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6-06 08:50 |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 2011-05-23 | 查看:1895次
王有兰在喂丈夫吃饭
新华网河南频道5月23日讯 大河网--河南日报农村版报道:在泌阳县马谷田镇罗店村一个光荣而又平凡的家庭里,我们的女主人公从1969年过门后,面对长期患病的公公、婆婆和伤残的丈夫,毅然以柔弱的双肩承担起了家庭的重荷,以顽强的意志诠释了人世间的大爱……
选择责任 义无反顾嫁进朱家
说起当时的朱家,着实让人羡慕。朱国荣在方圆十里八乡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当时,朱国荣的儿子朱本春是一个在部队服役将近一年的现役军人。在那个时代,能找一名解放军战士作为人生伴侣几乎是每个青春少女的梦想。
1966年,正值妙龄、长得十分俊俏的王有兰,经人介绍与相隔二里的同一公社罗店大队党支部书记朱国荣的儿子朱本春相识了。能与朱国荣家攀点亲带点故,人们都已觉得脸上十分光彩,更别说王有兰马上要成为朱家的媳妇了。那一段时间,王有兰走到哪里都能成为人们注目的焦点,但她压根儿没有想到,她以后会成为一个“苦命人”。
1969年隆冬的一天,伴随着“噼噼叭叭”的爆竹声,一对新人喜结良缘。然而,原本体健貌端的朱本春由于在战争中受到了震耳欲聋的枪炮声的强烈刺激,此时已患了精神分裂症。王有兰看到自己的心上人如今变成这副模样,一把心酸泪从眼角淌下来。面临痛苦的选择,王有兰徘徊过、犹豫过,但在乡亲们的议论声中,她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责任,毅然来到了朱家。
任劳任怨 坚强撑起“整片天”
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呀!公公婆婆年近花甲,婆婆患有痨病,稍重一点儿的体力活就不能干,公公整天忙于大队事务,丈夫的病时有发作,哭闹摔打,几个人上去也安顿不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年四季,王有兰起早贪黑,忙里忙外,完全成了一个干活的“机器人”,连正常的休息都得不到保障。
从上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王有兰不仅要和社员们一起下地干活,去挣那可怜的工分来养家糊口,还要承担沉重的家务。尽管日子过得清苦,但她仍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严峻的现实,用勤劳和善良为这个家庭撑起“整片天”。
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后,王有兰家分得4亩责任田,别人家都有青壮年劳力干活,但在她家,割麦、打场、出粪坑等她样样都得干,每天还要割几捆草回家切碎喂猪、喂牛;种地没钱买化肥,她就多积农家肥;收运庄稼没有机械,她就用肩扛、用架子车拉;看到别人家一个个都盖起了新房,王有兰就在心里悄悄憋着一股劲,她省吃俭用,硬是盖起4间平房来,使这个清苦的家庭有了一个遮风挡雨的温暖天地。
1981年,朱本春的脑病恶化,变成了痴呆人。这年春天,朱本春又不幸摔伤,右胯骨断裂,王有兰陪着他到洛阳白马寺骨科医院治疗。这一住就是5年,治疗时,由于朱本春不予配合,最终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一年365天,她每天都得给他端吃端喝,擦屎擦尿,还得不时洗衣晾被。
公公在担任村支书的28年间,为了村里的事日夜操劳,积劳成疾,严重的气管炎病常常折磨得他死去活来。为了减轻老人的痛苦,有兰从不让公公干家里的活儿,公公心痛有兰,早晨总想早点起床,免得有兰来回端吃端喝。可有兰不让公公这样做,坚持每天早晨给他端饭,让他吃了饭热乎了身子再起床。1987年,公公病情加重卧床不起,王有兰悉心照料,直到2004年90岁的公公与世长辞。
感天动地 42年真情无价
42年来,王有兰当年俊俏的脸庞也慢慢地爬满了皱纹,黑发变成了银丝。丈夫患病,失去了常人所具有的“爱心”。但作为妻子的王有兰,却对他充满了爱。即使家里只有一个苹果,她总要给丈夫吃,自己从不舍得吃。
这些年来,镇里、村里也给朱家一些照顾,丈夫每年可以按规定享受带病退伍军人每月15元的抚恤金,后增为25元、60元。然而,这点微薄的收入对朱家来说可谓杯水车薪。直到2006年省民政厅按照上级精神,才将带着病退伍的朱本春鉴定为三级伤残,每月抚恤金1000多元,同时增加了护理费。
2009年饱经风霜的王有兰患脑梗塞导致偏瘫,可她仍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照料丈夫。丈夫瘫痪床上几十年,去年奇迹出现了,有时能自己慢慢下床,用双手挪着板凳到院内晒晒太阳。
王有兰今年66岁了,当初她选择朱家,就是选择了责任。42年,她以博大的胸怀面对公公、婆婆,面对丈夫、家庭,面对人生、社会,用朴实、善良和勤劳,撑起了一片爱的蓝天。 (作者:王有震 胡殿文 文/图)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