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 “寻亲院长”12年间义务帮助千余名走失人员回归家庭(图)

发布时间:2024-02-03 12:1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3年12月26日 | 查看:135次

王博,男,1974年5月生,安徽省淮北市阳光心理医院院长。12年来,王博利用工作之余,义务帮助与家人失联的患者“寻亲”。从患者的口音入手,耐心启发询问,筛选有效信息,再运用他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六步寻亲工作法”进行排查论证,王博12年间行程10万余公里,帮助了全国各地上千名走失人员回归家庭,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寻亲院长”。王博曾获“安徽好人”荣誉。

  真情付出 爱上“一群不回家的人”

  “姓张还是姓增?”“姓增。”“家在哪里?”“四川省德阳市中江县。”2023年8月14日,在淮北市阳光心理医院,一位年逾古稀且有精神障碍的老人,经历了32年的漂泊后,在院长王博的帮助之下,找到了那些一直以来都困扰她的问题的答案。1个月前,增某被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救助站送到淮北市阳光心理医院,接受治疗并寻找亲人。“她刚来的时候,身体不停发颤,几乎不愿说话。”王博回忆,经过治疗,增某病情逐渐好转,偶尔能够正常交流。靠着其中的有效信息,历经艰难的信息比对,王博终于帮增某找到了亲人。

  淮北市阳光心理医院创办于2006年,以救助精神或智力障碍患者为主业,医院接待室里,挂满了30多家全国各地救助站等合作单位送来的牌匾,50多名受助人员及其家人的锦旗。更多的锦旗,因为实在没有空位悬挂,只好收进了仓库保管。精神或智力障碍患者大都没有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家人的陪伴,不接受正规的治疗,很难融入社会,且随时可能有危险发生。有的几天不说一句话,有的从早到晚自言自语,无论什么病患,王博都耐心倾听、记录,选取有价值的话记录,通过“会诊”反复排查论证……多年来,照顾、诊治特殊患者工作的特殊使命,让热心的王博养成了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随地记录那些忘记家人和住址的患者的只言片语,趁他们短暂的头脑清醒时间,科学引导、耐心询问,记录、梳理、排查、联系,在当地民政、公安等部门的支持下,王博帮助一名又一名无信息受助人员找到家人。正如王博所言,“我爱上了一群不回家的人”。

  跋山涉水 开启“组团寻亲”之旅

  王博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摞摞厚厚的寻亲笔记。有的记录着受助人员书写的“天书”信息,有的罗列着不同人员的寻亲方案,有的是与全国各地不同机构、不同人员联系的地址和电话号码。每一个数字和笔迹,都是一场实实在在、倾尽全力的思索和找寻,是一次次跨越千里和万里的等待与团聚。

  寻亲本不是王博的业务范围和专长,尤其是帮有精神或智力障碍的患者寻亲,更是难上加难。“对于精神或智力障碍患者来说,比药物治疗更加重要的是心理治疗。帮助他们回归家庭,重新感受来自家人的关心爱护,也是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的有效途径。”王博说。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从刚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到如今的全身心投入。过人的责任心,让王博意识到帮助走失人员,特别是精神和或智力障碍患者寻找家人、回归家庭的重要性。同时,他感觉到,一个人单打独斗,能力作用发挥实在受限。2017年,王博在医院内部成立“阳光寻亲工作室”,8名医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医护人员加入进来,开启“组团寻亲”之旅。因实地走访的需要,王博带领大家跋山涉水10万余公里,足迹几乎遍布了全国所有的省市、自治区,并通过多年的实践和总结,摸索出“六步寻亲工作法”。

  “六步寻亲工作法”,具体来说就是:确定一个“回家”的目标;查询“地址及人员”二类信息;创造沟通问询“节点、时机、侧重点”三个条件;用好“各种地图、新华字典、翻译软件、百度文库”四种工具;采取“心理疏导、生活轨迹回忆查询、引导书写、口音辨析、方言识别”五种方法;通过“救助协查、群众协助、爱心接力、互帮互助、实地走访、警民联动”六项措施。王博围绕受助人员最为熟悉的地址、最想回归的地方、最想见到的亲人,印证和缩小各类信息范围,经过综合研判最终确定可能存在的身份及家庭信息,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或联系当地民政部门和爱心组织,找到其家人,平安送回家。

  一路阳光 用“团圆”书写家国情怀

  一路阳光,大爱无疆。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以来,在全国各地民政部门和志愿服务组织的无私帮助下,王博及其团队已帮助千余名与家人失联的患者重新回归家庭。2020年9月,在安徽省民政厅举行的全省救助管理工作培训班上,王博受邀进行2个多小时的经验交流,得到业界的充分肯定。寻亲路上,王博带着他的医护人员们倾注着真情,付出着汗水,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团圆的故事。

  离家多年的耄耋老人重返故土,从小走失的儿郎又见爹娘,负气出走的家人失而复得,被拐失联的夫妻再续前缘:2019年8月,离家22年的王某英回到内蒙古巴彦淖尔家中;2021年4月,83岁的丁某美,被平安送回江苏泗阳老家;2022年4月,他们一路护送走失37年的顾某芹回到河南方城;2023年5月11日,烟台市福山区走失妇女宋某平,失散27年后母子团聚……最短寻亲时间8个小时,最小寻亲年龄7岁,最大寻亲年龄83岁,最“纠结”的信息落实辗转5省8市,最复杂的个案耗时68个工作日,单例多部门多机构链接沟通最多的9个,最漫长的回家之路47年。

  随着影响不断扩大,全国30多家救助机构慕名委托寻亲,王博被市民群众亲切地称为“寻亲院长”。(责任编辑:黄舒雅 张慧)

来源:安徽省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