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13 12:2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4年8月 | 查看:562次
韦恒焦,男,1980年8月生,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武宣县桐岭镇和律村党委书记。韦恒焦近年来致力于引领乡村文明的进步。他积极推动“移风易俗、反对大操大办”的整治工作,并独创了“算账式”工作法。在韦恒焦的带领下,昔日身为少数民族贫困革命老区的和律村,已经实现了从“贫困村”到“明星村”的华丽转身。
逆袭贫困户致富不忘感党恩
韦恒焦的人生充满了坎坷与挑战。自幼便失去了母亲的关爱,他由父亲一人抚养长大。在他初中毕业那年,命运再次给予他沉重的打击——父亲被诊断出患有脑梗和高血压,长期卧床不起,生活无法自理。2015年,韦恒焦一家被正式认定为贫困户,面对贫困和父亲的病痛,他深感无力。然而,当得知父亲的医疗费用中,原本需要自费的3万多元,在政策的帮扶下仅需自费4000元时,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人不能忘本、心不能忘恩,我们不能忘记共产党和乡亲们的帮助。”这句话深深地烙印在韦恒焦的心中。
在政策的扶持和韦恒焦的不懈努力下,他们一家成功脱贫。当韦恒焦被选为和律村的党委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后,他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他始终在思考如何发展更多的产业,带动村庄的繁荣。在韦恒焦的带领下,和律村建成了“千亩哈密瓜扶贫产业园”、“千亩返乡人才创业扶贫产业园”以及“万头生猪扶贫产业园”。这些产业园区不仅吸引了150户脱贫户入股参与经营,每户每年可获得3000至4000元的分红,还为220多名农户提供了就业机会。产业园区的年产值高达6400多万元,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农业特色产业亿元村的殊荣。韦恒焦用自己的行动,为和律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这片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妙招频出带领村民移风易俗
“节俭”的“初心”不能忘。“以前一些群众穷惯了,生活好了后都喜欢摆场子讲阔气”韦恒焦对此感到焦虑,“群众好不容易脱贫奔小康,不能因为大操大办、天价彩礼又返贫了。群众选我当主任,我不能辜负他们。”接过移风易俗试点村的重任后,韦恒焦不辞辛劳地遍访了村内的1714户家庭,涉及6228人。他组织村干部、队长、师爷、总管等多方力量进行商议研讨,制定初步的移风易俗标准,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他首创了“算账式”工作方法,通过简单明了的计算,向群众展示了大操大办背后不必要的开支,让村民们明白哪些开支是可以压缩和节俭的,这一方法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
为了彻底改变“旧风俗”,树立“新风尚”,韦恒焦与村“两委”班子达成共识,出台了相关规定,对陋习进行整治,倡导节约。他号召每个屯成立“一约四会一队”,修订新的村规民约。韦恒焦还充分利用了“夜话小广场”这一群众聚会的平台,开展了“夜话小广场”活动。通过这个活动,他让群众谈论、评议和表演与移风易俗相关的内容,将抵制高额彩礼和反对大操大办的行为进行公开讨论和反思,从而促使群众摒弃陈规陋俗。这一活动不仅加强了群众之间的互动和监督,还营造了“一家过事、全村参与、全村监督”的良好氛围。
在韦恒焦的倡导下,“好家风”成为了促进“好村风”的关键。和律村的党员们带头树立简朴节约的良好家风,并通过“1 N”模式,即1名党员联系若干户非党员家庭的方式,将这一家风扩大到全村。目前,和律村已有1500多户家庭制定了家规家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村风。
在韦恒焦的积极推动下,和律村群众积极践行移风易俗,红白事的操办规模和时间得到了有效控制,宴席桌数和花费也大大减少。这一系列的变革不仅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谐。韦恒焦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党员领导干部的担当与作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树立榜样带动村民向上向善
韦恒焦致力于先进典型宣传活动的推广,旨在树立榜样,引导群众学思有样,见贤思齐。担任和律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后,他精心打造了一系列“四红”志愿服务队,包括“红五星”、“红袖章”、“红桔子”和“红领巾”,使之成为服务群众的闪亮招牌。他创造性地实施了“双培双促”工程,不仅将党员培育成志愿者,也将志愿者培养成党员,通过这种“志愿者+镇村干部”的联动模式,为农村“三留守”人员提供全方位的生活照料、文化提升、就业辅导、安全教育和学业成长支持。
在韦恒焦的积极影响和有力带动下,村里涌现出众多先进典型,村民的生活品质和精神面貌得到了显著提升。如今,和律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乡风文明,村民们纷纷表示:“以前我们羡慕城市的生活,现在城市里的人反而羡慕我们农村的生活了。每天早上打开门,心情都格外舒畅。”韦恒焦对此深感自豪。(责任编辑:刘朝灵 杨立君 )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