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1-08 08:42 | 来源:南国早报 2010-04-24 第006版 | 查看:5885次
凌云县的希望之星——杨昌明(中国好人网配图)
他穿着朴素,为人诚实,与妻子在凌云县城开了一家送奶店。16年来,他把捐资助学当作自己的一份事业来做,为伶站瑶族乡希望小学和泗城镇那合小学设立捐资助学奖学金。今年3月初,他拿出800元送到那合屯和那寿屯,让两个屯的农民修水渠抗旱。他因这种不计个人得失、坚持捐资助学的精神,被当地人民誉为“凌云县的希望之星”。
初中毕业后贩蔬菜赚钱捐助
4月17日,记者来到凌云县城,了解32岁的农民杨昌明捐资助学之路。
杨昌明有4个兄弟姐妹,他最小。他小时由于家庭贫困,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餐白米饭,平时都是喝玉米粥度日。杨昌明勤奋好学,1991年考取凌云县第二初级中学。他当时住在一个堂哥家。初中期间,校长廖镇庭和班主任罗小琴每个学期都给他一些生活费。
1994年7月,杨昌明初中毕业。为挣上高中的学费,他想出一个办法:向堂哥借40元钱,然后坐菜贩的车到距县城35公里的朝里乡集市收购蔬菜,运到县城贩卖。他每天早出晚归,中晚餐都只吃一碗米粉,忙碌一天一般可赚三四元钱。一个月后,他挣了90元,还了堂哥的钱后,自己赚了50元。
然而,他赚的钱没有存下,而是拿出大部分捐给了更穷的学生。有一天,杨昌明看到共青团凌云县委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他想起靠堂哥的帮助,自己才上了初中。带着感恩的心,他找到团组织,捐了40元。他与单亲家庭的杨再峰结对子,开展帮扶活动。随后的两年,他省吃俭用,继续为杨再峰捐资助学,让他读完小学。
1996年上半年,杨昌明又开始帮助伶站瑶族乡的一所希望小学,每年为该小学捐资500元。此外,他义务为该小学购买了一些笔和作业本,以及各类体育、生活用品,并给各班级评定的前三名学生颁发奖学金。杨昌明说:“我设立的奖学金金额不多,但可以鼓励他们奋发读书。”
上中专靠照相延续捐助
杨昌明从小喜欢画画,每天放学一回家,就拿起速写本,坐在自家门前,对着大山里的风光写生。1994年5月,他参加中考之前,去柳州市报考了一所工艺美术学校。父亲没钱,只好向本屯一个老人借了800元钱,给他去参加考试。
两个月后,杨昌明接到了该校寄来的录取通知单。因当年一场特大洪灾损坏了该校的教学大楼,校方要求新生除了每学年交学费4000元之外,还要为学校另外捐建校款。他只好放弃学业,告别了画家梦。
这年暑假,杨昌明继续做小买卖,挣了一些钱。8月中旬,他收到了广西农垦职大(现已更名为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单,可选择就读“3+2”(即3年中专2年大专),每学年才2000元学费。父亲向亲朋好友借了1万多元,让他就读该校。
入学后,杨昌明生活十分简朴,总是吃最便宜的菜。在校期间,他发现很多学生喜欢照相,而学校所在地仅有一家照相馆,且价格贵。他到南宁市买了一部国产照相机,花费了160元,买回好几卷彩色胶卷,找几个同学当“模特”,学起摄影来。他向同学们承诺,初次摄影免费。杨昌明拍完第一卷后拿去冲扩,结果给同学们交了“白卷”。
杨昌明认真总结教训,到学校图书室借来一本摄影技术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他为同学们照相曝光准确、色彩还原饱和、构图用光美妙,同学们主动付给他照相钱。从此,他每个月在校园可挣得200元至300元,既解决了自己的生活费,又得以延续为“希望工程”捐资助学的爱心行动。
为希望小学设立奖学金
1997年7月,杨昌明中专毕业后没有找到正式工作,就到百色市一家广告公司打工。3年后,杨昌明终于还清了父亲为供他读书借的钱。他继续为伶站希望小学捐资助学,还为泗城镇上蒙小学捐资助学。据他介绍,他每学期给上蒙小学捐款600多元。后来又资助那合小学,平均每年为该校捐资1000多元。
杨昌明为了营生,从百色回到凌云开过摩托车维修店、日用百货食杂店、洗车店等。1999年2月,他与本县加尤镇的李先娥结婚。妻子很支持他从事这份公益事业。如今他的女儿9岁,儿子4岁。家里人口增多了,养家糊口的担子越来越重。
几年前,杨昌明与妻子在县城开了一家送奶店,每天早晨为居民送牛奶,一年到头挣钱不多,但他依然对希望小学进行捐助。
前不久,杨昌明与一位在国企工作的朋友在县城同桌吃饭聊天,他的朋友劝他说:“昌明,你自己清贫,又要养家糊口,别坚持捐助了。以后等你有钱了,再为别人捐款吧!”杨昌明回答说:“我从学校回来当农民,在县城闯了这么多年,虽然发不了财,生活清贫,但捐资助学是我人生唯一的事业,我为农民的孩子捐点爱心钱,应该的!”
16年共捐款10多万元
杨再峰是第一个接受杨昌明捐助的学生,现在凌云县森林消防大队工作。他说:“我读小学二年级时,跟着母亲生活,是贫困生,全靠杨昌明捐助5年。他平时还给我生活费,逢年过节还买东西来看望我们。没有他的捐助,别说我上不了高中,就连小学也无法读完。而没有一定的文化,就没有我今天的这份工作。”
伶站瑶族乡政府办公室符主任说,杨昌明家住泗城镇那合特困村,该村去年才修通道路。以前,杨昌明家经济很困难,他中专毕业后又没有固定工作,靠自谋职业养家糊口。一位农民捐资助学长达16年,真是不容易。
杨昌明的妻子对记者说:“我家虽然穷,但钱多钱少没关系,能过日子就行。只要他愿意坚持捐下去,我支持。”
泗城镇那合小学韦振明校长介绍说,杨昌明每个学期给他们小学捐赠600元,作为捐资助学奖学金。此外,每年“六一”儿童节,他都为学校捐赠学习用品和体育用品;每年中秋节,也为学生捐赠月饼和糖果等。“他这种助学精神令人敬佩。”韦校长说。
共青团凌云县委书记张孝廉说,他与杨昌明接触很多,他们在一起工作时经常谈到,杨昌明为助学做了很多好事。前段时间抗旱救灾,他放弃生意,成为团县委的一名志愿者,到山区送水,送水时总是冲锋在前。为了关爱全县更多的贫困生,他在县城组织了一批爱心人士,并开设了QQ群,专门收集贫困生信息,有计划地进行捐赠。凌云县委宣传部一名干事说,16年来,据不完全统计,杨昌明捐助的钱款已达到10多万元。(本报记者 唐辉吉)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