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5 22:1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4年9月 | 查看:57次
王洪安,男,1960年1月生。辽宁省营口航标处灯塔工。在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的墩台山,有着中国最北端的灯塔——台子山灯塔。这座21米高的灯塔,见证了鲅鱼圈从一个小渔村发展为全国重要的货物运输港。陪伴这座高塔的,是在这里默默坚守21年的灯塔工王洪安。
守海、守塔、守灯
2003年,王洪安来到这里,交通不便、资源有限,连看电视都是奢求。到了冬季,山顶北风呼啸,裹着棉袄入睡依旧觉得冷。遇到大雪,山上交通不便,下山购买食物都很难。王洪安说:“刚开始环境确实挺艰苦,但晚上看着这道光,时间一长跟塔有了感情,便舍不得离开。”
“最开始是4人轮班,为了尽快掌握灯塔灯器维修保养的专业技能,我主动提出放弃休息,跟几位前辈共同值班。”作为一个门外汉,王洪安勤学好问,从学习电路的基础知识起步,逐渐掌握了灯器的各项性能参数,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
“以前使用的是进口灯器,能耗高、易烧损,夜里值班不敢合眼,要时刻紧盯亮灯情况。”王洪安说,“灯一灭,要么是灯泡烧了,需要立即进行更换;要么是港区停电检修,需要紧急启动备用电源和备用灯。”
“2008年之后换上了国产的旋转灯器,不仅性能更稳定,而且能够感光自动开闭,遇到停电或故障还能自动开启备用灯。”设备更加先进,王洪安仍然不敢马虎大意,晚上睡觉前定好闹钟,每两个小时起来查看一次。
守塔人的信念 人在灯亮
“人在灯亮,这是守塔人的信念。”王洪安说。
工作之初,虽早有心理准备,但环境的艰苦还是让王洪安吃了一惊。“山上不通自来水,吃水要拿一个容量为10升的塑料桶,从山下背水上来。”王洪安说,“当时上山只有一条石头小路,到了冬天积雪没过膝盖,只能一步步蹚上来。”
现在虽然硬件条件大为改善,修了公路,也通了自来水,但下山买趟菜少说也得个把小时。王洪安索性一次性备足半个多月的米面,容易保存的萝卜、白菜、土豆便是他的主打菜。
到2010年,随着其他几名灯塔工陆续退休,墩台山上就剩下了王洪安一个人。一人一灯一塔,最难熬的还是孤独。“有时候实在憋不住,就爬上塔顶,朝着大海吼上几嗓子。”王洪安工作的灯塔离家只有几公里,但是独自值守灯塔以后,他从未在家睡一晚上,只有儿子结婚当天,他才向单位请了假。
鲅鱼圈港位于我国冬季冰情最严重的辽东湾北部海域,进入冰期,灯塔是船舶安全进出港口的重要助航设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恪尽职守,王洪安只有一个目的——确保灯塔的光照亮港口的每个夜晚。
把灯塔打造成花园景观
“晚上起来巡查,看着头顶射出的光柱,脚下港区灯火通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踏实和温暖。”王洪安说。
灯塔下的小院里,果树成荫,花草繁茂。山顶上土壤贫瘠,王洪安通过慢慢摸索,栽活了13株南果梨、8株枣树、3株李子以及桃杏各4株,还见缝插针种上了月季、百合、美人蕉。在同事眼中,王洪安不仅是一名称职的灯塔工,还是一名辛勤的园丁,在他的精心照料下,四季见景、三季见绿、两季见花、一季见果的花园式灯塔逐步成形,时常引来游人驻足参观、合影留念,成了墩台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王洪安说:“其实我的想法很简单,选择了就要坚持,做好每件该做的事。”(责任编辑:周胜武 孙玮)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