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党员时间银行”为志愿服务插上“智慧翼”

发布时间:2022-08-09 16:46 | 来源:共产党员网 2021年01月26日 18:11 | 查看:437次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以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为目标,以“多方共举、服务共通、利益共享、社群共融”为理念,以“互联网+”为手段,创新打造“党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结合单位党组织向属地镇(街)报到并开展服务、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并开展服务等工作,构建线上线下党群服务体系,通过以时间币为媒介,实现以服务换时间币、以时间币换服务的服务交换行为,确保志愿服务精准化,为全面构建“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形成推进社会治理的强大合力。

南沙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根据自身行业、岗位特点、专业特长等实际,积极参与基层组织的各类志愿公益服务。据统计,自2018年6月正式开展“党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活动以来,截至2020年12月,南沙区已有1008个党组织和1.2万名在职党员在“党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注册成为会员,通过平台完整记录了全区各支部近2.8万人次的党员开展的1767场志愿活动,共服务群众约9.9万人次,累积时间币196904.5枚。

建立“五项机制”

开辟党群服务新路子

南沙区“党员时间银行”以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引领,打造“互联网+社区服务”模式,推动社区服务供给侧改革,通过购买运营管理服务的方式,启动“南沙党员时间银行”项目,建成以时间存储交换为核心,以时间货币化为媒介的第三方时间存管平台,将居民需求与党委政府、社会、社区、党员、居民资源精准链接,打造具有南沙特色的城乡社区服务一体化模式。

建立线上线下联动的运行机制。南沙区在线上端依托“党员时间银行”,利用互联网+社区服务的平台优势,开发“党员时间银行”模块,开通微信公众号,开发“时间银行”移动客户终端,形成了网站、媒体、移动终端全覆盖的志愿服务平台,建立了以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化服务网络,实现线上服务交换,为居民收集需求、对接党员进社区服务、记录服务过程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方式。在线下端,南沙区内全部党员注册成为“党员时间银行”会员、所有支部注册成为“党员时间银行”团体会员,利用区内各级党群服务中心(站)、时间银行站点、长者爱心食堂配餐点等,为居民需求对接提供服务支撑,形成线下支撑、线上服务的服务网络。居民可通过电脑、手机、平板、自助智能终端,或线下当面与工作人员联系,发布各类需求。南沙区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真正实现“网络联通、应用融合、信息共享、响应迅速”的服务信息化,把服务送到居民指尖,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党组织、党员进社区服务体系。

建立以党员为主体的多元参与机制。南沙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注册团体会员或个人会员,作为社区服务的发起者、组织者、参与者,进行资金资助、物资捐赠、任务发布、服务承接等。南沙区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同政府的资源整合优势、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社会组织的群众动员优势结合起来,形成多管齐下、全民参与的强大合力,不断增强基层治理的整体性、协同性。

建立完善的服务需求采集处理机制。南沙区在“党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上设置建议留言箱,各个镇街的居民不论是否注册会员都可以使用这个功能在平台上向各镇街或者组织部的账号反馈留言。党员根据收到的留言反馈策划活动或参与服务,更加贴合基层群众的需求,活动形式创新多样,使党建服务落到实处。

建立志愿服务的工作制度及评估机制。南沙区成立“党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小组,每月统计区内党组织及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情况,2018年6月创设至今,共编印“党员时间银行”工作月刊24期。南沙区每年对全区各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参与“党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进行系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党员评优评先、民主评议党员、干部选拔使用等。

建立志愿服务的激励表彰机制。南沙区每年对党员服务次数及获得时间币数量进行统计,根据统计情况及服务的质量评价反馈,对优秀党组织及个人进行表彰,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活动的全面开展,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党员、群众、企业积极进社区开展各类志愿公益服务。

锚定“五化目标”

摸索党群服务新模式

南沙区通过搭建“党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有效打通了党群沟通联系的桥梁,促使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服务联络群众,主动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实现党员志愿服务真实化、精准化、专业化、公益化、智能化。

党员志愿服务真实化。南沙区“党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与党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等高度融合,单位党组织向属地镇(街)报到并开展服务、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并开展服务的全部过程自动记录在系统上,并永久保存,多向互动有利于促进组织功能的优化与实现。南沙区以信息流带动工作流,在社区党组织发起活动、在职党员参加活动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数据化管理,数据公开透明,工作有迹可循,考核有据可依。

党员志愿服务精准化。南沙区变传统给予式帮扶为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帮扶对象、社区群众通过平台提出服务需求,平台按要求进行推送,党组织、党员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特点和时间自主承接,服务过程系统自动记录。居民群众也可根据自身需求在平台上定制如剪发、送餐、健康检查、陪护等服务,变主观给予为需求导向,让志愿服务落到实处。

党员志愿服务专业化。南沙区“党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随时、随地、随心参与社区公益服务;坚持“业务布局到哪里,基层服务覆盖到哪里”的工作思路,强化志愿服务进基层;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根据自身行业、岗位特点、专业特长等实际主动承接任务,正确处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与日常工作的关系,实现“两不误、两促进”。

党员志愿服务公益化。南沙区结合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并开展服务活动的相关要求,根据社区治理、管理、服务的需求,发挥区内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推动发展方面的先锋模范作用,以深化“党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为桥梁,实施“党员助圆梦”工程,通过“寻梦”“揽梦”“圆梦”行动,共同完成群众“微心愿”,回应群众期待、解决群众诉求。

党员志愿服务平台智能化。南沙区着手打造网站、媒体、移动终端全覆盖的“党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线上形成了以网站和手机APP为主体,微博、公众号为辅助手段的全覆盖服务平台;线下建立社区服务体系,形成线下支撑线上的党员志愿服务网络体系。

实现“五个更加”

取得服务新成效

南沙区“党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推动“双报到”工作精准化、服务智能化。南沙区“党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记录显示,自开展在职党员回社区报到工作以来,南沙区共有1.2万名在职党员到33个社区报到,1.61万人次在职党员参与开展垃圾分类、疫情防控、养老送餐等各类型服务活动821批次,服务人数7.9万人次。全区9个镇(街)共接收报到党组织143个(市级单位20个,区级单位123个),其中机关单位69个、事业单位34个、国企25个、“两新”组织11个、其他单位4个。南沙区借助“党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以信息化手段助推“双报到”工作落地落细,基层党建服务群众取得新成效。

双向对接需求,服务更加精准。与形式单一、难以追溯的传统社区服务相比,南沙区“党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利用线上线下联动的技术优势,有效汇集服务资源、服务项目、服务提供方和服务对象,使服务供给和服务需求实现点对点的精准对接:区内村(社区)居民群众通过平台线上提出服务需求、定制服务内容;单位党组织结合职能特点、在职党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时间,在平台上自主选择承接任务、开展活动。党员志愿服务由传统的主观给予变为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实现志愿服务更加精准、效益更高。

动态记录服务活动,工作更加透明。南沙区通过“党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可以清晰记录群众服务需求清单,党组织、党员的志愿服务承接和活动情况,群众对服务的反馈等志愿服务的全过程和结果,党组织、党员服务过程全流程可查,实现志愿服务过程信息化管理。

积累志愿服务时间币,效果更加显著。南沙区“党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可以完整记录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开展服务的次数和积累时间币数,通过倡议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将志愿服务所获取的全部时间币,统一捐赠给有需要的困难群体,群众可以利用时间币再次兑换服务,实现志愿服务结果的二次利用,推进党员志愿服务公益最大化。

做好需求调度,呼应更加顺畅。通过“令行禁止、有呼必应”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南沙区对暂未承接的群众需求,调度附近党组织、未完成年度服务次数的党组织承接,确保需求不落空。在疫情防控期间,南沙区内各社区发动在职党员收集居民“需求菜单”并发布在平台上,按需购买日常用品或认捐干粮包、娱乐包,采购后统一送到居委会,并组织在职党员送到居民家中,得到了居民群众的普遍好评。

强化结果运用,考核更加精准。南沙区“党员时间银行”志愿服务平台可以完整记录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开展服务活动的次数,每年通过对各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参与活动的次数、内容进行统计,评选年度南沙区“党员时间银行”优秀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营造“双报到”工作良好氛围。同时,南沙区把“双报到”开展情况纳入机关绩效考核中机关党建工作评分项目,作为民主评议党员、推荐参评先进党组织、星级党支部和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奖励的重要依据。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