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建嵘 红十字会不适合做公益

发布时间:2011-05-10 00:50 |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2011-04-25 | 查看:1457次

  中国红十字本身公益性质日渐弱化,公益只不过是其工作人员讨生活的一种途径

      4月15日网络曝光,上海卢湾区红十字会2011年2月28日支付给上海慧公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餐饮费9859元,引起舆论一片哗然。这已经不是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次出现信任危机。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由于“万元帐篷”、“虚开发票”、“65%管理费”等问题,红十字会面临公信力下降的危机。这一公益组织到底病在哪里?政府该如何完善对基金会的监管?中国私募基金会的发展前景如何?本刊就此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

  1

  4月15日,网络曝光了上海市卢湾区红十字会一张餐饮发票,消费高达9859元,你有何看法?

  于建嵘:我非常惊讶,也很痛心,对红十会这个组织很失望!无论这笔钱是不是捐款或最后由谁买单,作为一个公益组织和从事公益的人,都是不可原谅的。如果这样的人不从这个组织消失,我个人从此不会与这样的组织有任何联系。

  2

  针对上海红十字会随后的表态,你如何评价?   

  于建嵘:任何事后的表态都不会抹去它的本质。现在再好的危机公关也没办法弥补。我要明确地告诉上海市红十会的负责人,你们向全市红十字系统通报批评卢湾区红十字会还远远不够!无论这笔钱是捐款,还是所谓的工作经费,你们都要明确向全社会道歉,并确保这些挥金如土的人及负有领导责任者全部彻底地离开这个公益组织。

  3

  这种事情在中国是不是偶然?

  于建嵘:当然不是。有些腐败的官僚要消费,不能明说。但是所有的公权机关,以及一些公益组织这么做,是不可原谅的。很多私人老板可以这么消费,但是公益组织不行。

  4

  红十字会作为官办民助型基金会的代表,近年来频出丑闻,其自身运行和管理的漏洞在哪里?

  于建嵘:首先,做公益的人必须要有公益品质。红十字本身公益性质日渐弱化,公益只不过成为他们讨生活的一种途径,那是很危险的。从这一事件中,可以看出管理公益的人已经缺乏公益心了,否则怎么会一顿饭吃那么多钱?

  其次,内部不公开,普通人根本没办法知道红十字会这个机构是怎么运行的。而且,红字会的内部管理人员不是从热爱公益的角度出发去做公益,而只是听从组织的安排,这是最大的问题。

  5

  中国大陆民众似乎颇受“不热心公益”的指摘,你认为真的是这样吗?

  于建嵘:不是中国人不做公益,是这种组织不适合做公益。中国民间的慈善热情很高涨,很多大陆老板捐款都是一两千万。但现在的体制是政府安排,工作的人仅把它当成一种工作,甚至获得利益,那能做好吗?相反,很多中小型公益组织,都是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财产拿出来。如果红十字会一直出现这样的腐败丑闻,只会更加打击民众对于慈善的热情。

  6

  使公募基金会市场化是不是一种解决“慈善腐败”的途径?

  于建嵘:红十字会这种机构本身就是政府的安排,不是说淡化政府干预就能淡化的,它本身就是体制的一部分了,它在慈善界的垄断地位必然会导致腐败。

  7

  政府在对公募基金会的监管上存在哪些不足?

  于建嵘:政府要大力监管,但是政府监管绝不是政府替代。应对这一领域更放开一些。

  8

  “慈善腐败”问题如果在国外出现,慈善机构一般会如何处理?

  于建嵘:一般不会出现,国外的基金会运行比国内要成熟。如果真是出现,那涉嫌腐败的相关人员是不会被允许继续留在岗位上的,不会草草了事。

  9

  王菲-李亚鹏、成龙和李连杰等名人基金会近年来风生水起,他们给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带动作用有多大?

  于建嵘:他们会起到一定的带动作用,但也有自己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国基金会的市场准入管理太严,没有私人的市场竞争体制,只有权力的垄断。

  10

   私募基金似乎呈现一种“民间热情高涨,政府态度暧昧”的现状,你怎么看?

  于建嵘:政府在这一问题上态度的确不明朗。最重要的是,政策上准入的放开,同时加强监管。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