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山青:护林员守护山林36年 不负青山不负人(图)

发布时间:2024-11-15 22:1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4年9月 | 查看:56次

王山青,男,1970年8月生,中共党员,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1988年,年仅18岁的王山青毅然走进了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成为一名护林员。36年来,他始终坚守在海拔1787.2米的大山深处,用心用情守护着41418亩山林。每天巡山护林、拍照记录,一走就是六七个小时,王山青清楚地记得每一种植物的分布地点,他已经和大山融为一体。王山青曾获全国自然保护区先进个人、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个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踏遍山林 以站为家

  清凉峰是天目山的主峰,海拔1787.2米,是华东地区的第二高峰。保护区范围有41418亩,广袤无垠。这里山高林密,沟壑纵横,人迹罕至。“我的父亲是护林员,打小跟着父亲进山、巡山,我对清凉峰有着深厚的感情。父亲给我取名山青,意为山清水秀,希望我继续守护好这里的大山。”王山青说。1988年,王山青来到最偏远的上坦观测站,成为站里唯一的护林员。当时的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没有水电,也没有信号,观测站只有几间简陋的土坯房,夜晚四周漆黑一片,陪伴王山青的只有山林间的鸟鸣和动物的低吼。面对如此艰苦的环境,王山青没有退缩。白天,他沿着崎岖的山路巡山,一走就是一整天,风雨无阻;晚上,他在昏黄的煤油灯下记录一天的工作。尽管内心孤独,无人诉说,但他始终坚守岗位。就这样,他在上坦观测站一待就是9年。“一开始还想念外面的世界,但渐渐地,这片山林成了我第二个家,我舍不得离开了。”王山青说。

  36年护林生涯中,王山青的脚磨出了厚茧,鞋子穿坏了上百双,还不时遇到各种危险。他的足迹踏遍了清凉峰保护区的每一个山头、每一道山沟、每一片林地,哪里的树被风刮倒、哪里的树有了病虫害……他都在巡护日记中记得清清楚楚。2019年6月,王山青在一次巡护途中突遇大雨,不慎摔伤,导致左膝关节半月板撕裂,每逢雨天腿就会疼痛。2024年,由于长期劳累,他又被确诊为胰腺炎,体重骤减了10多斤。医生嘱咐他必须住院休息,但他住了一周就出院,回到了岗位,继续坚守一线。如今,他依然穿梭在山林间,不过手中多了一根用来借力的木棍。“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我感到很充实,也很快乐。如果一天不上山,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心里也不踏实。”王山青笑着说。

  坚守一线 守护安全

  36年坚守,没人比王山青更熟悉清凉峰,他已经成为保护区行走的“活地图”,对保护区域内的防火要道、沟系、死角了如指掌。外人眼里看起来一模一样的沟壑,他都能准确叫出名字。王山青密切留意周边情况,不放过任何一处引起山火的细节。天不亮,他就已经穿梭在密林之间,检查是否有未熄灭的火苗或干燥易燃的枯枝落叶。在他的守护下,清凉峰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连续36年未发生一起人为森林火灾。

  近几年,清凉峰成为了很多徒步爱好者的行走线路。不少业余徒步爱好者违规进山,常常在深山中迷失方向,被困山中。为了应对这种情况,王山青在主要进山路口设置视频监控,并在关键区域安装带有警示信息的指示牌,上面还留有他的手机号码作为紧急求救联系方式。2016年的一天,他凌晨3点接到一名外地“驴友”的紧急求助,称自己在下山途中迷路。由于山里信号差,GPS无法准确定位,这名“驴友”只好拨通了附近警示牌上的求救电话。通过警示牌上的序号点位,王山青迅速锁定了“驴友”的位置。经过5个小时营救,王山青和同事们终于在第二天早晨找到了这位迷路的“驴友”。

  这些年来,王山青组织、带领人员进行了50多次搜救行动,这几乎成了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有时救援行动持续数十小时,膝盖有伤的王山青总是咬牙坚持,只要能守护大家的生命安全,什么都值了。

  矢志不渝 保护生态

  “护林要‘护’村民思想,要引导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王山青说。在他看来,众人拾柴火焰才高。于是,王山青组织开展了森林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宣讲,每月要走遍周边30多个村组,深入村庄、学校和重要路口,向村民讲解森林保护的重要性和破坏森林资源的危害,定期对山区火源管理和火灾隐患开展排查,组织村民签订森林保护承诺书。长期的宣传教育,村民们也成了他的好帮手。2008年,一位村民提到曾看到过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长序榆。凭借村民提供的点滴线索,王山青迅速锁定了长序榆的大致方位,并最终发现了60余株长序榆。经过他的精心培育,这一种群成功繁育出了450余株长序榆种苗,填补了安徽省在长序榆育苗方面的空白。近年来,清凉峰保护区在王山青的带领下,新监测到57种国家保护野生动物。此外,保护区内新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野生银杏树的小群落3个和野生红豆杉种群1个。

  2018年,为引导广大群众更多地参与自然保护,王山青捐出了自己30年来的60余本日志,百余个视频,千余张照片。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成为建设清凉峰生物多样性科技馆的核心素材。科技馆建成至今,已接待参观人数超2万人次,成为当地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实践的重要基地。

  36年时间,王山青把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清凉峰。“我要像清凉峰的‘梦笔生花’一样,把悬崖扎住,扎根基层,这辈子我也就干这一件事,就是守护好清凉峰的一草一木,如果再让我选一次,我还要做这座大山的儿子!”(责任编辑:郭雯 张慧)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