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坤友:一个村官的45年坚守(图)

发布时间:2011-02-03 00:20 | 来源:三农在线 2010-08-11 | 查看:6038次

 ——记安徽无为县蜀山镇新安村党总支书记王坤友

  作者:夏树 李海涛 张丛

  在殡仪馆送妻子的时候,王坤友还强忍着悲痛。但当他捧着老伴的遗像,回到村委会旁的临时住处,往破旧的木床上一坐,泪水便不停地滚落下来:“老伴啊,你在的时候我天天忙工作,没时间陪你,你这一走,我就是再想关心你,也没有机会了!以后我再遇到个啥难处啥委屈,还能向谁唠叨啊?”8月4日,在长江之畔的安徽省无为县蜀山镇,新安村党总支书记王坤友向记者讲述两年前老伴去世时的情景,泪水又在眼眶里打转。

  现年62岁的王坤友朴实憨厚。他在向记者介绍自己的工作经历时始终面带微笑,让人丝毫感觉不出来是一个身患癌症的病人。1965年10月,年仅17岁的王坤友出任新安村团支书。在此后的45年时间里,他先后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书记、乡经委主任、副乡长、泊山洞管理处主任等职,现任新安村党总支书记,被人们誉为永不松套的“老黄牛”。

  三次任命,他当的“官”一次比一次小,接的任务却一次比一次重

  1992年冬天,随着放炮炸石后的一声巨响,蜀山镇下泊山裂开了个大口子,烟尘散尽,一个天然溶洞呈现在人们面前。

  转过年来,蜀山镇政府决定开发泊山洞,以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可是让谁去开发管理山洞让人犯了难。当时下泊山荒草丛生,一间房子都没有,再说洞口也只是刚炸开的,里面又黑又深,根本见不到底,要去干活就得钻山洞、炸山石,大家都知道这是件苦差事,谁也不愿意去领这个任务。

  镇党委想到了王坤友。可是,他们把王坤友叫到办公室后却半天开不了口。1988年,王坤友被提拔为原蜀山区黄姑乡副乡长,任期内业绩和口碑都很不错。可到了1992年机构改革,蜀山区撤区并乡,黄姑乡并入蜀山镇,乡聘干部一律解职,王坤友由副乡长改任为建成村党支部书记。“这个时候再让王坤友到一个荒山上当‘洞主’,他会同意吗?”镇党委负责人心里直打鼓。

  “我乐意去。”王坤友十分干脆地接下了这个“烫手的山芋”。在谈话后的第二天,王坤友就卷上铺盖来到了下泊山洞口,搭个工棚住了下来。

  就在泊山洞开发施工的第一天,问题就出现了——工人们看着阴森森的洞穴,谁都不愿意先下洞。见此情形,王坤友毫不犹豫地钻到洞中探路。工人们见到王坤友第一个下去了,都赶紧跟着进了洞。

  就这样,无论是清除淤泥,还是放炮施工,王坤友总是冲在最前面,苦活重活抢着干。到了后期,他干脆就睡到了洞里,每天只睡4个小时。“我必须得这样,开发初期,资金紧张、人手不够,我要是偷一点儿懒,工人们就不会跟着我玩命干,那样工期就没法保证了。”王坤友对记者说道。

  第二年3月,有一天王坤友突然感到膝盖酸疼。乡卫生院的医生给他作了检查,诊断为关节炎。医生好心地劝他:“你的腿得了关节炎,不能再住洞里了,洞里寒气太重,你这样长年累月住在洞里,以后身体就拖垮了。”而王坤友却笑着说:“我还以为什么病呢,呵呵,没事的!你看我的身子多壮实!”说完,他拖着疼痛的双腿又回到了山洞里。

  克服了重重困难,这年5月,深达800米的泊山洞游览线路终于被打通,美轮美奂的钟乳石奇观终于跟世人见面。“活干得漂亮,工期也大大缩短。老王真是好样的。”直到现在,知情的人都直竖大拇指。

  2001年,已经53岁、在泊山洞风景区管理处干了8年主任的王坤友,又面临新的人生选择。他刚刚把一座深匿泊山之中、荒凉偏僻的天然溶洞变成了国家3A级景区,变成了无为县乃至巢湖市的一张旅游名片。

  就在这时,组织上又找他谈话,准备让他出任建成村党支部书记。

  谁都知道,建成村负债累累,干群关系紧张,是全镇最大的“烂摊子”。前一届“两委”班子只干了8个月,就剩下一名会计留守。“我当时犹豫了一下,印象中这是个‘最难干’的村,但想想做副乡长、做管理处主任时苦活累活都过来了,也就啥也不怵了。”王坤友坦言。

  “你怎么这么傻呀,这个“烂摊子”,几届班子都干跑了,你怎么去收拾?”对于王坤友的这次领命,有的人摇头,有的人劝他不要去。

  可是第二天,王坤友就抱着他的铺盖卷来到了建成村,既当书记,又担当起村主任、民兵营长,他“党政军一把抓”,成为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书记”。

  王坤友首先解决对群众来说最为敏感的债务问题,然后又积极解决水利、乡村道路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建成村“两委”班子正常运行,村庄面貌大为改观,干群关系迅速融合。

  2003年,王坤友老家新安村的班子出了问题,村书记调离岗位。面对新安村100多万元的债务,没有人愿意再去当这个村书记。就在这个时候,蜀山镇党委又想到了能打“硬仗”的王坤友。

  就这样,王坤友抱着铺盖卷又来到了新安村。村里比王坤友大十几岁的村民徐关怀说:“刚搞好一个村,现在又接‘烂摊子’,人家官越做越大,他的官越当越小,还干回老家来了,真是想不通。”王坤友笑着说:“组织上让我干,是对我的信任,谁让咱是党员哩。”

  铺盖卷被扔了,他笑呵呵地捡回来,锅被砸了,他也不生气,还是一心一意为村民做实事

  “王坤友的铺盖卷被村民扔过,锅也被砸过。”蜀山镇的一位工作人员向记者“爆料”。

  原来,2001年王坤友走马上任建成村书记那天,正好是元宵节。王坤友刚把铺盖卷放到村部办公桌上,一个浑身酒气的村民就跟了进来嚷嚷:“一个外村人来干书记?我们建成没人了么?”说完拎起王坤友的铺盖卷一把扔到了门外。王坤友乐呵呵地把铺盖卷捡回来,转身对送他来的镇干部说:“没关系,组织上叫我来的,我一定会好好干,到我走的时候,他们还这样撵我,说明组织上看错了人。”

  为了打开工作局面,王坤友走村串户,挨家挨户地找村民谈心。经过调查走访,王坤友发现,让乡亲们最窝心的就是村里的“糊涂账”。

  王坤友决定就从“糊涂账”入手。每天一早,他拎着一只大竹篮出门,里面装的是两届村委班子共同清理出来的一本本陈年旧账。他一家一家地走,一笔一笔地算,两个多月后,账目终于理出了头绪——村级债务110多万元,人均负债1000元。

  债务厘清了,可到底该怎么还?面对几乎没有集体收入的现状,王坤友觉得最打紧的就是要销账。销账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当时村里不少村民欠村里的钱,村民之间因为互相欠账要抵债,情况很复杂。要销账需要当事村民都同意,王坤友就一家一家地谈,有时候为了销掉几百块钱的账务,他要往村民家里跑好几趟。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6个月的时间,王坤友把十几年的账目全部理顺。

  债务解决了,他又着手解决村里200多亩抛荒田问题。王坤友决意集中经营这些田,让这么大一片杂草丛生的土地重新长上庄稼。

  可这谈何容易?这些耕地涉及67户人家,上面还有4户人家的祖坟。面对困难,王坤友没有退却,他把田间的“老鸭棚”当成了自己的宿舍和指挥部,带着村民啃起了整治抛荒田这块“硬骨头”。

  在接下来的8个月里,他风餐露宿,总共离村的时间只有七八天……就这样200多亩土地不但被集中起来,而且实现了田成块、路成网、水贯通。

  干完这件事,王坤友一刻也不松劲,在向有关部门争取到各种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后,他带着大家先后开挖了5口“当家塘”,修通了各个自然村道路,贯通了全村的抗旱沟渠……

  当得知王坤友要调任新安村时,村民们一大早都赶到村部。有人夺下王坤友的铺盖卷说:“王书记,我们不让你走。”挽留的人群中,就有当初扔王坤友铺盖卷的那位村民。

  王坤友刚到新安村时,村民喝的自来水浑浊、杂质多,而且经常停水,水费还得一分不少地交,为这事,村民们意见很大。

  水厂技术、设备都不落后,为何出现这样的状况?经过调查,王坤友找到了“病根”——水厂是集体所有,人浮于事,干好干坏一个样。王坤友和村“两委”班子决定在经营机制上“动刀”。首先对水厂重新“洗牌”,竞争承租。转租后的水厂,自负盈亏,水不干净、供水不正常,村民可以拒绝缴费。

  决定一出,叫好声一片。

   好是好,但少数人的利益受到了冲击。原水厂厂长怕竞争不上,找到王坤友,要求继续担任厂长并且承包水厂。王坤友对他说:“你要想继续干就必须通过竞争上岗。符合条件才有资格承包。”看王坤友动真格了,厂长愤愤地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这位厂长带着自己的几个亲戚来到村部旁边的王坤友“家”。找到王坤友,先是说好话,表示要承包水厂。王坤友态度还是很明确,必须通过竞争。看到没有商量余地,其中一人把王坤友灶台上唯一的一口铁锅扔到了门外,摔成了几瓣。

  一贯笑容可掬的王坤友,依旧笑呵呵的不生气。“只要让群众喝上安全水,个人受点委屈不算什么。”谈起“砸锅”事件,王坤友说,“后来那个厂长因为技术好、业务精,竞争胜出又获得了经营权,但是彻底改变了工作作风,村民的供水保质保量了。”

  新安村村民带记者看了村里新修的路,看了已经成林的白杨树,看了村里的自来水厂,还有新修建的沼气池。村民说,这一桩桩一件件都留下了王书记的汗水。

  在新安村的几年时间里,王坤友累计争取上级项目资金100余万元,修通了20多公里的村村通道路,加固了6公里的圩堤,整理排灌渠道7.5公里,村民人均收入增加了近400元。

  “村官不是‘官’,干好不简单。王书记是个踏实干事的人。”在采访中,村民们反复强调这一点,“他真为我们干事。”

  儿子结婚,他隔出半间办公室作临时婚房;妻子病重,他无暇照顾;身患肝癌,他仍然放不下村里的事

  2010年8月5日,39摄氏度高温,热浪逼人。

  在新安村村部旁边,王坤友简陋的“家”就在那里。两张木床、一个柜子、一台老式电视机外加一张木桌,这就是王坤友所有的家当。

  “大杂居的土坯房、半面墙的瓦房、石棉瓦工棚……爸爸在哪工作,他就把铺盖卷背到哪,感觉没有他住不下的地方。这个‘家’的条件就算最好的了。”王坤友给儿子王平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王坤友自己这样也就罢了,妻子儿女也跟着“吃瓜落”,家里的房子越住越小,开发泊山洞那几年还跟着住进了工棚。

  2000年,王平准备结婚了。“不能把工棚当新房吧?”看着朋友结婚都有新房,王平向父亲抱怨。

  “孩子,别急,这事我来想办法。”王坤友说不急,其实比谁都着急。

  过了几天,王坤友兴奋地告诉王平:“婚房有地方了!”原来,王坤友将自己的办公室隔成了两个房间,里面一间就作新房用,等新婚一结束,就恢复原样。这让王平哭笑不得。

  新婚前一天,大家一起布置婚房,等房里只剩他们爷俩儿时,王坤友对王平说:“孩子,爸对不住你呀,结婚也没能给你置办一套新房……”话一出口,眼里泛起了泪花。

  “以前父亲总是乐呵呵的,突然看到他流泪,我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其实,结婚没新房,我也能理解,就是心里有点儿憋屈。”王平对记者说。

  说起自己的父母亲,王平说两个人感情非常好,还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令他难以忘怀的事。2004年,母亲何月梅因患乳腺癌晚期在合肥做了一次手术。“那会儿正是农忙季节,建成村从白湖农场调来几台大型机械平整田地,父亲抽不开身,他让我和大姐到医院照顾母亲。”

  没想到有一天,王坤友“头戴一顶草帽,裤子挽到大腿,脚上穿着一双拖鞋,腿上沾满了泥浆”,就这样突然出现在病房里。

  看着自己的老伴忙得连衣服都顾不上换,何月梅拉着王坤友的手说:“坤友,你能来我就高兴,不来我也不怪你。明早你就回去吧,村里还有一大摊子事情等着你呢。我这儿,还有娃儿们照顾呢。”

  王坤友听病重的老伴这么一说,泪水一下子涌了出来。临走时还说:“月梅,等我忙过这一阵,一定好好地陪着你。”

  可是直到老伴去世,王坤友也没有履行他的诺言,依旧一心扑在新安村的工作上。

  转眼间到了2009年夏天,王坤友几经动员,终于让部分村民建起了沼气池。但光有沼气池还不行,要往里填粪便等垃圾才能产生沼气。王坤友就跟其他村干部从外地运来了8车猪粪。尽管没让村民出一分钱,但是建了沼气池的村民也不愿意来挑,有的甚至还跟着起哄。

  为了让村民能用上沼气,看到沼气的好处,王坤友顶着烈日硬是带着村干部们将9万斤猪粪挑到了各家的沼气池里。有人看他脸色不好,喘得也厉害,就劝他去医院看看。他只说“不碍事”,就又挥着膀子干了起来。

  就在有关部门在新安村召开沼气推广现场会,推广他们的经验时,王坤友病倒了。

  8月19日,一纸“肝癌晚期”的诊断书摆在了王坤友的面前。王坤友沉默了,半晌后,他对陪着来的村委会主任张君长说:“你们回去吧,把村里的工作干好,我就放心了……”

  2009年底,王坤友到上海肿瘤医院做定期检查和化疗。医生看到他总是笑呵呵的,以为他不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病。

  病魔没有压垮王坤友,他还是那么乐观,还总是为村里的发展操心。组织上劝王坤友把工作放下,回家休息,安心养病,但王坤友仍然坚持一个人住在新安村。

  今年的清明节,王坤友来到老伴的墓前祭扫,他感慨地对儿子王平说:“我这辈子最亏欠的就是你母亲,她对我那么支持,可是在她最后的时间,我却不能陪着她……”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了下来,“我去了后,就把我和你妈葬在一起吧,到时候我好好地陪她……”

  “爸,跟我们住在一起吧,我们也好照顾您呀。”看着父亲老泪纵横,王平心疼地说。

  “这些年我都是在村里工作,到了退休的年龄组织上又特批我留任,这是多大的信任啊!能与村民们一块唠唠,总感到心里敞亮。这些年我亏欠你们的也太多了,也不想再给你们添麻烦了。真的到那一天,你们再把我接走吧……”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