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乡村医生(3图)

发布时间:2022-08-28 20:10 | 来源:陕西文明网 2022-08-23 | 查看:264次

 

刘和平(左)为唐建民针灸。 

  作为医疗卫生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医生是我国农村地区群众健康的守护者。《陕西省2020年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全省卫生健康机构共34975个,其中村卫生室22976个。全省共有卫生健康人员445299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占5.66%。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17683.04万人次,其中村卫生室诊疗3620.90万人次,占全省总诊疗人次的20%以上。 

  近年来,随着医改不断推进,乡村医疗卫生条件显著改善,乡村医生队伍结构逐步优化。

  村里有了中医堂 

  8月11日上午,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铁龙村村医刘和平匆匆走出卫生室,赶着为一个急性中暑的村民出诊。对于刘和平来说,出诊是很寻常的工作。行医几十年的他虽已记不清自己出诊的次数,但他对全村每位村民的身体状况都了如指掌。除了一般的疾病诊治,这几年,刘和平对中医诊疗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8月12日下午,铁龙村吊咀卫生室里,刘和平正在为村民唐建民进行针灸。

  据了解,唐建民患的是退行性关节炎。多年来,深受疾病困扰的他,疼痛时走路都成问题。“老人之前一直吃西药,病情得到了一定缓解,这次复发比较严重,已经影响到正常生活,我决定通过针灸看看效果。”刘和平说。

  当天,不时有村民来找刘和平问诊拿药。他从早上一直忙碌到晚上9时多,接诊了20多位病人,他们大多数都是来做理疗的。刘和平告诉记者,现在大家的健康意识都比较强,很多人都是来开中药调理身体的,一些中药对冬季易发疾病的预防作用很大。

  自从卫生室建了孙思邈中医堂(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后,刘和平的工作内容更丰富了。出诊之余,他还不断提升自己。铜川市开展的村医中医药知识技能培训,他一节课也没落下。凭着勤奋好学和苦心钻研,他很快就熟练掌握了中医药基础知识,开展的中医诊疗项目也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

  在铜川,像铁龙村这样建有中医堂的村级卫生室有140个。2019年,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作,铜川市率先实施了村级孙思邈中医堂建设。全市共建成各级各类孙思邈中医堂208家,实现市、县、镇、重点村全覆盖。

  现在,刘和平经常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分享有关中医药的知识,让群众对中医药加深了解。“我想全力发展中医理疗,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实惠和健康。”谈及未来,刘和平笑着说。

 

柯尊宏在新建的村卫生室里整理药品。 

  乡村医生搬“新家” 

  8月9日,对村医柯尊宏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天。原来,当天是村卫生室搬“新家”的日子。这段时间,他一直为这件事奔波,乡亲们也跟着忙前忙后。虽然辛苦,但大家都打心眼里感到高兴。

  柯尊宏是商洛市洛南县保安镇八道河村的村医,1994年,他回到家乡接手了村卫生室。“当时的卫生室是两间破旧的土房,条件十分简陋。因为存在安全隐患,所以我只好把卫生室搬到家里。现在好了,我们又有‘新家’了。”柯尊宏说。

  为完善基层卫生服务网格,保障农村群众有地方看病,商洛市多措并举推进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市计划建设469个公有产权村卫生室,目前已建成投用160个,柯尊宏所说的“新家”就是其中一个。

  “这是第二次搬‘家’了,越搬条件越好。新卫生室有诊断室、观察室、治疗室等,往后群众看病就更方便了。”柯尊宏说。

  村医工作本就辛苦,对于大山里的村医来说更是如此。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柯尊宏出诊全靠两条腿翻山越岭。

  1997年冬日的一个夜里,柯尊宏被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是村里一个老人突然腹痛,小便困难,家属急忙来向他求救。柯尊宏火急火燎地套上衣服就去出诊。当时,到病人家要走3公里山路,还要过一条河。寒冬腊月,河面结了冰,柯尊宏多次滑倒,但每次他都爬起来揉揉膝盖,接着赶路。到了老人家里,他急忙帮老人止痛、导尿,等老人病情缓解后,他才安心回家。“从老人家出来大概是凌晨两点多,我一个人下的山。”回想起这段经历,柯尊宏至今心有余悸。

  村里的贾秋连老人70多岁了,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两个女儿常年不在家。柯尊宏经常去老人家里为老人做检查。老人一有头疼脑热,第一时间就会找他。“要不是尊宏,我这把老骨头也活不到现在。”这句话,老人逢人就说。

  行医近30年,柯尊宏用真诚赢得了村民的信任,而他的心里藏着一个期望。“如今基层医疗条件有了很大改变,国家对乡村医生的各项补助越来越多,我们的待遇也有了很大提升,我希望能早日解决我们的养老问题,让我们能够安心退休。”面临退休的柯尊宏坦言,这是他最大的愿望。

 

王勇(右)走访村里的慢性病患者。 

  提高待遇引人才 

  “婶儿,最近天气比较热,你要多喝水,多吃些水果蔬菜。”8月10日,村医王勇在出诊路上遇到患有高血压的沈秀琴老人时,不忘叮嘱几句。

  今年49岁的王勇是安康市汉阴县涧池镇西坝村的一名村医。“2007年的时候,村上之前的村医不干了,我就接下了这个担子。”从那时起,王勇就一直坚守在西坝村村医的岗位上,守护着村民的健康。

  王勇的父亲生前也是一名村医,一辈子在基层奔波,经历过“工作苦、收入低、待遇无保障”的艰难岁月。王勇觉得他比父亲要幸福很多。

  近年来,随着各项利好政策的推进,乡村医生的待遇、养老保障水平等都有了一定提高。

  对于乡村医生队伍发生的变化,王勇有着深刻感受:“我们现在都是镇卫生院的聘用职工,有统一的工作服。工资按月考核发放,还有各种补助,比以前的村医待遇好多了。”

  王勇的幸福感源于汉阴县为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所做的有力实践。为筑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2016年,汉阴县探索创新了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532”模式,着力破解乡村医生队伍有效监管难、待遇保障难、工作落实难的问题。在汉阴,镇村两级卫生服务体系实行行政、业务、人员、药械、财务“五统一”,建立工资发放、绩效考核、养老保险“三制度”,明确财务核算、法人地位“两独立”的工作机制,使乡村医生成为“正规军”。

  “以前我们都是‘单打独斗’,自从纳入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后,我有了归属感,干工作更有劲头了。”谈起身份上的转变,王勇喜上眉梢。

  为缓解乡村医生队伍后继无人的困境,汉阴县还做了新的尝试。“我们既要提升待遇留住现有村医,还得想办法吸引年轻力量。目前,我们与湖北省武汉市第二卫生学校签订了中医中专生培训协议,从本地户籍农村生源中招录了一批定向医学类中专学生,为全县定向培养后备村医,补充乡村医生的力量。”汉阴县卫健局局长张晓斌告诉记者。

  在新医改的10余年时间里,为织密基层健康网,我省各地都在努力尝试,创新举措。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巾认为,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我省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待遇保障、职业晋升等问题仍值得关注。另外,新的医疗环境、公众卫生需求也向乡村医生队伍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应着力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积极探索镇村一体化改革,盘活用好基层卫生机构现有编制资源,将具备执业(助理)医师的乡村医生纳入乡镇卫生院事业单位人员管理,与县域医共体改革同步,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让乡村医生成为更具吸引力的职业,进一步筑牢乡村振兴的健康基石。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