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谓玉:古稀老人照顾两辈邻里三十余年 持之以恒传佳话(图)

发布时间:2024-11-15 11:5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4年9月 | 查看:18次

李谓玉,男,1953年8月生,重庆市云阳县黄石镇迎新村村民。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李谓玉义务照顾同村身患重病的林付珍老人及其两个先天二级智力残疾的儿子,一条1公里的陡峭山路和一本泛黄的账本,记录着他的热情善良和无私付出。30多年来,他用照顾邻里的善举感动四邻八乡,赢得村民交口称赞。李谓玉曾荣获“重庆好人”等荣誉。
  心生怜悯 主动担起照顾特困家庭重任
  “志强、国友,该吃饭了,不要乱跑。”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黄石镇迎新村,村民时不时都能听到李谓玉的呼唤声,这也成了村里人最熟悉的一道风景。而这一切,得从同村的林付珍老人一家的遭遇说起。
  林付珍老人早年丧偶,命运对她似乎格外苛刻。1993年,年逾六旬的她不幸身患重病,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更令人心酸的是,她的两个儿子均患有先天智力残疾,生活完全无法自理。“乡里乡亲,就该相互扶持。” 面对这样无助的一家人,李谓玉的心中充满了同情与怜悯,“能帮一把是一把,只盼他们能过得稍微好一些。”
  自此,在李谓玉心里就多了一份牵挂。由于林付珍家距离场镇很远,需乘船渡河,即便是去一趟集市也成了奢望。因此,每逢赶集的日子,李谓玉都会特意绕道到林付珍家,询问是否需要帮忙购买生活用品或农用物资;农忙时节,他更是优先帮助林付珍一家耕田插秧、收割庄稼,待一切安排妥当后,才顾得上自家的农活;每逢佳节,他也从不忘给这家人送去米、面、肉、蛋等生活必需品。
  2008年3月,林付珍老人在80岁高龄时离世,留下两个年逾四十智力残疾的儿子无依无靠。“远亲不如近邻,只要我还在,就绝不会让他们受冻挨饿。”正当村委会为这对兄弟的未来生活发愁时,李谓玉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他不仅协助处理了老人的后事,还主动承担起照顾两兄弟的责任,承诺将继续守护他们的日常生活。
  悉心照料 一条陡峭路足足走了30年
  李谓玉住在山上,林付珍老人一家住在山下,两家人之间相距着近1公里的陡峭山路。“为照顾好非亲非故的一家人,李谓玉在这条路上风雨无阻至少走了30年。”村民对李谓玉的善行竖起大拇指。
  2008年至今,李谓玉为照顾兄弟二人操心不尽。打人、骂人、捣乱,兄弟俩只有几岁小孩的智力,性格偏执,经常与人发生矛盾,惹了不少事。出现问题,李谓玉除了耐心给兄弟俩讲道理、安抚情绪,还要给人家赔不是,收拾“烂摊子”。
  稍不留神,意外就来了。2021年的一天,李谓玉照常去照管兄弟俩吃早饭。刚进屋,眼前一幕让他惊出一身冷汗:弟弟躺在床上大汗淋漓,哥哥站在一旁不知所措。
  原来,弟弟把3天用量的感冒药一并吞下,幸亏李谓玉发现及时,将其送往医院才捡回一条命。此后,李谓玉格外细心,给他们特地准备了“上锁药箱”,兄弟俩生病了,李谓玉就从里面取药,让他们当面服用。
  与两兄弟相处,李谓玉并不刻意“包办代替”,“他们就像孩子,我要尽量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李谓玉故意不把菜做好给两人吃,也不会每天把家里打扫干净,更不会帮他们洗衣服,而是站在一旁,告诉他们菜怎么炒、地怎么拖、衣服怎么洗……
  两兄弟学会一项技能,或者养成一种好习惯后,李谓玉还会奖励他们新衣服、肉食等奖品。如今,兄弟俩生活能力提高了很多,尤其是弟弟,学会做简单的饭菜,还能帮哥哥洗衣。
  胜似亲人 泛黄账本见证照顾邻里美德
  “2012年5月18日,米20元、油10元、盐2元、鸡蛋5元……”今年已经71岁的李谓玉一直保存着一本特殊的账本,外壳已经发黄,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见证着他的善举。
  “当一页一页翻看着上面的记录,仿佛回到那久远的年代。”李谓玉回忆“记账的习惯是林付珍老人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养成的。只要她存在这里的钱,我都要记账,我不能多用他们一分钱。”
  林付珍过世后,李谓玉把代管的800元钱转交给了兄弟俩。兄弟俩不会管账,拿了钱,就去买零食“改善生活”;领到低保,两三天花得精光,没钱了便饿着肚子到处闲逛。
  李谓玉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决定要给两兄弟记账。小到1元钱的盐,大到百多元的药费,账本上都记得清清楚楚。
  儿女在外地工作,老伴在城里照顾孙子上学,家人多次想接李谓玉到城里生活,他却放心不下已近花甲之年的兄弟俩。如今,年过七旬的李谓玉一如既往地操持着兄弟二人的生活。(责任编辑:高晟寒 蒋雨欣)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