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余:纤纤毫发绣丹青 针针锦丝绘人生(2图)

发布时间:2022-01-10 17:53 | 来源:中工网 2022-01-08 10:14:47 | 查看:425次

在江苏东台有一种千年流传的独门技艺,它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被赞为“天下一绝”,它就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地理标志集体商标”的“东台发绣”。

  东台发绣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民间艺术的瑰宝,深受中外友人的喜爱。发绣,顾名思义,以发代丝,以针代笔,与其它刺绣种类一样,发绣融书、画、印、绣、裱、刻等诸多工艺艺术于一体,用少女30厘米以上的优质头发作为原料绣制而成,作品清新雅致、柔韧不腐、永不褪色,畅销海内外。近期,东台发绣被评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东台发绣界,陈伯余是大师,也是名师。60多岁的陈伯余从事发绣绘画设计及工艺制作已有40多年。梅花香自苦寒来,陈伯余从小喜爱绘画,有着良好的绘画基础,经过刻苦钻研,成为发绣界的“大咖”,先后荣获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盐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继承人、江苏省劳模、江苏省制造工匠等荣誉称号。

  精益求精练就绝技绝活

  1978年,当时的东台工艺品厂来了位相貌平常的小伙子,他就是年仅19岁的陈伯余。在厂里,他先师从当地著名的人物画家张长江,两年后又跟国内著名画师顾青蛟学习设计。他虚心请教、勤学苦练,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拜师学艺回到厂里的设计室,陈伯余吃住都是与绣工师傅们在一起,一干就是8年。当时他设计的发绣作品不仅有人物画、山水画,而且有花鸟、动物等,内容丰富多彩,精品迭出,备受人们欢迎。他对于发锈工艺中的配色、勾绷、刺绣和装裱等,也是样样精通。1986年,东台工艺品厂任命他为设计室主任。

  回顾往事,艰苦自立是陈伯余发绣人生成功的秘诀。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国家的政策是搞活经济,鼓励有才干的人士下海经商,陈伯余便萌生下海闯一闯的念头。而真正让他下定决心出来创业的是厂里陆师傅的一句话:“你这么好的手艺,为什么不出来自己干?”从陆师傅那里,陈伯余了解到,有很多苏州的工艺师已经出来做个体经营户了。

  在认真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陈伯余私下开始了接活的尝试。正如所预料的那样,他做出的发锈作品深受客户喜爱,慕名求绣画者络绎不绝。几年后,陈伯余毅然辞去了工艺品厂的工作,在政策的支持下借着经营商店的名义,领到自己的第一张营业执照。他在寺街盘了一间不算大的门面,东台第一家私营发绣店就开张运行了。与其他个体户经商途径有所不同的是,陈伯余始终没有依靠低价竞争赢利,而是一直以细节取胜,品质赢人。

  “发绣本来就是一门艺术,压低价格势必会导致粗制滥造。”这是陈伯余常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手工技艺产业,在经营管理的细节上他处处讲究精致化。从材料的选择到图案的设计再到手工的技艺等,无不体现精益求精的理念。

  钻研技艺在传承中创新

  发展到1995年的时候,从工艺品厂脱离出来开始走个体私营路的人越来越多,台城经营发绣的门面也如雨后春笋。从一家独大到数十家簇拥竞争,按常理来看生意应该坎坷而艰难,但陈伯余说他非但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市场比以前更广阔了。

  在东台发绣这行里的人都知道这样一件事:在一次活动中,有位南京理工大学的教授拒绝陈伯余的一位客户赠送的发绣,理由是“这种发绣作品家里多得放不下。”但当看到陈伯余的一幅发绣作品时却爱不释手,如获至宝。

  1996年陈伯余创办东台嘉丽发绣厂,期望做大做强东台发绣产业,将发绣打造成为东台城市名片,力争融入现代社会生活,走向世界。为此,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为解决资金短缺困难,他用自己的房子作抵押到银行贷款;为拓展市场,他注册“嘉丽发绣”商标,连续10年赴马来西亚、德国、法国、瑞士等国家及台湾地区进行艺术交流,让东台发绣在国际市场所占的份额不断扩大。

  与此同时,陈伯余继续钻研和磨练发绣制作技艺。在发绣作品设计创作中,他将图稿设计和制作工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在发绣工艺传承创新方面取得了成功。让传统墨绣创新研制成彩色发绣、双面发绣、双面异色绣、双面异色异样绣、发绣长卷、胎毛绣、微发绣等,开创了发绣工艺新境界。

  创作精品推动行业发展

  发绣艺术在传承和创新中闪耀光芒,东台发锈行业也在磨练和发展中成长壮大,造就了一大批像陈伯余这样的刺绣艺术大师和刺绣艺术人才。

  东台嘉丽发绣厂专门从事发绣的研发和生产,先后培养发绣绘画设计人员20多名,助理工艺师10名,工艺美术师8名,高级工艺美术师2人,盐城市工艺美术大师1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1人,培训绣娘400多人。解决安排下岗职工再上岗、再就业和创业的前后达100多人次。

  嘉丽发绣厂的绣娘韩亚凤在陈伯余的精心培养下,发绣作品先后获国家级、省级金奖10多个,赴10多个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2017年9月荣获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传统技艺技能大赛(刺绣项目)第一名。她撰写发表发绣技术创新等方面论文3篇,先后获盐城市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江苏省传统技艺技能大师、江苏省巾帼建功标兵、江苏省技术能手等荣誉、2020年8月获江苏省“三带”名人等称号。

  陈伯余矢志不渝地追求发绣工艺作品的传承与创新,年年都有新题材的作品问世,为东台发绣走出东台、走出江苏走向全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作品在全国工艺美术行业得到广泛赞誉,他曾带着《康熙御制耕织图》等发绣作品,先后走进中央电视台的“欢乐中国行”、“寻宝”栏目,获得专家一致赞誉,被评为国家级优秀作品。

  2018年江苏文化嘉年华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隆重举行,陈伯余携发绣代表作品《郎世宁百骏图》参加展览。该作品结合绘画与刺绣技艺,百匹骏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其艺术性与收藏价值引得观众驻足拍照。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在发绣展位前,听了陈伯余的介绍,惊异于发绣巧夺天工的技艺,连声赞叹。

  《郎世宁百骏图》被估市值不低于800万,被专家评为国宝级作品,发绣长卷宽120cm,长1500cm,堪称当代发绣长卷之最。绘绣此幅发绣《百骏图》耗费上千种色发,百余斤精选发丝,运用几十种针法,9位绣娘历时五年完成,再现了原作画卷的艺术魅力,达到了极佳的艺术效果,使之成为具有典藏意义的发绣精品。陈伯余还先后向全国各地捐赠发绣作品8幅,价值近百万元。

  陈伯余曾应邀赴马来西亚、法国、比利时、德国、瑞士、俄罗斯、美国等十几个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为发绣艺术走向世界,促进中国文化艺术的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随江苏工艺美术考察团赴欧洲六国考察期间,陈伯余制作的发绣长卷《姑苏繁华图》《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欧洲博得众多学者、艺术家、教授的高度贊賞。30多年来,他创作的发绣作品曾多次获得上级嘉奖,先后获得国家级大赛金银奖30多个,发表获奖学术论文5篇。

  “别人画不出来的,你要画得出来。别人能画的,你要画得更好。”近年来,陈伯余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打造发绣精品上,力求做出传世之作。陈伯余仍一直坚持在绘画一线,亲力亲为,绘制这么多幅画,从来没有画错过一笔,扎实的画工令人惊叹不已。除了钻研作品,陈伯余还致力于传承东台发绣艺术,他总是挂在嘴边说:发绣手工艺术是瑰宝,我要让发绣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发绣,推动发绣业迎来更加生机勃勃的新春天。

  (据江苏工人报消息 江苏工人报记者 刘蕾蕾 通讯员 胡朝阳)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