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丨用赤子之心守护雪山家园(组图)

发布时间:2024-06-06 15:14 | 来源:新华网 2024 06/05 16:51:23 | 查看:59次

  万山之祖、千湖之地、动物王国……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眼下,长江源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夏天。荒原吐绿唤醒冷峻雪山,飞鸟振翅惊醒游鱼一片。

  在这片大美之地,执行着最严格的保护措施。“沱沱河的水离不开雪山冰川,牧民和动物离不开沱沱河的水。”朴素的自然观在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人们以赤子之心守护着这片雪山家园。

  和野生动物再续前缘

  “留长发是为了保暖,蓄胡子是为了防晒。”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站长吐旦旦巴已在长江正源沱沱河工作了十多年。在吐旦旦巴儿时的记忆中,这里的特产有三样:野生鱼、野兔、大雁蛋。

  5月26日,在班德湖野生动物观测站,吐旦旦巴在查看红外相机拍摄的画面。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这里的“大雁”是迁徙水鸟斑头雁。吐旦旦巴上初中二年级那年夏天,曾带着两个外甥悄悄去了斑头雁栖息地、沱沱河边的班德湖。他们吓走斑头雁捡了满满一桶鸟蛋,回家后偷偷煮着吃了。“阿妈知道后狠狠骂了我们,我很愧疚,再也不敢捡鸟蛋了。”吐旦旦巴说。

  2011年,环保公益组织四川省绿色江河环境保护促进会要在沱沱河建立一个保护站,需要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加入,吐旦旦巴知道后立刻报了名。“没想到来到保护站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护斑头雁迁徙产仔,阻止人们捡拾鸟蛋。”吐旦旦巴说,“我以为我和‘大雁’的缘分尽了,现在又有机会去守护它”。

  持续保护下,如今仅在班德湖一地,斑头雁种群数量已经从2012年的1170只恢复增长至2023年的7072只。

  今年夏天,吐旦旦巴和同事在班德湖野生动物观测站驻守。指着观测站监控画面,吐旦旦巴告诉记者,过去每年沱沱河周边被捡走的斑头雁蛋超过2000枚,现在来偷蛋的“坏家伙”就只有棕熊了。

  让捡拾垃圾成为一种自觉

  蓝天与雪山,民居与草原……初夏,行走在沱沱河畔的唐古拉山镇的小路上,清新之风扑面而来。马路边,一处红色的藏式建筑吸引过往游客、司机驻足,打卡留念,这里就是吐旦旦巴常年工作的地方——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

  趁着到镇上买日用品的工夫,唐古拉山镇努日巴村的藏族老人布扎西,把最近捡拾到的垃圾送到保护站,吐旦旦巴和站里的志愿者将其清点分类、收集打包。

  “刚来保护站工作的时候,周围很多人都不理解,还问我‘红房子’是用来做什么生意的?”吐旦旦巴说话间,将记者带到保护站的工作室,打开一本记事本,上面清楚记录着保护站收集垃圾的数量、分类情况。

  5月25日,在长江1号邮局,吐旦旦巴(右)与访客分享自己保护江源的故事。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在工作室的一角、墙面宣传栏清楚写明保护站的功能:主要负责长江源地区的垃圾清理与调查,通过志愿者招募和系列项目的实施,推动长江水源地垃圾污染状况持续改善,为高原牧区的垃圾收运和处置作出示范。

  “在保护站工作了十多年,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了公益的力量,环境保护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吐旦旦巴说,现在周围牧民们也开始捡垃圾并主动送到保护站。

  谈起送垃圾这件事,布扎西老人竖起了大拇指:“现在捡垃圾还会发物品兑换券,能到镇上超市换吃的,小镇也变得越来越干净。”

  总投资超过4200万元的生活垃圾、污水处理项目投入运行,全镇85.25%的行政区划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唐古拉山镇党委书记索南东主说:“生态环保的理念已经渗透到当地群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要用最严的保护措施守护江源。”

  守护长江是一场文明的接力

 “也许我离你很远,但我的心离你很近,珍惜水资源,爱护大自然。”在保护站的留言墙上,一张张志愿者留下的明信片记录了他们在长江源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据工作人员介绍,长江源水生态环境保护站建成后,通过“垃圾换食品”“带走一袋垃圾”“清洁青藏线”项目的实施,使得长江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阿妈知道我现在在保护站工作,特别欣慰。”吐旦旦巴说,对于当地人而言,建立保护站、开展各项活动更多是增强了生态环保理念,“同时,我们的行为也在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江源保护的队伍中”。

  吐旦旦巴所在的保护站运行至今,已经有1500余名志愿者在这里参与到江源保护活动中,垃圾处理量达到100万件。“现在在保护站,如果有游客愿意帮着带走垃圾,我们会免费送上一杯咖啡”。吐旦旦巴说。

  “2021年参加志愿者活动后,我萌生了来这里工作的想法。”来自长江下游湖北省的张锡荣现在是班德湖野生动物观测站的站长。从志愿者到工作人员,张锡荣觉得:“现在的生活比原来更加充实且富有意义。”

  5月26日,班德湖野生动物观测站站长张锡荣在湖边巡护。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除了负责保护站的日常工作外,吐旦旦巴还要负责管理好长江1号邮局。这所邮局建立于2016年,除了提供邮政服务外,还可以为游客提供饮水、充电和纪念品售卖服务。

  2022年,在长江入海口,长江11号邮局在上海市宝山区建成投运,长江主题邮局得以首尾相连。据了解,有关部门还计划在长江干流流经的其他地区再设立9个长江主题邮局,建成世界首个以河流排序命名的主题邮局。

  望着保护站门前的长江雕塑,吐旦旦巴告诉记者:“站在源头就可以看到长江的‘全貌’,守住了源头,就能守住下游的千千万万。”

  监制:卫铁民 刘畅

  记者:汪伟 王金金 曹昌浩

  编辑:徐欣涛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青海分社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