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11-07 09:01 | 来源:中国选举与治理 2005-10-25 11:12:55 | 查看:915次
——从“一五”到“十一五”:十一个“五年”档案
“五年计划”是我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除1949年10月━1952年底为中国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到目前全国共编制了10个“五年计划”,一个“五年规划”。
“一五”计划(1953━1957年)
这几年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并基本完成了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一年实现,全国国民生产总值达1639亿元。
“二五”计划(1958━1962年)
“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0.65%,国民收入下降了14.5%。主要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继续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二五”计划在制定和执行中出现了严重的冒进倾向。1960年9月,中共中央提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为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创造条件。
“三五”计划(1966━1970年)
“三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农轻重的顺序进行安排的,大力发展农业,相应发展国防、基础工业、文教等事业。尽管“三五”时期绝大部分经济指标完成了计划,但盲目追求高速度、高积累为以后的国民经济大发展设置了障碍。
“四五”计划(1971━1975年)
“四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7.76%,1972、1973两年国民经济形势有所好转,1973年各项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和突破了计划,并且是“一五”计划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一年。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五五”计划提出后三年(1978-1980),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五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7.84%,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8.1%。
“六五”计划(1981━1985年)
“六五”计划期间继续贯彻执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为“七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创造更好的条件。“六五”期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大幅度增长,平均每年增长10%左右。
“七五”计划(1986━1990年)
“七五”期间坚持把改革放在首位,着力提高经济效益特别是提高产品质量,努力保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改善人民生活。“七五”期间,国民经济每年平均增长7.9%。
“八五”计划(1991━1995年)
“八五”期间,提前5年实现了经济总量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11.8%。“八五”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九五”计划(1996━2000年)
“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确定为: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进行了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这是第一个中长期计划。
“十五”计划(2001━2005年)
“十五”期间宏观调控的主要预期目标分别是: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国际竞争力增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完善。
“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
“十一五”规划要求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将突出六大重点: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切实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本刊记者 蒋海洋 曹钰 编辑整理)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