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7-13 22:34 | 来源:新华网 2024 07/13 14:16:53 | 查看:1379次
新华社南昌7月13日电(记者赖星)“你见过他们吗?见过,还是没见过?你等过他们吗?等过,还是没等过?”
舞台上,沧桑之声响起,一位老妪手提马灯,蹒跚而来。
她仰头端详着一组高大的浮雕,灯光映照下,红军战士坚毅的脸庞渐渐浮现,时光仿佛倒流,多年前的记忆在她眼中重现。灯光渐暗,炮火声从远处传来……
这是在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长征大剧院上演的一场舞台剧,名为《长征第一渡》,讲述了红军战士从于都集结出发,以血肉之躯铸就精神丰碑的动人故事,再现了苦难辉煌的长征岁月。
在于都,与长征有关的红色元素到处可见。而今,《长征第一渡》成为当地文旅新名片,自去年开演以来已吸引超过16万人次观看,就连片尾曲《从此》也“破圈”而出,成为当地中小学生“第二首校歌”。
“这部剧,改变了我对红色文旅的刻板印象”“在屏幕外,我都能感受到那种激情和澎湃”……《长征第一渡》相关话题在短视频平台上的播放量超过5000万次,许多观众纷纷留言给出好评。
“冲着这场演出,我们在于都住了两晚,前一天的演出票售罄,第二天才买到票。”72岁的李惠霞和老伴儿从广东佛山自驾而来,真挚感人的故事、震撼的舞台效果让老两口耳目一新。
然而,这座红色文旅资源富集的县城,曾长期面临“留客难”的尴尬局面。
“优质旅游产品供给不足,缺乏核心吸引物;市场运营能力薄弱,缺乏‘引流’手段。”江西文演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光华说。在他看来,《长征第一渡》的创作、运营实践证明,通过精品剧目的驻场演出,利用更符合自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塑造品牌形象,能有效聚集人流量、激活夜经济,促进文旅市场提质升级。
为填补赣南革命老区大型红色文旅常态化演出的空白,2020年5月,赣州市政府邀请导演肖向荣及其团队前来采风创作。
图为《长征第一渡》姑娘送别红军恋人的演出场景。新华社记者 赖星 摄
池煜华的终生守候、“马前托孤”挥泪赴战场、曾大爷捐寿材搭浮桥……肖向荣听闻这些在赣南大地上真实发生的故事后,决定和团队一起打造一部能够“留得住、传得开”的红色文旅史诗舞台剧。他们深入赣南乡村走访了上百位红军家属,形成了12万字的访谈录,并从中提炼出有意象隐喻的、有戏剧冲突的87个长征故事用于基础创作;在人物创作时做到有血有肉,让观众得以感受其中深沉浓烈的家国情怀。
图为《长征第一渡》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演出场景。新华社记者 赖星 摄
为真实再现红军长征岁月的艰苦卓绝,主创团队还一再突破原有的视觉呈现效果,在舞台机械设备上精心设计:在飞夺泸定桥一幕中,800多吨的水在舞台上方倾泻而下,水浪奔腾,前排观众能感觉到水雾扑面而来;全方位翻转升降的舞台,模拟出斜坡达到75度的陡峭雪山,演员不仅要在上面行走,还要吊威亚,表演匍匐、翻滚等动作。
图为《长征第一渡》红军翻雪山的演出场景。新华社记者 赖星 摄
于都县长征源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葛奇霖介绍,这些高难度的动作呈现是演员经过大半年训练的结果,最终带给观众真实、震撼的视觉效果。从立项到正式首演,《长征第一渡》历经三年多打磨,凝聚了台前幕后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与努力。
出色的作品与高效的营销策略相结合,常常能实现影响力最大化。2022年7月,由三家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赣州雩都河文化演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长征第一渡》项目运营,一方面利用自媒体时代的传播方式,塑造《长征第一渡》的品牌新形象,另一方面建立了辐射大湾区、闽三角城市群的营销网络。
“《长征第一渡》首演后我们迎来了三四个‘千人团’。”葛奇霖说,《长征第一渡》吸引众多县外红培机构、研学团队、大型企业“千人团”在于都开展企业团建党建活动,当地已接待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团200多批次。
“因为毗邻长征大剧院,新长征宾馆开业即火爆,去年全年接待游客超70万人次。”赣州雩都河文化演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唐鑫旎说,下一步将加大项目在江西周边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闽三角区域等客源地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爱上于都这片红土地。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