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信:电网“创新达人”坚守高塔银线30余载 以匠心践初心(图)

发布时间:2023-11-13 21:0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3年11月8日 | 查看:244次



人物故事:

  陈国信,男,1970年3月生,中共党员,国网厦门供电公司输电中心四级职员兼带电作业班副班长。“苦脏累险”守从容,“摸爬滚打”练本领,陈国信用31年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开拓进取的创新,从一名技校毕业生逐步成长为我国带电作业领军型技能人才,从一名普通的一线工人成长为全国劳模,展现了国家电网人把理想信念化为行动力量的先锋形象。陈国信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扎根一线 当好高空“走钢丝”的“电医生”

  1992年,技校毕业的陈国信主动选择安全风险大、技术要求高的高压带电作业工种,“高压高空”成为他的工作常态。炎炎烈日下,为了检修线路,他身着厚重的防护服,在高压铁塔上一待几个小时,身边是几十万伏的高压电。面对这份异常辛苦的工作,陈国信总能苦中作乐,把注意力集中在攻克技术难关上,从促进技术提升中找到乐趣。

  陈国信对待工作有一股韧劲。别人事情做完后就去休息了,而他把每天吃饭、睡觉、走路的时间都用来思考如何解决技术难题。

  当他还是一名“学徒工”时,每次爬上高压铁塔,他都要带上一部相机,把不认识的仪器部件拍下来,下塔后与图纸对比。通过这种方法,他把铁塔上的所有部件都认全了。为了研发带电作业工具,他自己画草图,找工厂打样。工人看不懂图纸,他便自己动手用胡萝卜做模型给工人看,使工具成功做了出来。

  多年来,陈国信以匠心践初心,在“高空、高压、高温、高难度”常态下,带领班组开展带电作业年均200多次,默默守护厦门地区1500公里输电线路、5000多座高压铁塔,实现多供电量8000多万千瓦时,为电网安全可靠供电、万家灯火通明作出突出贡献。

  勇于创新 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

  陈国信潜心钻研攻克技术难关,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2000年,厦门第一条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投产后,遇到传统带电作业方法与当时颁行的《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相矛盾的问题。当时,国内有些专家提出将500千伏线路安全距离由3.6米改为3.2米,但尚无实际操作经验可以借鉴。面对这块“硬骨头”,陈国信主动请缨,在翻阅大量文献资料、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和野外现场模拟后,终于攻克了500千伏线路ZB塔中相小塔窗带电作业技术难题。这项成果不仅荣获福建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更促成国内安全规程标准的修改。

  为保障作业人员人身安全,规避登塔检修作业风险,陈国信又开始着手研发新设备。经过半年时间的反复测试、研究,“输电线路多功能智能登杆卡”成功问世,将AI运算技术融入其中,实现自主识别杆塔编号、标志颜色、语音播报提示、实时定位、求援等功能,并与后台管理系统连通,确保实时掌握现场人员情况,有效降低了登杆施工作业的事故率。

  针对困扰国内多年的110千伏多回同塔线路带电检修难题,陈国信深入开展技术研究,4项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被业界评价为“开创了中国110千伏线路同塔架设带电作业的新篇章”,创造2000多万元经济效益。他还主持科技攻关60多项,6项成果填补国内110千伏至500千伏紧凑型杆塔、大跨越高塔等相关领域空白,创造经济效益9188万元。

  示范引领 从一个人“奔跑”到一群人“奔跑”

  陈国信爱创新,更注重“传帮带”。工作之余,常看到他带着青年员工一起探讨课题、绘图建模、打磨工具。与60多名青年员工结对,创建一个点子培育7个成果“7N法则”和创新智慧库,以创新促进人才培养;用业余时间编制课件62个,参加各级各类授课近1200课时,培训员工3000余人次,所在班组先后获评“全国学习型优秀班组”“全国青年文明号”“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

  以陈国信名字成立陈国信劳模创新工作室,工作室24个创新成果获福建省电力科技进步奖,3人成长为国家电网公司领军人才、10人成为国网公司优秀专家人才。对此,陈国信谦虚地说:“我的追求,就是在各式各样平台上发挥好引领作用,推动劳模身边再出劳模,工匠身边再出工匠,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传承接力不息。”(责任编辑:刘朝灵 黄宾虹)

来源:福建省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