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28 11: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9/12 | 查看:432次
杜安东,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双湖县中心小学教师。2019年10月,杜安东入选“中国好人榜”。
平均海拔5000多米,空气含氧量只有内地的40%,全国海拔最高县——西藏那曲市双湖县被称为“人类生理极限试验场”。恶劣的自然环境令很多人望而却步,来自山东的杜安东和曹晓花夫妻却扎根于此,坚守三尺讲台十多年。
杜安东(中)和学生们在一起。图片来源:新华网 记者 周锦帅摄
一路向西,带着爱情逐梦高原
双湖县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人口仅1.4万余人。坐落于县城的双湖县中心小学,是附近四个乡镇唯一一所完小,方圆100多公里范围内的孩子大都就读于此。
10年前,20多岁的杜安东、曹晓花离开家乡山东济宁,辗转八千里地,在这里开始了逐梦高原之路。
杜安东和曹晓花是同乡,在新疆大学就读期间相识相恋。从小就梦想成为教师的杜安东,看到西藏公开招聘教师的信息。经过商量,两人一同报考了那曲市的教师公招。2009年3月,杜安东和曹晓花到双湖县中心小学报到。
杜安东和学生们在一起。图片来源:新华网 记者 周锦帅摄
“最大的困难不是高原反应,而是语言。”杜安东说,牧区孩子的汉语水平普遍较低,而他们两人都不懂藏语。
10年来,杜安东和曹晓花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教学成绩名列前茅。“我带的五(3)班上学期汉语课平均分是82.3分!”杜安东自豪地说。
杜安东和学生们在课间做游戏。图片来源:新华网 记者 周锦帅摄
2009年,杜安东和曹晓花在双湖领证结婚。“现在二宝都一岁多了。”杜安东说,“我欠她一个婚礼,哪怕一个简单的。”
“作为教师,我们离不开这些孩子。”曹晓花说,“我们的爱情早已融入对藏族孩子的亲情里。”
亲子难聚,做藏族孩子的爸妈
晚上8点多,双湖的天依然敞亮。
曹晓花推开职工宿舍的门,拿出一把椅子和一把凳子放在院子里。“来吧!就在这儿,有什么不懂的老师给你讲讲。”她招呼着13岁的次仁桑珠补课。
曹晓花在为学生上课。图片来源:新华网 记者 周锦帅摄
由于路途遥远,双湖县中心小学438名学生一半多在校寄宿,不少学生一个学期才回家一次。杜安东、曹晓花既当老师,也做父母。
夜里带生病的学生去医院,周末带学生外出购置生活用品,帮学生洗头、洗衣服。“这里冬天气温常常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看着学生洗衣服的小手冻得红通通的,就忍不住自己来。”曹晓花说。
曹晓花和自己带的六(一)班学生们在一起。图片来源:新华网 记者 周锦帅摄
杜安东和曹晓花细心照顾藏族学生,而他们的两个孩子,长年寄养在七八千里之外的山东老家。9岁的大儿子由杜安东的父亲孤身一人照顾,1岁多的小儿子由杜安东的妹妹帮忙照顾。
夫妻两人宿舍的摆设十分简陋,但宿舍墙上张贴的A4纸黑白照片格外显眼,上面是他们的孩子和家人。
杜安东(左)和曹晓花在职工宿舍接受采访,背后是黑白打印A4纸组成的“照片墙”。图片来源:新华网 记者 周锦帅摄
“平时和孩子交流主要靠微信。特别怕接到家里的电话,因为不是大事,家里是不会给我们打电话的。”说起孩子,曹晓花不禁流下了眼泪。
坚守双湖,践行教师的初心使命
2010年4月18日,杜安东接到母亲的电话:“儿子,我快不行了,你能不能回来一趟?”
辗转乘坐大货车、皮卡、火车、大巴,四天后,杜安东回到了家,却终究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那四天四夜,眼睛几乎没有合过,眼泪几乎没有停过。”杜安东说,“以前不觉得工作地点远有什么问题,但那一次,距离狠狠惩罚了我。”
10年过去,远离故土与亲人的杜安东和曹晓花,带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带了个遍,仍然没有离开双湖。
杜安东说:“再艰苦的地方总要有人坚守。我来双湖的时候,妈妈就勉励我,年轻人不要怕苦,教书育人是大善事。”
曹晓花(右)在职工宿舍工作,杜安东在吸氧。图片来源:新华网 记者 周锦帅摄
2015年,杜安东被诊出室性心律失常,医生建议他“尽快离开高海拔地区,否则很危险”。杜安东一度打算调离,但随着身体好转,他选择继续留在双湖。现在,杜安东晚上必须吸氧才能入睡,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坚守双湖的信念。
双湖县中心小学校长次仁德吉说:“他们有不错的学历,在内地也能找到不错的工作。但他们天性乐观,热爱西藏,扎根双湖,特别不容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杜安东为孩子们讲授古诗。图片来源:新华网 记者 周锦帅摄
2018年,杜安东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谈起坚守双湖的原因,他说:“和学生在一起就是我作为教师的初心,让学生成长成才就是我作为教师的使命。相比其他地方,双湖的孩子更需要教师。”
(中国文明网综合新华社报道 记者张京品、周锦帅、格桑边觉 实习编辑 李佳琪 责任编辑 陶恒)
快评
杜安东夫妻俩朴实的话语、平凡的行动,完美展现了与其苦熬消耗生命、不如苦干燃烧青春的那曲精神,他们也正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活例证。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