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02 13:11 | 来源:陕西文明网 2023-02-13 | 查看:307次
“我们中国人一定行。”这是马小飞在科研工作中常说的一句话。马小飞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西安分院(以下简称西安分院)空间天线专家,在投身航天事业的近20年里,立足岗位,敬业奉献,研制出多种系列大型可展开天线,打造了一个个大国重器,实现了我国空间大天线“零”的突破,并牵头负责多个航天重大工程项目的立项和实施,推动了我国卫星通信、导航、深空探测等领域的技术发展。
空间天线是卫星信号收发的关键环节,相当于卫星的眼睛、耳朵和嘴巴,其性能指标、产品质量直接决定着航天任务的成败。
马小飞刚参加工作时,我国只有小口径空间天线,许多航天项目发展受限。当时,我国材料、工艺、设计水平距离研制空间大天线有很大的差距。马小飞在一次与国外专家开展技术交流时,外方专家带着不信任的语气表示,中国人无法靠自己干成空间大天线。这深深刺痛了马小飞,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研制出世界领先的空间大天线。就这样,马小飞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不仅将“自立自强,为国争光”几个大字写在了笔记本的扉页,也深深地铭刻在了心里。
在大天线的研究攻关初期,不仅技术资料欠缺,研制条件也十分艰苦,马小飞带领科研人员在临时用铁皮搭建的仓库内进行天线试验。铁皮仓库不隔热,夏天太阳一晒就发烫,如同蒸笼;冬天则如坠冰窖,披着军大衣也是难御严寒。可马小飞不论白天黑夜,一到工作现场就不愿意出来,总是被同事催着休息。在大天线研制攻关的那些日子里,他没有节假日,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在大天线进行连续展开试验时,马小飞总是先给自己安排值班。他觉得自己是任务负责人,必须挑最苦最累的担子。马小飞怀着为国争光的决心,带领着研制团队坚持多年,直到国产大天线研制成功。
我国空间大型可展开天线要实现工程应用,有两大新的技术难点需要突破。一是要为天线结构件安装大面积的金属网作为反射面,并且要在天线展开后保证金属网形面的精度。二是天线展开关节数量多、几千个关节每一个都必须顺利展开到位,环环相扣、机构复杂、试验繁琐。
高精度天线金属网面的研制,是对我国基础工业的一次考验。国内从未有人把金属编织成网用在天线上。这对金属网面的重量、精度、强度都有着特殊的要求,没有任何可借鉴的经验。马小飞直面挑战,自学材料和纺织专业知识,广泛调研国内研制基础条件,在短短两年多时间里,他几乎走遍了国内纺织类科研院所,通过创新,把纺织工艺、材料工艺引入航天制造,最终研制出了只有四分之一头发丝粗细的金属钼丝,满足了天线金属网的需求,开创了空间网状天线研制的先河,推动了我国新材料应用和工艺水平实现跨越发展。
马小飞常说:“只要能干出大天线,个人吃些苦、受点罪不算啥。”一次在卫星发射基地执行任务期间,需要对大天线检查,马小飞为了更加仔细、近距离地分析、确认状况,不顾冬天地面的冰冷,躺到地面上,仰起身子,用了几个小时检查和调整天线。等到工作完成,他已经双脚麻木,需要别人搀扶才能站起来。
如今,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空间大型可展开天线技术的国家,这凝结着马小飞的智慧和汗水。马小飞还先后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科技部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