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感动:两个盲人爸爸和一个弃婴的至爱亲情(5图)

发布时间:2011-03-10 08:38 | 来源:重庆新闻网 2011-3-2 9:11:00 | 查看:4815次

赵丽说,过几天爸爸和幺爸要到电视台录节目,我帮他们把衣服洗干净一点。

赵丽和盲爸爸赵光富(右)、幺爸赵光辉(左)。

赵光辉摸索着用干草喂牛。

赵光富靠手的触觉去寻找兔子的草料。

盲爸爸们当年就是用这个石臼舂米浆把赵丽喂养大。

  两个盲人爸爸和一个弃婴的至爱亲情

  市委书记薄xi来得知赵家的情况后,亲笔给赵丽写去一封信:“听说你的情况,希望你继续好好学习,乐观、坚强、健康成长,让‘两个爸爸’放心,我们都是你的亲人!”

  后来,薄书记又在赵丽的回信上亲笔批示:“好孩子!真可爱!两个盲人爸爸很伟大!”

  14年前,一个体重不足3斤的女婴被遗弃街头,孱弱如鼠。14年后,女孩已婷婷玉立,成绩优异。

  谁能知道,是两个双目失明的“父亲”,从冰冷的街头捡回弃婴,并在14年、5100多天的黑暗世界中,以粗糙的双手和深沉的父爱,为那个柔弱的生命撑起一片晴空……

  苦命娃娃,捡来时手脚小得像老鼠。为圆满给孩子的爱,盲爸爸与女儿一起,年年祭拜那个不知在哪里的妈妈

  2011年2月27日,重庆合川区钓鱼城街道思居村六社。

  “爸爸、幺爸,别人都有妈妈,我的妈妈呢?”回忆起女儿赵丽10年前这个让人倍感心酸的问题时,盲人兄弟赵光富、赵光辉空洞的眼窝,沁出了晶莹的泪滴。

  那是2001年春节前夕,他们共同的女儿、年仅4岁的小赵丽奶声奶气地问了这个他们一直讳莫如深的问题。

  屋子里刹那间陷入沉寂。

  “你妈妈……妈妈去世了……去世就是死了……”最终,赵光富结结巴巴地打破沉默。

  “死了?!怎么死的?”

  “打工……打工外地死的……”

  “哦,那我要给妈妈烧纸。就像隔壁给他们奶奶烧纸那样。”

  小赵丽稚嫩的童声,勾起了全家人沉重而复杂的回忆。

  1997年农历三月十五,赵家的表姐王德会,在自家餐馆门口发现一个出生仅40多天的遗弃女婴。而当时,赵家因为两兄弟是盲人,正希望能领养一个孩子。就这样,这个满月不久的弃婴被送到了赵家,她就是后来的小赵丽。

  无法解释当时只有4岁的小赵丽为何如此执著,当天就缠着赵光富买来了香烛纸钱,在院子一角,在寒风中虔诚地拜祭。身后,4个大人默然肃立,泪流无声。

  此后十年,这悲伤的一幕,在每年春节前夕,都会准时上演。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奶奶、爷爷先后离世,这个家庭由5个人变成3个人。

  “其实6岁那年,我就知道,我是捡来的……”望着院子外的竹林,14岁的赵丽轻声说出这个深藏在她心中多年的秘密,面庞上浸着隐隐泪痕。

  6岁那年,表姨来家做客,路过奶奶卧室时,她听到了表姨感叹,“唉,娃娃命真苦,捡来时手脚小得像老鼠……”早熟的她,敏感地察觉这就是自己的身世,尽管如遇雷击,但她却以成年人都难以想像的克制,悄然走开……

  6岁就已知晓身世,为何仍旧年年还要烧纸祭拜,延续那个谎言?

  “不祭拜就等于拆穿了爸爸们,他们,不容易!”赵丽望着远处的赵光富、赵光辉,心痛地说,“无论我是不是捡来的孩子,他们都是我的亲爸爸!”

  就这样,父女仨仍旧在春节前夕,怀着各自复杂的心事,烧纸祭拜,年年不断。

  为让孩子吃到新鲜米浆,两兄弟“闻鸡舂米”。做一次米浆得两三个小时,有时候熬着熬着都要睡着

  6岁女孩怕伤两个盲人父亲的心,年年祭拜并不存在的妈妈。看似难以理解的坚持背后,是这父女仨之间的至爱亲情。

  “进家门时,丫头只有不到3斤啊!”赵光富挥舞双手,比划着当年襁褓中的赵丽,浓眉紧锁。

  在那个飘雨的黄昏,一生中从未抱过孩子的赵光富,双手紧抱襁褓中的赵丽,整整3个小时不松手,直到小家伙尿湿襁褓才交给母亲换尿片。

  同是盲人的弟弟赵光辉,晚上躺在破床上,烙烧饼般地辗转反侧,直到鸡叫三遍仍未睡去。另一房里的赵光富更是沉不住气,半个小时后就披衣起床,摸到父母房门前低声问小家伙怎么没有哭声。

  那一年,赵光富33岁,赵光辉25岁。曾经因眼睛问题相亲失败时,哥俩都没失眠过。而这一次,为了这个“老鼠般”瘦弱的弃婴,两兄弟彻夜失眠了。

  兄弟俩的父母,因为那个时代特殊的风俗,属于“亲上加亲”。兄弟俩不到10岁眼睛就开始模糊,医生深深的叹息,宣判了他们此生注定远离光明。

  对小赵丽的意外到来,兄弟俩都隐约明白父母的用意,当他们老去之时,长大的赵丽将是兄弟俩下半生的依靠。那一天,睡在不同房间的两兄弟,生出一个相同感受——我们也当爸爸了!

  “当爸爸”的兴奋没持续几天,现实的困境便向这个困窘的家庭袭来。小家伙被表姐送来时,一并买了两袋奶粉。但两袋奶粉很快就吃光了。

  饥饿的小家伙撕心裂肺的哭喊中,赵光富兄弟急得团团转,听从母亲的建议,他们摸索着,拿出了家里舂米用的石臼,开始给赵丽舂米浆。

  这在正常人看来并不复杂的过程,对当时已完全失明的赵光富兄弟而言并非易事。

  米要前一晚淘净泡好,次日鸡叫时分就得起床摸索着舂米。舂完一次后,用布过滤一次,再舂二次、三次,由于看不见,赵光富就以这种笨办法确保米舂得够细,以防未舂细的米粒灌入孩子气管。

  然后,点柴火细细熬制米浆,中间要不断搅拌。因为看不见,他无法掌握火候,只有不停地搅动以防止粘锅烧糊。最后加糖等其自然冷却,用嘴唇试试不烫后,再灌入奶瓶喂给赵丽喝。

  “做一次米浆得两三个小时,有时候熬米浆,站着搅拌搅着搅着都要睡着。”回忆起那些“闻鸡舂米”的日子,这个沉稳的汉子嘴角会露地出难得的微笑。

  问及为何不一次性多做点米浆时,赵光富脖子一梗:“不新鲜的米浆绝对不能给娃吃!”

  到砖厂打工,挥汗如雨一整天只换回1.2元钱。领到首月工资,两兄弟抱头痛哭,因为这点钱根本不够换他们女儿需要的奶粉

  米浆虽似奶,毕竟不是奶。很快,襁褓中本就瘦小的赵丽,胳膊更加细小,并且开始频繁拉稀。

  “光吃米浆不行了,得喂有营养的。”一天晚上,换尿布时赵光富摸到孩子根根肋骨,心痛不已,彻夜难眠。

  但此刻的赵家,家中一日三餐只有一样菜:咸菜。

  在襁褓中的赵丽一日胜过一日的饥饿哭声里,赵光富和赵光辉兄弟度过了此生最为艰难的三天。这三天里,他们茶饭不思,天天呆坐在椅子上,手揪头发冥思苦想。

  三天后,这对兄弟互相搀扶着,来到父母的房里,告诉双亲他们的决定——去砖窑打砖,给孩子挣奶粉钱。

  双亲闻言,泪刷地就滚落下来。两个盲人儿子要去砖窑打砖,这让他们心如刀割。据赵光辉回忆,听到他俩的话,数天来一直哭闹不止的赵丽,突然出奇地安静,一双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这两个盲爸爸。

  摸了摸小家伙的脸蛋,兄弟俩一前一后拉着衣襟迈出了家门,走向邻村的砖窑厂。

  这是一段令赵氏兄弟刻骨铭心的经历。14年后的今天,这段经历,依旧令他们唏嘘不已。

  每天,兄弟俩都会赶在鸡叫第三遍前就起床,摸索着洗漱整理,然后将前一天的剩饭加水煮成稀饭,就着咸菜吃了,然后在鸡叫第三遍前后出门。

  打砖,就是俗称的打砖坯。首先要将挖来的黄泥,用赤脚踩碎并不断加水搅拌。和好砖泥后,将砖泥一捧捧填满砖模,并用力夯实。然后,用钢丝刮平多余砖泥,再翻转砖模,倒出砖坯。

  如此复杂的工序,对两个盲人而言,更充满了酸楚。

  实际上,一个正常的熟练工,一天也只能打出600块砖坯。赵光富、赵光辉兄弟俩,头也不抬地从早上劳作到星光满天,每人也只能打出300块砖坯。一块砖坯只有4厘工钱。换言之,两兄弟挥汗如雨一整天,每人只能换回区区1.2元钱。

  为此,他们还揽下了运砖坯进窑的活。一块成形的砖坯5斤多,他们每次要挑30块,共150斤,跌跌撞撞挑到300米外的砖窑,然后顺着颤悠悠的梯子,送下深达6米深的窑井。

  每天,这样沉重而危险的运输,他们要摸索整整50个来回,运砖坯1500块,行程长达30公里。

  事隔多年,没人能够想象,这对盲人爸爸当年究竟依靠着什么支撑,才能每天走完这堪称壮举的30公里。

  然而,拿到首月的工钱时,两兄弟却抱头痛哭——因为这点钱根本不够换女儿需要的奶粉。

  攥着手心里汗透的几张钞票,两位盲爸爸相互搀扶着,寻遍了周围场镇的每一个小卖部,最终只买回来几袋豆奶粉。

  “豆奶粉7块钱一袋,奶粉……真的买不起,我们实在钱不够啊……”14年后,赵光富说这话时,嘴唇仍在颤抖。在这个汉子心里,这是他最对不起女儿的地方。

  拼上性命,却无法给女儿换回一口奶,这成为14年来,盲爸爸俩心底最深的痛。也正因为此,此后每次喂赵丽时,他们都坚持一次冲泡两小包,以此作为小小的补偿。

  赵丽进幼儿园了。这让所有的村民倍感惊讶,因为在这个村里,舍得像城里人一样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家庭,手指都数得过来

  靠着盲爸爸用4厘钱一块的砖坯换回的豆奶粉,小赵丽一天天长大。5岁开始,她就喜欢晃着小辫,往附近的幼儿园跑,扒着栏杆一看就是半天。刚被爷爷奶奶找回来,一转眼又跑回去看。

  两位盲爸爸悄悄打听了一下幼儿园的学费,每学期190元。对这个贫寒之家,这无疑是笔巨款。但他俩的想法却异常简单:就把豆奶钱用来上学,倾家荡产也得让她读出个出息!

  于是,5岁的赵丽,成为思居村一些同龄孩子羡慕的对象:她的盲爸爸把她送进幼儿园了!

  不仅是孩子,所有的村民都甚是惊讶,在这个村里,舍得像城里人一样送孩子上幼儿园的家庭,手指都数得过来。而家境贫寒的赵氏盲兄弟,却令人惊讶地做到了。

  令他们惊讶的事远未结束。赵丽6岁时,这对盲爸爸又将她送进了学前班。

  也正是在这一年,早熟的赵丽,知道了自己是捡来的孩子。

  尽管6岁至今,她从未问过爸爸们自己的身世和妈妈的去向,也装作不知道真相仍旧每年坚持给妈妈烧纸祭拜,但这并不代表她无视同龄伙伴依偎在妈妈怀里的甜蜜。

  “每次上学路上,看见手提大包小包向我家走来的阿姨,我的心都会怦怦直跳,以为她就是我妈妈。”赵丽的悄悄话,令人倍感心疼。

  这个14岁女孩,心中无数次泛起这样一个场景:

  乡间弯弯曲曲的小道上,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女孩,穿着泛白球鞋走在上学路上,迎着一个手提包裹,穿着高跟鞋的女子,满眼热切。她渴望,那就是她从未谋面的妈妈。

  然而每一次,那双满载期望的高跟鞋,从不曾在这双小小白球鞋前做任何停顿。

  擦身、错过、走远,每当此时,小女孩都会努力抬头,以为这样泪水就不会流下来。

  对妈妈隐秘的思念,很快随着一件噩耗而终结。

  2004年4月,饱受肺气肿折磨多年的奶奶进入弥留状态。为了挽救奶奶,赵家花了近3000元,其中1000多元是举债。那年,赵丽7岁,刚上一年级。

  震惊、伤痛、混乱,7岁的赵丽无意间听到了邻居的议论:家底都耗干了,还背一屁股债,小丫头的书看来是读不成了。

  一直成绩优异的赵丽曾经以为,如此沉重的打击,真的会压垮背影日益佝偻的盲爸爸。然而,赵光富只是轻轻摸摸她的头,叮嘱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因为,这是奶奶的遗愿。

  “怪得很,那次之后,我就再也没有想妈妈了。”赵丽再次恢复她开朗的天性。

  爷爷奶奶去世,这个家眼看就要陷入无边的黑暗。为了女儿,盲爸爸们突击学习洗衣做饭,操持起整个家

  随着奶奶的去世,这个贫寒的家更加风雨飘摇。曾由奶奶饲喂的鸡、鸭、鹅,一夜之间无人照料。以前从不用操心的洗衣、做饭、扫地,因为爷爷身体也不好,此刻也成了全家人的头等难事。

  7岁,这个本该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年龄,而7岁的赵丽却包揽了这一切,操持一日三餐,浆洗全家衣服。

  心疼不已的盲爸爸们开始突击学习,揽下了除切菜之外的所有活。后来,他们连切菜这样的活也靠着摸索逐渐掌握。

  “有时候想想,没有这丫头,我们可能还没得那么大的动力搞这么多名堂。”幺爸赵光辉口中的“名堂”,是指后来他们又养起了牛、猪、兔、鸡,还在爷爷的指挥下,咬牙继续种地。

  命运有时很残酷。就在两个盲爸爸以惊人的毅力和勇气,逐渐学会正常人的生活技能时,爷爷赵文云突然去世。

  家里最后一双“管用”的眼睛永远地闭上了,这个命运多舛的家庭眼看就要陷入无边的黑暗。

  市委书记薄xi来在赵丽的回信上亲笔批示:“好孩子!真可爱!两个盲人爸爸很伟大!”

  关键时刻,思居村的村干部来了、村里的党员来了、村民们也来了,他们人人手中提着米、油、肉。村里上了年纪的长辈感慨说,赵文云老人走得一点都不冷清,他的身后事甚至比一般村民办得更热闹。此后,赵家4.079亩责任田内所有活计,被村里的党员、群众代表和青年志愿者全部包揽。

  此后,在合川区民政局的关注下,赵光富、赵光辉兄弟获得了农村五保待遇,每人每年2400元生活费。

  ……

  这个没有血缘的特殊家庭发生的感人故事逐渐被媒体和社会关注,从来没有向命运低过头的赵光富、赵光辉,这一次,终于当着众人泪流满面。

  2010年2月16日,市委书记薄xi来得知赵家的情况后,亲笔给赵丽写去一封信:

  “听说你的情况,希望你继续好好学习,乐观、坚强、健康成长,让‘两个爸爸’放心,我们都是你的亲人!”随信送去的,还有电脑、书籍、学习用品、寒衣、棉被等。

  晚上,两位盲爸爸不住地抚摸那封信,泪流满面。“我们是高兴、是感动,为了孩子有个好前程,我俩这些年确实很多时候都撑不住了。现在那么多人关心我们,连薄书记都这么关心我们……人心是肉长的啊。”赵光富有些腼腆地说。

  薄爷爷的来信给盲爸爸带来巨大鼓舞,赵丽非常感动。2月22日,在反复修改20多稿后,赵丽给薄爷爷写去了一封长信。信里,这个内心丰富的女孩向她敬爱的薄爷爷袒露了心声,信里满是对两位盲爸爸的爱和对社会的感恩:

  “我和这个家庭没有一点血缘关系……但是我很听话,很懂事,尽量帮爸爸们做家务,拉着他们在院子里走一走、散散心。社会各界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我学习也很刻苦,每次都是班上前几名,还担任了班干部,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我一直有个梦想,长大了学好本领去帮助更多的人,把我得到的爱传递下去。”

  收到信件,薄 熙 来再次在赵丽的来信上批示:

  “好孩子!真可爱!两个盲人爸爸很伟大!”

  小赵丽有一颗感恩的心:我用尽一生一世,来将你供养,只期盼你,停住流转的目光……

  在14年厚重如山的父爱浸润下,赵丽不仅善良而懂事,还懂得了感恩。赵丽说,自己最大的心愿,是有一天能够独立工作,给两位盲爸爸养老。“我的记性好,所以爸爸们对我的点点滴滴,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赵丽爱吃瘦肉,可在这个贫寒之家,满足这点要求实属不易。但细心的赵丽很早就发现,每次只要吃肉时,碗里的肉总是肥瘦分明。两位盲爸爸这时似乎突然复明,筷子总是能准确地只夹到肥肉。

  赵丽搞不懂这是怎么回事,于是在一个周末,她蹑手蹑脚跟踪观察了盲爸爸们做饭的全过程。

  生火、煮饭、洗肉,尽管磕磕绊绊却也还顺利。那次轮到幺爸赵光辉切肉,很奇怪,他拿起肉之后并不急着切,而是捧着那块肉,像盲人摸骨一样,从头摸到尾。赵丽注意到,他不仅在认真地摸,甚至指甲都深深地掐进了肉里。

  如此五六分钟之后,幺爸才右手拿刀,摸索着从指甲掐肉处,小心翼翼地切。很快,一块肉被他切成了两大片。

  “那一片是精肥肉,另一片是精瘦肉。”赵丽的叙述开始哽咽。因为随后,她听到在灶边添柴火的爸爸突然冒了一句:“肥肉还要再切大些,不然夹的时候还是分不清。”应了一声的幺爸在切肥肉时,摸索着又移开刀锋,将肥肉切成了近三指宽的薄片,而瘦肉仍保留肉条的状态。

  在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赵丽就呆呆地站在阴暗的厨房,望着两个摸索忙碌的爸爸,静静地、静静地无声流泪。

  自那以后,赵丽养成了吃饭时必定给两个爸爸夹菜的习惯,夹的菜自然是他们精心切出的瘦肉条。而两位盲爸爸,自然也不可能说破,只好装作没事继续吃。

  这件事,与每年假祭拜妈妈一样,成为这个家庭又一个温暖的秘密。

  14年常人难以想象的生活磨砺,使得这个孩子内心无比强大。在这个成年人无法揣度的内心世界里,有着怎样的五彩斑斓,没人能够洞悉。或许,从这首她一直在哼唱的最爱的歌曲里,我们能够窥见这个14岁女孩内心深处的柔软:

我用尽一生一世

来将你供养

只期盼你

停住流转的目光

请赐予我无限爱与被爱的力量

让我能安心

在菩提下静静地观想

  记者 陈波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2楼 辽宁省葫芦岛市2012-02-17 09:28:56 发表
匿名网友:泪奔

第1楼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2011-03-10 22:44:09 发表
匿名网友: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