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志愿者的心理“急诊医生” (图)

发布时间:2022-02-22 16:37 | 来源:中工网 2022-02-22 10:20:36 | 查看:2261次

冬奥志愿者在假期远离家人,无暇顾及学业和生活,要高质量地完成大强度的志愿服务,部分人还要接受闭环管理,时间长了难免出现心理波动。为了帮助他们尽快调整心态,北京交通大学组建了一支冬奥心理保障工作团队,为志愿者及时开出心灵药方。

  北京交大此次派出近700名冬奥志愿服务人员,服务于国家体育馆赛会运行,以及五棵松体育馆、冰立方体育馆、国家速滑馆场馆周边点位。他们在一线奋斗,该校学工团队则做好后勤保障,心理服务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张驰在给志愿者们做心理辅导

  冬奥心理保障工作团队共有10余名成员,由北京交大心理素质教育中心副主任张驰担任负责人。团队在学校和驻地同时工作,面向重点人群进行心理宣传、心理咨询、心理干预等服务,保障志愿者的心理健康。

  张驰从事高校心理咨询服务近20年,参加过2003年非典、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项目的心理危机干预,有着丰富的心理服务经验。他将冬奥心理保障团队分为心理测评组、宣传教育组、咨询服务组、危机干预组和朋辈保障组,根据志愿者工作的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

  “赛事工作期指的是冬奥会举办的这两周,这段时间志愿者工作节奏快,加之天寒地冻,各种不确定性极易导致志愿者出现心理问题。”张驰说。考虑到志愿者每天奔波于赛场内外,出现心理问题时无暇寻求帮助,他就主动出击,带领5个小组分别开展志愿者心理测评、举办线上心理讲座或心理干预、开通冬奥志愿者咨询热线、发现解决志愿者心理危机、在特定时期推出情绪支持陪伴团体等活动,为志愿者的心理“把脉”,并及时对症下药。

  由于志愿者来自不同学校,对于在测试中有情绪反应的学生,张驰先安排驻地访谈,再转告其所在学校的心理教师,请对方跟进帮助。同时他招募了120名冬奥志愿者,以便及时发现同伴的心理问题并提供帮助。

  在张驰的主持下,冬奥心理“光芒计划”启动。志愿者们在驻地的电梯间贴上海报,以同伴的视角温情诉说“责任”“友情”“陪伴”“理解”等主题,为彼此加油打气。此外,精心安排的运动、养生等讲座,有效引导志愿者调整生活规律,增强活力,预防心理疾病。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心,驻地每天都安排老师在志愿者从驻地出发和回来时在一旁接送,无论早晚,志愿者上下车时都能看到老师高举的手牌和关切的眼神;平时走在路上遇到时,老师也会和学生聊上几句。“总是问候,常常安慰”增强了学校与志愿者的情感联系,也让志愿者知道自己不是孤身作战。

  在与志愿者的接触中,张驰发现很多人都面临志愿服务与学业、就业如何协调的问题,大部分人会适度安排好时间,自己调节心态,也有人在压力下出现焦虑、失眠等症状。“这些情绪属于非正常事件下的正常反应,我们介入时,要看其是否超过正常的度,是否影响团队。”他总结出心理干预五步法:评估心理危机、处理情绪、找到问题根源、带出希望、长期支持,并将之应用在实践中。

  “老师,我忙着做志愿服务,论文一直没有进展,心里着急,脸上起了很多痘痘,晚上还睡不着觉。”一个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学生在心理测试中写下自己的问题。看到她的求助,张驰找到她交流,通过倾听她的宣泄,逐渐发现她焦虑的根源来自家庭,是父母的过高要求加上工作的劳累激发了她的焦虑反应。经过两次心理咨询,这个学生充分倾诉了烦恼,张驰再适时提出舒缓压力的建议,对方逐渐放松下来,告诉张驰自己的情绪好多了,会坚持完成服务,待赛事结束后全力投入论文撰写中。

  “人处在情绪中往往想不到方法,我们团队就像是心理科‘急诊医生’,要帮助其找到千头万绪中的核心点,建议其做哪些事来缓解情绪,学会求助别人、调整自己、树立信念,重新找回动力,有的还需要长期关注。”看到志愿者完成心理咨询后重新露出的笑脸,张驰团队就会非常欣慰。

  (据北京市总工会客户端消息 劳动午报记者 任洁)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