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1-10 17:12 | 来源:广东文明网 2022-11-07 | 查看:320次
在珠海斗门,潘宣琴的名字传遍大街小巷,细碎的生活里,街坊邻里都对这个平凡的母亲送去敬佩的目光,她是人们口耳相传的“铁人”,却也是3个孩子眼中的“天”。
22年来,丈夫的突然离世、家中屡次发生的变故考验着这个平凡而弱小的环卫工人,但她还是坚强地面对现实,一边坚守岗位奋战一线,一边悉心照顾患有糖尿病的婆婆饮食起居,一边抚育年幼的孩子长大成人。她文化程度不高,却用一颗善良、真诚的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的传统美德——孝老爱亲。
2022年,她被评为“中国好人”。
“中国好人” 潘宣琴
年幼孩子心中的“天”
50岁的潘宣琴身材瘦小,脸庞黝黑,但却有着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她是3个孩子心中的“天”。
潘宣琴不愿回想22年前的那个悲痛的日子。她的丈夫、家中的顶梁柱因突发疾病,撒手人寰,给她留下了3个年幼的孩子。不幸的是,在往后的成长中,大女儿患有哮喘并在初中时被确诊患脑瘤,小儿子也被发现先天手指畸形和胸部发育畸形,生活无法自理。
一夕之间,家里的顶梁柱塌了。“未来的日子,应该怎么下去?”仍在悲痛中的潘宣琴明白,这个家要她撑起来了。
但在此时,其他人却又不这么看。面对这样的家庭变故,有人劝潘宣琴,要么趁着年轻赶紧改嫁,要么就独自一人揽下所有的生活重担。这两个看似容易和艰难的选项中,潘宣琴选择了后者,她心如明镜,“我走了,这个家就没了,孩子怎么办?”
潘宣琴用柔弱的肩膀扛起全家的生计。她下定决心,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承担起儿媳、母亲应尽的本分,日复一日悉心照料患有糖尿病的婆婆,拉扯3个年幼孩子长大成人。
平凡践行伟大,行动诠释真情。潘宣琴撑起家庭重担,应聘到斗门区市政管理所当了一名环卫工人,这一当就是20年。
潘宣琴在工作岗位和家庭生活中默默奉献。南方+ 关铭荣 拍摄
从此,她开始了连轴转的生活,当别人还在睡梦中,她就早早起床开始她的一天,准备家人的早餐、照料年幼的儿子和婆婆,直到这些工作完成,她才去上班;中午时分,她也顾不上休息,要赶回去照料一家老小。
糖尿病人除了饮食要精心准备之外,后期由于并发症影响行动也会不便,然而潘宣琴数十年如一日,对婆婆的照顾从不懈怠,尽自己所能让婆婆吃好、住好,一直代替丈夫进行赡养的孝义,直到婆婆于2008年去世。
婆婆对她日夜的悉心照料感激涕零,邻里乡亲看在眼里,感动不已、好评不断。
言传身教奉献精神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噩耗再一次传来。潘宣琴的大女儿从小患有哮喘,在初中时不幸确诊为脑瘤。除了大女儿身患重病,家中的小儿子也脑部发育畸形,并且手部出现缺陷,无法生活自理。
在年幼的孩子面前,潘宣琴既当护理工,又当劝导员,既做好生活照料又给予他们温暖。
为了照顾好他们,潘宣琴几乎每天都要忙活到深夜,她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任劳任怨,毫无怨言。邻居们都说,她这样每天从天明忙到天黑,实在是太累了。可她却说:“照顾好家人亲人,苦点累点不算什么。”
潘宣琴仅靠她和二儿子微薄收入,维持着拮据的家庭生活。同事亲朋看在眼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2020年,女儿刘桂绿身体不适再次入院,因为治疗费的问题,潘宣琴所在的斗门区市政管理所组织募捐,筹集到1万多元的爱心款。
但是环卫清洁工作繁重,而她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却不能允许自己一直请假。为了平衡家庭和工作,有时候她只好狠下心让女儿一人在医院治疗。
长年累月的劳苦,让潘宣琴检查出轻微的胃无能、经常性胃痛、中度贫血。但她却依旧是一副恬静淡然的笑容,生活的重担压不倒这位善良、坚强的女人。
为了能够给孩子提供经济保障,潘宣琴把自己当成“铁人”,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自2001年工作以来,她每天清晨6点上班,每月5天的休假也从不休息,对单位分配的各项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每当大型突击任务期间,她都会主动要求放弃轮休,和班组一起加班加点。
潘宣琴把大爱撒向人间,全社会也报之以援手。原本要在今年10月就退休的潘宣琴,在斗门区文明办和其原单位的帮助下,将按程序返聘,继续就业;被认定为四级肢体残疾的小儿子,也有望在斗门区人社局的关心下走上公益性岗位就业,融入社会大家庭。
社会之手帮潘宣琴撑起了家庭的一片天,她的家庭也积极回馈社会。在母亲精神感染下,女儿刘桂绿积极投身公益事业。2013年,刘桂绿加入了斗门区青年志愿者协会,9年多来共服务900多对亲子家庭,并于2021年加入斗门区红十字,成为红会志愿者。她还申请登记成为一名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等等,并获得“广东省五星志愿者”“广东志愿服务铜奖”“珠海最美志愿者”等荣誉。
(来源: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