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06 14:4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2-06-01 | 查看:3540次
结束了助学款集中发放和学生家访,莫色小兰骑着电动车,回到了越西县城外的姐姐家中,已是晚上9点半了。这一天,她为163名贫困学生发放了21万多元助学款。
莫色小兰。图片来源:封面新闻
求学路上种下爱心的种子
莫色小兰1985年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河东乡新普村的一户贫困家庭,是吃玉米、土豆长大的孩子。
父亲的重病让莫色小兰的哥哥姐姐相继辍学,为给莫色小兰凑学费上学,父亲舍不得看医生,母亲起早贪黑地干农活,四处借钱给她交学费。
没鞋穿就光脚上学,没书包就用母亲缝制的布口袋,“很多次我也想辍学,但父亲坚决不同意,他告诉我,我是家里的希望,要好好读书,用知识摆脱贫穷。”
在越西县大花乡瓦尔村,结束家访的莫色小兰(左一)同家长和学生道别。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1999年5月,父亲去世。“他在去世前还曾叮嘱过我妈妈,就算是卖掉家里的田地都要供我读书。”
父亲的话和母亲的辛劳,一直激励和支撑着莫色小兰。在濒临辍学时,学校、老师、同学和社会爱心人士也向她伸出了援手。最终,莫色小兰顺利读完高中,考入绵阳师范学院。
2008年“5·12”汶川地震后,刚大学毕业的莫色小兰报名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绵阳三台县参与了灾后重建工作。
一年服务期满,她选择回到家乡做一名教师。“家乡养育了我,我想为家乡的发展尽一份力。”
“再难也要把每一分助学款用到孩子身上”
越西县地处大凉山腹地,曾经是全国贫困县。2009年回到家乡后,看着家乡的孩子仍然像自己小时候一样,因家庭贫困在学习路上举步维艰,莫色小兰萌生了爱心助学的念头。
一开始,莫色小兰拿出自己的部分工资购买学习用品帮助班上的贫困学生,之后,又通过联系爱心人士向贫困学生捐赠书包衣物。但她发现,自己的收入本就微薄,外界捐赠的物资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孩子上学的困难。
在越西县西城中学,莫色小兰(左二)和学生在操场上散步。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没鞋子、没书包,孩子们至少可以像我过去一样打赤脚、背布包,但没有在校的生活费等,孩子们才是真的无书可读了。”
不了解贫困学生和他们家庭的真实状况,做好爱心助学就无从谈起。莫色小兰购买了电动自行车,远的地方就自费乘车,近的地方就骑车,几年来,她已经骑坏了3辆电动车。
“基本只能利用上班前和下班后的时间走访学生,所以骑车和走路都着急了一点,经常摔跤。”尽管谈起来的样子毫不在乎,仅在2019年,莫色小兰就因骑电动车摔过两次,她打着石膏、带着腿伤,用4天时间为5个孩子找到了爱心资助。
2020年,新学期已经开学两周,从河东乡中心小学毕业的沙马友吉木却因为家庭贫困没有按时升学,她的小学班主任刘华丽赶紧联系莫色小兰求援,莫色小兰又急忙找到西城中学,并自己垫付了1500元的助学款。西城中学校长冯道良听闻后也拿出了500元,并表示以后助学款外,不够的费用都由他来帮助。
“这些钱用于学生的生活费开支,我会帮助她找到爱心人士,但如果一直找不到,我就一直垫着。”莫色小兰说。
莫色小兰每个月工资只有3300元,由于没有参加专门的慈善组织,爱心助学产生的家访路费、信件邮寄费、助学款提现手续费等都是自己承担,为了省钱助学和养家,她几乎不买新衣服,只穿朋友和同学送的二手衣服。
扶贫路上爱暖乡间
平时,莫色小兰还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她教授8个班的生物,一周16节课。“有时候啃一口馒头就得继续下午的三节连堂。”
2018年,学校选派对口帮扶大花乡瓦尔村的驻村工作队员,莫色小兰又踏上了驻村扶贫之路。
驻村工作期间,她和驻村工作队围绕“户三有”和“村七有”补短板、强弱项。2018年,瓦尔村顺利通过脱贫验收,近90名幼儿进入“一村一幼”教学点接受学前教育,140户贫困户住进宽敞明亮的安全住房,480户农户有了安全饮用水……
在走村入户详细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时,她最关心的就是贫困户子女的入学情况。
在越西县大花乡瓦尔村,莫色小兰(左二)到学生巴久木且(左一)家中家访,了解孩子的近况。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15岁的巴久木且是村里贫困户巴久尔古日的大儿子,因上小学时生重病,家里欠下了一大笔债。为了还债,也为了供养自己和两个弟弟上学,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三兄弟跟着奶奶生活。
“爸爸妈妈挣钱很辛苦,奶奶年纪那么大了还要照顾我们,很不容易,我不能辜负他们。”懂事的巴久木且每次考试在西城中学八年级1600多名同学中排名总是靠前。
看着他每天几乎废寝忘食地认真学习,莫色小兰却有些担心:“孩子的想法可以理解,但老师和大人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了助学款之后,家里经济压力没那么大了,你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莫色小兰从包中拿出一本助学金领取表,认真地填写好后让巴久木且签字并按上了手印,“以后南京的田叔叔每学期都会给你1200元助学金支持你上学,你要自己写好感谢的话寄给他好吗?”
“有的爱心人士几天就能联系上,有的则要等几个月,但为了大凉山的下一代能书写和祖辈不一样的人生,所有的困难都阻挡不了我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莫色小兰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