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26 21:04 | 来源:三门峡日报 2021-12-21 06:39 | 查看:687次
文/本报记者 马占方 葛洋 图/本报记者 杜杰
虽值隆冬时节,三门峡却“暖意”融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宣讲团成员奔赴企业、学校进行宣讲,座无虚席;身穿红马甲、手拿小红旗的志愿服务者守在街头巷尾,服务群众;市区兄弟俩两次跳水救人的事迹引发无数网友点赞……“天鹅之城”崇德向善的氛围分外浓厚。
“十四五”开局之年,尤其是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特色文化、红色文化,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崇德向善的新三门峡正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天鹅之城”崇德向善,蔚然成风,涌现了一个又一个先进典型。为了引领崤函儿女学模范、当好人的社会风尚,我市先后建起了劳模一条街、好人广场等展示、学习场所。
以学育人凝聚民心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我市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掀起“大学习”热潮,形成“大宣讲”局面。
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市委书记刘南昌带头到三门峡社会管理学院上思政课。全市各级党委(党组)通过理论学习中心组、专家辅导、体验式教学、读书分享会等多种形式学习,开展“第一议题”1.98万次、中心组研讨交流5070次,不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以学育人,新思想激发强大力量。我市充分发挥党校、党史办以及高校等优势,组建专业宣讲团;发动先进模范、英烈后代等组建百姓宣讲团,开设《社科专家说党史》等党史微宣讲栏目,开展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讲4088场次,受众36.3万人次,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崇德向善,凝聚人心。我市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纳入全市“十四五”规划,坚持把文明城市创建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战略部署,列入党政年度重要考核内容,压实各级创建单位责任。今年1月1日,《三门峡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促进文明行为从“软引导”向“硬约束”转变。为推动条例贯彻实施,我市开展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家庭“六进”活动6000余场次,宣传普及群众73.5万余人……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一次次精彩的宣讲,是一场场热烈的研讨,真正奏响了崤函大地最嘹亮的时代主旋律。
▲人人争做志愿者。
以文化人形成合力
传统历史文化是崇德向善的“良田沃土”,优秀文化让崇德向善氛围更加浓厚。
仰韶文化大放异彩。今年10月,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在我市成功举办,习近平总书记发来贺信,殷殷嘱托汇聚起坚定文化自信、创造历史伟业的强大力量。
黄河文化传承根脉。我市着力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举办了27届黄河文化旅游节、第五届老子文化论坛,组织撰写出版“文化三门峡”系列丛书以及《三门峡通史》《崤函古道与文化传播》等各类重点书籍,弘扬黄河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红色文化持续提升。我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有效带动社会资金推动陕州地委旧址等全市50余处党史遗址保护提升。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灵宝市窄口水库纪念馆等单位被命名为国家级或省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切实把红色资源保护起来、挖掘出来、讲述开来、传承下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在渑池县刘少奇旧居诞生,党员干部纷纷前往开展体验教学,在历史和现实的对照中洗礼思想、淬炼忠诚。
▲我市原创蒲剧现代戏《布衣英雄》演出剧照 。本报记者 张朝峰摄
文艺精品不断推出。开展三门峡市“出彩河南人”楷模发布厅“最美人物”发布活动,策划《崤函青年创业故事》《凡人星火 奋进脚步》等新闻报道,以暖新闻形式弘扬社会正能量;以军史布衣第一人——陈廷贤为原型创作的蒲剧《布衣英雄》,获省戏剧文华大奖并在省人民会堂演出,让崇高的信念力量直抵人心;以先进模范为原型,推出电影《铁拐》《大山的儿子》等文艺作品数十部,让人见贤思齐、精神升华。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我市开展“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消夏音乐季活动140场、农村电影放映6604场、“红色文艺轻骑兵”入百村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场;面向全社会举办全国“百名百幅”书画展、全国诗词楹联大奖赛、“百年风华 人民至上”主题摄影展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百姓生活,激扬社会正气。
▲消夏音乐季惠民演出。本报记者 张朝峰 摄
以德润人倡树新风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我市注重以德润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培育。
今年11月5日,三门峡市“爱心之家”志愿者协会会长孙梅丽荣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受到市领导接见并参加全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座谈会交流经验,彰显了我市对先进典型的尊崇,引导崇德向善、明德惟馨的良好风尚。
我市连续开展了十三届道德模范和三门峡好人评选活动,推出了大批先进典型。2021年,全市4人荣登河南好人榜、7人获评河南省“防汛救灾身边好人”、6人荣登河南省“乡村光荣榜”。我市还持续组织36名新时代宣讲师开展220次宣讲活动,受益群众6万余人。
我市是全国较早为道德模范发放补助金的城市。2017年以来,我市累计发放道德模范补助金、慰问金130余万元,对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典型给予政治上关心、政策上关照和生活上关怀。灵宝市还采取对道德模范“送匾上门”的方式,让付出者有得、有德者有得。
在乡村发展中传承弘扬传统美德的力量,我市在全部行政村推行“星级文明户”认领创建,引领乡村文明“星”风尚。探索设立“文明实践基金”和“文明超市”,开展文明积分兑换活动,让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得荣誉、享实惠。
如今,漫步在三门峡,一个个休闲公园、广场游园变身好人广场、好人公园。群众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即可阅读“网上好人馆”资料。先进典型的美德善行,与城市建设发展交相辉映,彰显出三门峡思想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情暖人弘扬美德
鲜明的导向机制,便捷的选树机制,广泛的宣传机制,有效的帮扶机制……我市涌现了一个又一个先进典型,引领着一批又一批崤函儿女崇德向善。
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卢氏县中医院原党委书记曹禄生、全省检察干警学习的榜样——卢氏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马玲玲、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铅球比赛金牌获得者——三门峡籍运动员庞宝龙……一大批先进典型构筑起我市精神文明高地,激发出澎湃的正能量,指引着崤函儿女向上、向善、向美。
在榜样的引领下,崤函大地处处活跃着志愿者的身影。灵宝市故县镇卫生院彭露露和同事一起,用3天完成了全镇约3万人核酸检测任务,和3年前那次被《人民日报》点赞的“跪地救人”善举一样受到赞扬,叫响三门峡抗疫精神。中国好人、河南省道德模范宋振廷积极投身今年夏天郑州、新乡的防汛救灾中,贡献了三门峡志愿力量。我市参与无偿献血近40万人次,献血量130余吨,连续10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荣誉称号……
▲献出一片爱,温暖千万家。
美德义行在我市蔚然成风。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8个、所81个、站1320个;建成学雷锋“文明使者”志愿服务站1288个;注册志愿者33.49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6.45%,广泛开展扶贫济困、社会关爱、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活动,崇德向善的新风尚在我市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一座城市昂扬前行,离不开强大的精神支撑;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离不开丰润的道德滋养。立足新起点,我市持续打造崇德向善的新三门峡,凝心聚力、砥砺前行,绘就更加美丽的城市画卷。
黄河三门峡 靓丽风景线石旭民
声明:本公号原创文章谢绝媒体转载。如经授权转载,请于文章开头注明“来源:三门峡日报微信公众号(ID:smxrbweixin)”。
责编:徐伟 责校:李建新
新闻热线:0398-2981057
法律顾问:河南宇萃(三门峡)律师事务所
赵双良 胡 彬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