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8 21:55 | 来源:青海新闻网 2024-01-06 08:09:21 | 查看:1950次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推动荒漠化防治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青海日报 作者:余 晖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1991年,一个年轻的土族小伙首次踏上江源大地。从大学毕业生到高级畜牧师,32年里,他一心扑在每一块黑土滩、每一片水土流失地,巡遍玉树州方圆百里的“沙窝子”,用实实在在的付出,在雪域高原铺就了万顷绿色。他就是马宏义,玉树藏族自治州林业和草原综合服务中心高级畜牧师。他是“工作圈”里公认的“老兵”“精兵”,也是牧民群众纷纷赞扬的“马老师”。
以前,一到春季,大风沙尘就开始袭扰,再加上过度放牧、水土流失等因素,导致玉树州很多地方草原退化、沙化,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受到极大影响。“我当时就下定决心,必须拿出办法,不然任沙肆意后果不堪设想。只有提早防、有效治,才能让玉树的生态环境久久美丽、牧民群众真正受益。”现在说起来,马宏义还是果断坚定。
为找到符合玉树实际的防沙治沙办法,马宏义经常途中一身沙,回去一脸土,颠簸在寻沙的路上。通过充分调研,玉树州水土流失区域、沙化土地的详细情况他都十分了解,也逐渐掌握了防沙治沙、草原治理的第一手资料,为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精准施策创造了先决条件。
针对不同地区的治理需求,马宏义带领其他业务骨干反复研究讨论,编制治沙规划,在高海拔、极寒、干旱的环境下采取封育、围封、人工造林的方式还原自然生态原貌,充分发挥草原植被的防风固沙生态功能。同时,实行禁牧、生态移民、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等综合治理措施,加大对沙区、水土流失区的治理力度,逐步探索出符合当地实际的治沙模式,提高了治沙造林的质量效益,解决了牧民群众生产生活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有效遏制了草原退化、沙化趋势。
治多县索加乡君曲村地处长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马宏义曾多次到该村蹲点调研,掌握土地沙化情况,明确治理措施。2020年,针对村里沙化土地的现状,马宏义因地施策,对666.67公顷沙化地实施了稻草方格沙障治理,起到了防风固沙、涵养水分治沙效果,遏制了土地进一步沙化。
工作30余载,马宏义先后完成了玉树州一市五县的草原监测和基本情况调查、三江源二期及重点区域生态修复、退牧还草、有害生物普查及防控,草原极高火险区建设等多项重要工程。编写了《草原生态修复效益监测及评估规范》《草原损害程度评定规范》等地方性标准,获得《退化高寒草地秃斑地豆科牧草引种与越冬保护技术》等省级科技成果12项,为推进全州林草工作提供了强大理论支撑。
无论多忙多累,只要遇到参与防沙治沙、草原治理的当地牧民,马宏义总是会把自己几十年钻研摸索出来的治沙经验分享给他们,并抽空组织一些村民就地开课,推广治沙技术。“我们都亲切地叫他草原上的‘马老师’,因为在村里时,他边工作边教我们保护、利用草原的知识和一些基本的草原治理技术,现在大家的想法也和从前不同,我们知道只有保护好草场,生活才能更有保障。”治多县索加乡君曲村村民索南尼玛说。
“记得有一次,在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工作的关键时期,因为长时间在户外经受风吹雨打,马老师得了重感冒,高烧不退。我和同事们都劝他,在高原上重感冒得小心,赶紧到就近牧户家休息,但是他执意要继续干工作,硬是在连续坚持了十多天后,因病情加重和过度劳累昏倒在路上。”对于工作的执着,与马宏义共事多年的洛茸才仁再清楚不过。
“防沙治沙,是一场人与沙的进退战,需要久久为功,在林草一线工作虽然苦累,但这么多年,对这份工作已经有太深的感情,每每看到防沙治沙出成效,牧民脸上喜开颜的时候,我心里就无比满足。”马宏义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