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3-25 11:40 | 来源:中工网 2022-03-24 11:27:49 | 查看:3520次
“把工业生产和商业交易模式带到农业中去。”这是中山市劳动模范、中山市卉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梁申华的初心。2011年,在外打拼多年,已经拥有规模化生产工厂,年稳定收入近200万的梁申华,回到家乡中山横栏开办花场,用了7年时间,他从“门外汉”成为拥有13项专利的专家。
梁申华介绍风铃木的培育过程 段松连/摄
“当时的横栏花木市场没有交易合同,货款往来没有票据,全靠口头承诺、道德约束,时常出现花木拉走后几年都收不到货款,为了规避风险,花木交易只能被迫限定在熟人圈子。”梁申华一方面创新产品,一方面规范交易流程:“我要用ISO9001工业生产模式来打造花木基地,引导花农用工厂生产产品的规范方式来生产花木。”
有了规范的市场交易,还得有良好的产品供应。“当时我们收到云南高速公路需要6万多株垂叶榕,但在中山找了15个花场(苗木种植场),才基本找齐,而且规格参差不齐。”梁申华感觉规范化“生产”刻不容缓,他按照自己经营工厂的模式,以订单式生产的方法,先垫钱交定金给种植户,并对他们提出不同的“长宽高、修剪弧度”等要求,同时配备师傅上门指导。“这等于我们给花木产品画出了生产‘图纸’,并给生产车间配了‘工程师’指导,种植户只要按‘图纸’生产,就能保证收苗,让种植户没有任何后顾之忧。”梁申华回忆这些时,仍然难掩那份成就感,“40天干成了600万的项目。”通过品质规划,苗木市场价格增加了5%-10%。
2015年,横栏花木产业基地迎来了第一次交易寒冬。梁申华又想出了“前店后厂”的生产模式,提出做精品区、办展览。“当时种植户都不敢以‘精品’自称,害怕产品质量上不去,配不上精品的称号。为什么人家行,我不行?”在这样的激励下,梁申华将39.8亩土地分成70多块,种植了500多个品种,以物业管理的模式,一块300平方的场地按每月500元的价格收取管理费,一年下来,租户支付的租金最多才1万多元,这种模式很快就吸引了70多名种植户加入。精品区品牌做出来后,他又大胆地办起了“展览”。2017年10月28日,横栏镇第一届花卉博览会开幕,让横栏花木行业很快在业内“打出”了名堂,行业订单量迅速增长。
2018年,梁申华带头成立横栏首个花木企业研究院,专心研究新品种。他投入800多万元研究风铃木,做成风铃木种质资源库成了他的终极目标,中国有42个风铃木品种,种质资源库基地就有41个。为了让风铃木水土服,他不遗余力地亲自拜访专家,聘请大学教授做导师,每周末亲自下试验地现场学习。在他的办公桌上有三本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从“门外汉”到专家的过程。目前,该公司拥有的13个专利,其中有11个是风铃木,“最近在研究紫花风铃,预计今年可以出产,期待培养出风铃木一年开两次花。”梁申华说,“只有精品化,标准化,花木市场就永远都不缺客户。”
(据南方工报消息 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 段松连 通讯员 黄展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