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中国儿童中心40年发展之路综述

发布时间:2022-06-01 16:49 | 来源:中国妇女报 2022年05月30日 第1版 | 查看:761次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陈若葵

1982年,中共中央书记处第155次会议研究决定,在北京官园筹建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和少年发展中心;

1995年,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时期,为适应形势需要,中国儿童少年活动中心和中国儿童发展中心合并,组成了中国儿童中心;

2012年,中国儿童中心实验幼儿园以应用研究、实验创新为鲜明特色,建设成绩斐然,荣获“全国青年文明号”,三十而立的中心被评为“首都文明单位”;

2014年、2015年,中国儿童中心连续组织开展“童心共筑中国梦 改革奋进我同行”“童心接力中国梦 中华文化我传承”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少年追逐美好梦想,了解传统文化,关注国家发展进程;

2019年,0~3岁儿童家庭养护支持中心在中国儿童中心建成,成为国内早教的典范,学前教育的标杆;

2020年的“六一”儿童节正值全国抗疫特殊时期,中国儿童中心发起“携手战‘疫’共庆六一”云祝福活动,20多个驻华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借此向世界少年儿童传达真诚祝愿,开辟了中国儿童与世界儿童云上交流的新窗口;

2021年6月,我国校外教育系统第一家家长委员会建成,成立了家长学校,打造家庭教育示范园区,推动、指导各地家庭教育迈上新台阶;

……

从1982年至2022年,中国儿童中心已历经4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儿童中心成立于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是党的儿童事业发展历程中具有标志性的大事件。中心40年的发展,是党领导儿童事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缩影。40年来,中心得到了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与扶持。邓小平同志为中心题写了园名;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中心“六一”活动等题词、致贺信、莅临指导,向孩子们祝贺节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少年儿童,高度重视少年儿童事业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校外教育缺一不可。作为中国校外教育的领军,中心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各项教育活动全过程、各环节,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引领广大少年儿童听党话、跟党走,身心健康成长。

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实现立德树人

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妇联儿童部和中国儿童中心共同发起的“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他人”全国校外主题教育活动,即“双有”活动,自1988年起,中心作为承办方,与主办方协同,坚持育人为本、以德为先,每年策划一个主题,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设计形式多样,少年儿童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好玩中,悟出做人做事的道理,学到科学文化知识,润物无声地实现理想信念、品德教育,提升少年儿童的综合素养。30多年来,“双有”活动带动了全国几百家校外教育机构,累计超过2亿人次少年儿童参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少年儿童抓起。为此,中心将“双有”活动与培育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紧密结合,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紧紧围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拓展“双有”品牌。

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童心向党 颂百年辉煌”“双有”主题教育活动突出“红色育人”底色,在全国100多家校外教育机构蓬勃开展,数百万儿童积极参与。其中的品牌活动——“童鞋奔跑”全国少年儿童公益行动吸引全国42家单位参加,获捐总计315166.1元,爱心善款用于为有需要的小朋友购买运动鞋、玩具、图书。河南省内黄县特殊教育学校孙正兴、张志超同学收到童鞋后给组委会写来感谢信,“非常感谢你们捐赠了新运动鞋,让我们不再穿破鞋子跳绳、打篮球、跑步……”“童鞋奔跑”全国少年儿童公益行动始于2012年,至今平均每年吸引超过20万少年儿童参与,累计已向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捐赠6万余双童鞋。

2021年“六一”期间,中心还携手西藏妇联等单位共同开展了“少年儿童心向党”西藏儿童北京研学活动,22名西藏拉郊乡孩子见到了梦寐以求的首都北京。他们参加了“童心向党幸福成长”“六一”主题游园活动,和北京的小伙伴们一起体验旱地冰壶、VR滑雪机,在闯关游戏中“重走长征路”。到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仪式后,12岁的尼玛拉宗说:“我经常在学校做国旗下演讲,下次我一定把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的感受分享给所有人。”10岁的西洛丹增临走时说:“我的妈妈是共产党员,我喜欢大海,我长大后要当一名海军,为祖国守好边疆。”

建教育实践基地,在体验中塑造儿童健康人格

活动育人是校外教育的优势。中心建设“德润童心”教育实践基地,通过活动润、兴趣润、文化润、环境润、协同润,在培养儿童兴趣爱好的同时润泽他们的心灵,发挥兴趣小组活动的育人价值。

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是“德润童心”教育实践基地的一大特色。为了从小培养少年儿童的劳动意识和习惯,中心连续三年联合其他城市同步开展了全国少年儿童“劳动美·丰收乐”主题公益活动。在2021年的活动中,孩子们尝试在手动织布机上织布,从仿真小牛妈妈身上挤奶,玩科普游戏认识了丰富的食材、了解其营养价值,拓印喜欢的花草树叶……这些寓教于乐的活动把孩子们带入一个可看、可玩、可感知、可体验的原生态人文空间,他们尽情地享受着新奇的体验,释放天性,感受丰收的喜悦、劳动的快乐,对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精神也有了些许领悟。一个小女孩兴奋地说:“第一次见到这种藤编的小筐,太喜欢了!忍不住亲手装两筐土豆,用扁担挑起来走几圈……”

全国少年儿童生态道德教育计划项目始于2008年,是“德润童心”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绿色土壤与绿色种子计划”注重培养儿童亲自然力,项目组向社会发布的“儿童亲自然的50件事”,如鼓励儿童在淋雨,打雪仗、捡石头、爬树、生火、挖沙子、听风声等体验活动中了解自然,由此生发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怀。项目倡导全社会重视儿童与自然的互动,推动自然教育的普及。项目在全国推广,与当地特色及其他教育形式有机融合,如新疆儿童发展中心以当地代表性树种胡杨设计活动,北京市西城区少年宫带领儿童探寻老四合院内的生态地图,更多机构则将目光转向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探索名副其实的“自然教育”。

此外,基地还举办党史故事会,建设小英雄雕塑园,创编优秀红色歌谣,举办儿童红色研学旅行等活动。中心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美德融入艺术、体育、科技的课程,实现不露痕迹的教育。特别是“双减”政策出台后,中心丰富课后服务个性化需求,延长开放时间,助力解决中小学校“课后三点半”难题。每年开设100多个兴趣培养项目、招收2000余个班次,超过5万人次儿童从各类兴趣培养项目中受益。

中心倾心打造的国内第一家融合国际先进儿童博物馆教育理念的儿童探索馆,遵循“动手做、玩中学”的教育理念,提倡孩子们“自由活动,自主参与,自我探索,动手动脑,学会发现”;鼓励孩子“全感官学习,让他们放开手脚去触摸实物,感知世界,体验感悟,快乐成长”。

中心还创办了以4~14岁儿童为主体的俱乐部——童乐汇,在全国发展近1万用户,近2000人社群,每年开展各类活动近百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心开展了“不寻常的假期时光”“我和我的祖国”等线上主题教育活动,丰富了小朋友们的居家防疫生活,深受欢迎。

开展基础理论研究,推动指导家教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要统筹协调社会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设立于中心的全国妇联家教指导中心(以下简称家教指导中心)聚焦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构建等问题,展开专题研究。承接了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构建家庭教育中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机制和实践研究》等30多项调研;为制定出台《全国家庭教育指导大纲》、《关于指导推进家庭教育的五年规划(2016—2020年)》、家庭教育促进法等提供理论依据及决策咨询。同时,建立家庭教育研究实践基地和学术交流平台,研发家庭教育指导者专业标准,开发教材和课程等。截至目前,已在全国建成31家家庭教育研究与实践基地,形成“省、市、县”三级基地网络,累计受益家长数百万人次。

中心协同推进家校社共育。围绕“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目标,实施“家校社共育好儿童”家庭行动计划,打造家庭教育示范园区,把家教“课堂”讲到社区,把家教服务送到家庭,家校社同频共振,形成育人合力。

近年来,3岁以下婴幼儿家庭“无养育方法”“无人照护服务”“无育儿指导”的“三无”问题日益突出。中心于2019年建立0~3岁儿童家庭养护支持中心,打造集亲子活动、托育服务、入户指导、社区公益活动、智慧家长工作坊为一体的“一站式”家庭养护支持服务。通过一对一指导、养育示范、机构照护、科学育儿理念的传播等方式,让家庭照护难题在“家门口”全部解决,形成了0~6岁托育一体化教育服务模式。曾经接受过“小脚印”儿童早期发展项目的“85后”妈妈田雨,把老二送进了中心的小托班,再次享受到国家“幼有所育”的好政策。

据了解,仅2021年上半年,0~3岁儿童家庭养护支持中心就为周边300多个家庭提供了指导服务、举办8次智慧家长工作坊以及上百人次家长咨询和指导服务。目前,“一站式”婴幼儿照护服务已在保定、宜昌、青岛等多地展开,2020年该中心获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综合示范基地。

社会是大课堂,生活是教科书。校外教育是大教育三足鼎立之一足,它所提供的丰富多元的儿童学习资源和发展路径,必将更好地助力广大少年儿童厚植爱党爱国情怀,在祖国大家庭里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