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生:坚守乡村学校28载 为山里娃成才“铺路”(图)

发布时间:2024-11-15 21:5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4年9月 | 查看:21次

彭玉生,男,1976年12月生,中共党员,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龙山镇彭家沟小学校长。他扎根偏远山区小学耕耘28年,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资助40多名学生,建起“科学殿堂”……他三次放弃进城机会,坚守乡村教育一线,托起山里孩子走出去的梦想。彭玉生曾获全国模范教师、荆楚楷模等荣誉。

  不让一个孩子辍学

  龙山镇彭家沟小学,位于该镇最偏远的半岛村落,三面环水,一面靠山。尽管地处交通不便的山沟里,这所不起眼的小学却长期承载着周边5个村、近1000户家庭的基础教育重任。1996年,师范毕业的彭玉生放弃择优进城考试,毅然回到养育他的大山,用自己的青春默默守护着库区里的孩子们依靠教育改变命运的梦想。

  “最初,我们都备有‘三大宝’——手电、雨伞、雨靴。”彭玉生回忆,一把手电两条腿、白天上课晚上访,一天15公里山路是常事。“后来,又增加了一‘宝’——摩托车。只不过山路崎岖难行,车胎经常被扎破,为了不耽误事,去家访还得自备补胎工具。”彭玉生始终坚信,家访的路,就是通往学生心房的路。

  1999年秋季,学生小琴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彭玉生多次家访,甚至亲自下地帮忙干农活,不幸在返校途中掉进荆棘坑,身受重伤。即便如此,他仍未放弃,第四次来到小琴家,承诺垫付学费,最终让小琴重返校园。28年来,彭玉生家访的足迹,遍布半岛的沟沟岔岔,他先后劝返面临失学的学生50多人,并用微薄的收入资助了40多名学生,更有180多名山里娃在他的帮助下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彭玉生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让农村孩子享受到与城里孩子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2017年,他了解到创客教育后,便积极与武汉高校联系,共同研究建立了电脑教室,并开设了创客课程,将编程、智能汽车文化、网络素养等内容纳入课程表,同时确保了晨读、美术、音乐等课程的全面开展。

  28年来,彭玉生为学校募集了价值50万余元的物资,包括体育器材、电子阅读器、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等,极大地改善了学校的教育条件。他坚持让生活融入课堂,经常把课堂搬到了操场和田间。通过开设《四季自然》课程,他带领孩子们在山间田野中认识野菜、寻找草药、翻动土壤、观察害虫,还就地取材,用狗尾草做小兔子、扁豆荚做成口哨等玩具。

  在彭玉生的努力下,孩子们得到了全面发展。他们的作品甚至飞出了大山,有20多个孩子的美术作品在上海教育博览会上展出。从2019年到2022年,央视先后三次来到彭家沟小学拍摄“云上诵诗会”,学生们创作的诗歌也在央视少儿频道上亮相。彭玉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农村孩子们打开了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不让一位老师掉队

  随着一批批年轻教师陆续到来,彭玉生更加忙碌。新老师大都是外地人,对本地情况不熟悉,衣食住行他都会安排得妥妥帖帖。“保安带打杂、门卫兼教书,彭老师基本上是万能的。”2020年入职的英语老师王瑾瑾说,网络故障、宿舍漏水、电线短路……哪里出现问题,哪里就有彭玉生的身影。

  自2005年担任校长以来,彭玉生始终致力于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点亮一名教师,就能照亮一群孩子。让老师们安心在这里工作,乡村教育就有希望。”彭玉生说,尽管学校经费不多,但每年他都会组织老师外出学习培训。学校的每位老师都有一门特色课程,大家带着孩子们学编程、做项目式学习……就连老教师,也能熟练运用平板电脑上课。

  然而,每当年轻老师因各种原因调离学校,彭玉生就会像送学生走出库区一样,为他们去往更好的平台提供便利。据统计,2014年至今,先后有15名年轻老师,从彭家沟小学调往更好的平台工作。彭玉生也有很多机会走出去,但他却说:“城里多一个少一个彭玉生无所谓。但在彭家沟小学,我这个党员、这个本地老师都不能坚守,又怎么让其他老师长期坚守在这里呢?”

  28载坚守,彭玉生用丹心铺筑山村孩子的成才之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情怀,他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为山村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责任编辑:刘朝灵 李光 王雪)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