功者”、“人上人”。这样的目标,已经让我们在奋斗中失去了对普通人的敬重,异化了人生更为重要的一些内容,比如吴阿姨这样普通人的爱心、善良、真诚、奉献和尽职。
这是我们教育的重大失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就是说,没有爱,何谈教育?失爱的教育甚至是危险有害的。我们的教育不仅具有社会性和技能性,如竞争选拔,而且应当具有人本性和生命性,因此,教育中的以人为本就必须关注对所有孩子的爱和培育孩子爱所有人。吴阿姨的言传身教,就是教会孩子如何有爱。
对普通人做好普通事的价值评价,需要社会氛围,需要舆论导向和社会的支持。有人曾问美国前总统卡特的母亲,您为养育了一个当总统的儿子感到骄傲吗?她回答说,是的,但我同样为另一位当农民的儿子感到骄傲,因为他们都干好了自己的活。还有记者曾问克里姆林宫内一位清洁工人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她的回答是:我的工作和总统的工作其实差不多,他是在打理俄罗斯,我是在打理克里姆林宫。舆论和社会要明确无误地昭示和支持:以专业精神去对待自己的工作。站好自己的岗位,干一行,爱一行,敬业爱岗。“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的踏实人生态度,到何时都不过时,都应是一个社会的主流精神和风尚,也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支柱。这是南信大请吴阿姨给毕业生上最后一课的另一层意义。
刊登这一新闻的扬子晚报“平凡人不平凡事”专题,近来每每引起极大地感动,这里固然有“一个睿智且负责任的媒体”的“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和“品牌力量”,但更重要的是,因为折射普通劳动者慈爱情怀的报道总能触及“人的最柔软处”,并呼应我国社会深层的呼唤和渴望,人心思善呀!
我们人民不懈的爱心不仅有千年道德和文化的传承光大、多年担当苦难和面对艰难的磨砺提升、携手互助互爱才能共渡难关的经验沉积,还有当下对建构有爱有幸福感和谐社会的认同和期盼。这种互助互爱和与人为善的“根”之深,即使物欲横流,即使拜金至上,即使矛盾丛生,即使曾遭遇命运的不公和前途的不畅,也难以动摇,也不能玷污。
(江苏 顾德宁)
(责任编辑:张予)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