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荣洪:乡村教师扎根讲台26年 拄着拐杖为学生“点灯”(图)

发布时间:2023-11-17 11:1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3年11月8日 | 查看:274次

人物故事:

  刘荣洪,男,1975年3月生,重庆市南川区第三中学教师。1997年,刚大学毕业的刘荣洪,回到家乡中学任教,拒绝了调回城里的机会,在山村讲台一站就是26年。2019年,刘荣洪在罹患硬脊膜动静脉瘘之后,为了不让学生落下课程,他依然忍痛拄拐坚持教学,从不迟到早退、缺课请假,直到病情严重,才利用假期时间到医院接受治疗。下了手术台,没过恢复期的他拄着拐杖、扶着墙壁又站上了讲台。刘荣洪曾获“重庆好人”等荣誉。

  走,回农村

  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的刘荣洪,通过刻苦学习成为村里凤毛麟角的大学生。1997年,刘荣洪大学毕业,背上行囊踏上返乡的列车,前往偏远山村的一所学校任教。上世纪90年代末,刘荣洪教书所在村庄囿于深山、交通不便、人口也不多。但他说,“他要当偏远角落里的一盏煤油灯,尽力燃烧、尽力点亮那些困于深山孩子的希望”。

  因工作出色,不久后刘荣洪有了来自城里学校的邀约——更敞亮的教室、更宽阔的讲台、更优厚的待遇,可是刘荣洪拒绝了。他说“我觉得乡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更需要像我一样的老师”。

  走,回母校

  2001年,因组织安排,刘荣洪回到母校,留在南川区大观镇南川第三中学担任数学教师。这一站,他在乡村讲台深耕细作,培桃育李,身影从葱郁青年走到了身形消瘦、从满头青丝走到了双鬓斑白。

  2019年的一天,刘荣洪正在讲台上讲课,腰腿突然传来的一阵剧痛,让他几乎无法站立,但他依然坚持讲完了最后一道数学题才下课。那时正值期末,是学校教学工作最繁重的时候,也是学生们检验学习成果的时候,刘荣洪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直到家人与同事们再三催促,他才匆匆去医院做了一次检查。检查没有查出结果,医生也没有给出明确病因。

  他说:“走,回学校”。病魔仍在刘荣洪的身体里暗暗肆虐发展,但他还是回学校,继续备课、上课、批作业、改试卷……也不知道那段时间,刘荣洪忍受了多大的痛苦。家人担心催促他休息,换来他不在意的一句“没事,我自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而已,不耽误”。其实,刘荣洪心里惦记学生们的期末考试,如果临时换老师,怕孩子们分了心、一时难以适应。超负荷的身体让他每天不得不趁着午休空档,去医院做一次简单的针灸理疗,然后又马不停蹄赶回学校继续上课。没迟到、没早退、不缺课、不请假,刘荣洪带病默默守着他的讲台、忍痛上好每节课,直到大小便渐渐失禁。

  刘荣洪以超乎常人的毅力硬是坚持到学期最后一天,期末考试揭晓,他授课的两个班成绩位居年级一、二名。

  走,回讲台

  硬脊膜动静脉瘘!“一种椎管内血管畸形,非常罕见的病症,得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这是在学期结束后,几近瘫痪的刘荣洪在西南医院得到的诊断书。

  等待手术的日子痛苦又漫长,刘荣洪竟还惦记着新学期又到了。为了不影响教学进度,刘荣洪坚持在病床开启了“线上教学”。学生作业他照样全批全改,颤抖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只是此时的刘荣洪讲课的声音都微弱得时断时续了。“其他老师的教学任务都很重嘛,咋个忍心给别人添麻烦,再说啦,学生也不想在关键时期换老师、家长也不放心。”刘荣洪每次都是这样来应对查房的医生。

  幸而手术成功了。在医院住了不到两个月,刘荣洪能够杵着拐杖勉强站立,精神好的时候也能够艰难地颠着走两步了,他坚决要求出院。他说:“走,回讲台。”不顾卧床静养的医嘱,不顾家人担心的劝阻,刘荣洪坚持要回到讲台。谁说他也不听,怎么劝也不行,他异乎寻常地执拗。“现在带的这百多名学生面临高考,高考一辈子一次的事,我怎么能放得下嘛”。这是刘荣洪的心里话,是对着泪眼婆娑的爱人一遍一遍地道歉,也是对着那群孩子无言的牵挂与承诺。

  爱人最终选择了支持,辞去了幼儿园园长工作,同刘荣洪来到南川三中,成了他的另一条“腿”,柔弱的妻子搀着杵拐的丈夫上楼下楼、转弯绕道、艰难前行。

  铃声响起,刘荣洪拄着拐杖、扶着墙壁又站上了讲台。从此,扶着黑板写板书,撑着讲桌教函数、椭圆、抛物线。一步一疼、一句一痛,直流汗、直咬牙,讲得投入,都忘记在学生们事先为他准备的椅子坐下来。“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完成今天的数学作业,有问题的同学可以随时来办公室找我。”下课铃响,刘荣洪腿上的疼痛,已经让站了一节课的他连开门的力气都没有了。

  刘荣洪一次次紧咬牙关,坚强地站了起来。手术并没有根治腿疾,3年了,这样的疼痛仍在时时纠缠和折磨他。

  回到办公室,刘荣洪为缓解身体的麻木与疼痛,时不时地靠着墙壁站立起来,稍稍活动一下。这并不妨碍他颇有激情地投入教学研讨中,双腿麻木、关节胀痛没能束缚他谈笑风生,特别是常常帮助青年教师,和他们一起修改教案、探讨教法、磨课议课。这26年来,刘荣洪都是这样乐此不疲地做着功课。

  因为刘荣洪教学的专业和热情,因为他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因为他对同事对同学的倾囊相授,渐渐地同事们和孩子们称呼他为“刘教授”。日复一日,拄着拐杖上课的“刘教授”已成为南川三中校园里一道耀眼的风景、一抹温暖的亮色。

  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26年,拄拐“乡村教授”用一片赤心回报家乡,铺就了乡村孩子们的前行路,用责任和爱心诠释了他对乡村教育的不懈追求。(责任编辑:高晟寒 蒋雨欣)

来源:重庆市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