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29 22:47 | 来源:浙江文明网 2022-07-21 10:35:58 | 查看:376次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记者 段罗君 绍兴晚报记者 严竹萍
今天早上7点半,在知了的催促声下,气温已经心急火燎地朝着30℃奔去。
绍兴越城区东浦街道邵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陈志康,背着理发工具箱快步走进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每月20日,来这里免费给大家理发,这是陈志康和村里老人们的约定。
时间一晃,就是8年,陈志康从未爽约。
今天,7月20日,又是约定的日子。
每月20日,不变的约定
“书记,不急,先喝口水……”邵家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经有五六位老人等候着了。
陈志康拿出毛巾擦了把汗,熟练地将理发工具摆放好,推子、剪刀、海绵以及充电器、插线板……
“今天又热起来了,就早点过来给大家理发。”说着,陈志康麻溜地抖了一下围裙,系在了老人的脖子上,他娴熟地挥舞着手上的剪刀和推子,一推一剪中将老人的头发打理得干净利落,还不忘细心地清理掉肩颈处的碎发。
“我们书记给大家剃了好几年头发,他对每个人的发型需求都摸得一清二楚。”95岁的陈赞清是老人中年纪最大的,一旁,他78岁的儿子陈世龙也是陈志康的“老顾客”了。
剃完头,刮完胡子,陈赞清乐呵呵地摸了摸头发和下巴:“书记剃头的手艺真好!”
陈志康与老人们的这段剃头情缘,得从2015年说起。
早在2006年起,陈志康就开始担任邵家村党支部书记,他有个习惯,一有时间就会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陪老人们聊聊天。
聊天中得知,随着村里的理发店越来越少,老人们剃头成了一桩难事,每次不仅要来回步行1小时去镇里理发,而且还要排很久的队。
陈志康年轻时在部队学过理发,于是,他让女儿帮忙网购了一套理发工具,试着为老人们理发。
渐渐的,来找陈志康理发的老人越来越多,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剃头书记”。
于是,陈志康便与老人们约定,每月20日在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免费给大家理发,“那天恰好是服务中心给老人们测血压、血脂的日子,免得大家再跑一趟嘛。”
时间一晃,就是8年。
▲严竹萍摄
8年,用坏18把理发推子
“这真的是件很小的事,没啥可报道的。”采访中,陈志康一再强调。
可事实上,他口中的这件“小事”,在他心里却是件头等大事。
早上10点,两个半小时后,终于给10多位老人们剃完头。还来不及喝一口水,陈志康便匆匆朝办公室走去。作为邵家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他每天的工作都排得满满当当。但每个月的20日,风雨无阻,陈志康和村里老人们的约定却从未爽约。即便遇到自己家里有事,他都会先放一边:“这天,大家都在等着我。”
2020年初,因为疫情村民无法随意出门,陈志康心里也一直记挂着这事。
“书记,这个月20日理发吗?”眼看着快到20日了,陈志康接到了一位老人的电话。于是,他决定上门为老人们理发。
第二天,陈志康就提着理发箱,带着测温计、消毒水等防疫用品,挨家挨户上门为村里的老人们理发。
有时候,陈志康也会临时“加班”。“书记,我过两天要去亲戚家喝喜酒,想精神点,能不能帮我剃个头发?”村里的老人找到陈志康。虽然没到约定的时间,陈志康还是爽快地答应了。
上个月,陈志康又新买了一把理发推子。8年里,他已经用坏了18把理发推子,当然也买出经验了,“哪个牌子实惠又好用,心里都有数了。”
▲严竹萍摄
老人口中的子女,越来越孝顺了
理发过程中,陈志康和老人们仿佛有聊不完的话题。
唠唠家常,谈谈工作,短短两个多小时理发时间,屋子里总是热热闹闹。
“最近天热,早晚凉快的时候再去地里,注意身体啊!”陈志康不忘叮嘱种菜的老人们。村里做河道保洁的老人来理发,陈志康一边理发一边询问他们工作情况,“最近大风大雨的时候不要去河道作业,要注意安全。”
而聊天时大家说的每句话,陈志康都放心上了。“书记,我家天井的下水道堵了,水都满出来了……”陈大伯那天刚吐槽完,没过两天,村里工作人员就上门帮陈大伯家来疏通水道了。
解决老人们理发不便的同时,也希望能带动村里形成敬老的风气,这是陈志康为村里老人们理发的初衷。
8年下来,陈志康从老人们的口中明显感受到了变化。
每个月的主题党日活动,陈志康都会要求在外的党员们一定要回来,开会之前先回家看看父母。村里已经连续三年在重阳节举办晚辈为80岁以上长辈洗脚等活动……在陈志康的带动下,村里敬老的风气越来越好。
曾经那些一边理发一边抱怨的老人,现在和陈志康聊起子女们都竖起了大拇指,“孩子们现在常回来看我们,媳妇也越来越孝顺,书记,多亏了你呀!”
“老人们生活称心了,不光小家和谐了,村里的风气也会变得更好。”这话,陈志康时常挂在嘴边。
经常会有人问陈志康,给老人们剃头这事会坚持到什么时候?
他说,“每次看到老人们脸上的笑容,就好像是亲人一样,会一直做下去,直到我干不动为止。”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