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华:乡村教师坚守讲台37载 为乡娃点亮希望和梦想(图)

发布时间:2024-02-03 21:0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3年12月26日 | 查看:164次

于晓华,男,满族,1963年9月生,中共党员,吉林省吉林市昌邑区左家星火小学校退休教师。自1986年参加工作,他甘愿扎根农村,执教三尺讲台37年。2023年9月退休那天,他热泪盈眶地说:“虽然退休了,但今后只要组织需要我,我还会义无反顾到一线去教课。我要用热情和激情,为农村教育尽我自己的一份力!”不忘育人初心,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给无数孩子和家庭点亮希望和梦想,是农村娃最亲的人。于晓华曾荣获“吉林好人”等荣誉。

  初心如磐守乡村 培根铸魂育新人

  1986年,于晓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永吉十四中。工作第二年他得知,当时的永吉县河湾子镇石家村小学急缺一名班主任,自小在农村长大的他,深知农村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本着让农村孩子也能“上好学”的初心,于晓华义无反顾放弃县城工作,来到石家村小学担任班主任,一干就是6年。1993年开始,他多次响应组织号召,先后在梨树村小学、左家星火小学担任班主任共31年。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那份奉献乡土的教育情怀,让于晓华始终耕耘在农村教学一线。

  无论在哪所学校、哪个班级,他始终关心关注着每一个农村孩子。家访,是他的必修课之一。特别是在石家村和梨树村教学时,当时两个村都是贫困村,居民散居在方圆几十里的山沟里,道路崎岖,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孩子在五六年级时辍学的情况非常多。为了不落下一个孩子,于晓华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做家访,村里的沟沟坎坎,都留下了他的足迹。2021年冬天,班里一个叫小洋的孩子因父母离异,和奶奶相依为命的他产生了厌学情绪。于晓华得知后,不仅在课堂上重点关注着他,还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到他家中看望。家访那天,刚下过雪的山路又湿又滑,骑行十分困难,于晓华冒着严寒,在雪地里艰难地推着自行车行走了20多里才到孩子家,孩子和奶奶十分感动,小洋也重拾了好好念书的信心。农村控辍保学的路上,虽忙,虽苦,虽累,但在于晓华日复一日的坚持下,这些农村娃的家长也从最初的不理解,转变成理解和支持。看着孩子们欢乐的笑脸、家长们信任的目光,于晓华觉得,自己的付出值了。

  不畏磨难终坚守 笃行不怠勇逐梦

  2008年5月8日傍晚,于晓华家中起火,失去了他的全部家当。他回家安顿好父母后,又急匆匆地回到了课堂,没请一天假。2013年,他被初诊为结肠癌晚期,做了造瘘手术。术后的他第一时间回到学校,带着腹部20多厘米长的刀口和造瘘袋站在讲台上继续坚持。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将第二次剖腹手术选在了寒假。病魔可以摧残一个人的身躯,但是击不垮一个人的精神信念;伤痛可以折磨一个人的肌体,但是消磨不了一个人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青丝华发守初心 无私奉献践使命

  于晓华深知,选择了当教师尤其是乡村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和坚守。在父母面前,他不算是好儿子:别人家节假日阖家团圆时,他却在单位值班;父母病重住院,他也没请假陪伴。在孩子面前,他不算是好父亲:答应孩子中考陪伴,却因为教毕业班时间紧失言了;答应高考陪伴,又因为带毕业班无法兑现承诺;孩子去大学报到,他没舍得请假去送行。他把更多的时间,给予了他的学生,献给了他所热爱并为之奉献一生的农村教育。

  用最初的心,走最远的路。寒来暑往37年,岁月染白了他的双鬓,于晓华依旧坚定地说;“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去教课。我要为乡村教育尽我自己的一份力。”(责任编辑:周胜武 柳青)

来源:吉林省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