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礼:一锅一铲,炒出热血人生(图)

发布时间:2021-12-26 12:14 | 来源:中工网 2021-12-25 08:20:42 | 查看:3435次

日前,记者来到浦东金桥创客天地,采访白手起家的“草根”创业者卓礼。如果不看照片,难以想象眼前这位气质儒雅、文质彬彬的眼镜男曾站在街边炒了十年的面。他的故事里,充满了街边的烟火气,也凝聚着梦想发芽的奋斗人生。

摄影 贡俊祺

  偷师成才摸索出路

  炒出自己第一桶金

  “我第一次来上海的时候才17岁,兜里就45块钱。”2002年,想着来大城市闯一闯的卓礼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从老家徐州来到上海,没有学历、没有技术,年轻气盛的卓礼处处碰壁,两年后又离开了上海,考出一张B照开始转行从事货运行业。

  “我开货车那两年,把整个中国地图都快走完了。开过最长的路,爬过最高的山,经历了不少事,2008年,23岁的卓礼回到了上海,跟着朋友卖起了水果。

  嘴甜又麻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卓礼将朋友的水果小摊打理得井井有条,朋友鼓励他自己做生意,然而5000元的水果本金、2-3万的进货二手车吓退了这个口袋里没多少钱的年轻人。

  “也就是这二十天卖水果的日子里,我每天收摊了就找马路边一对卖炒面的老夫妻买面,当时一碗面5块钱。我想这个生意比卖水果更小呀,买两个轮子、弄块木板拼两个灶台。”萌生出这一念头后,卓礼每天买一碗炒面,端着碗在老夫妻的摊头前站上两三个小时,研究炒面的方法步骤。“我回去以后拿个本子写,第一步点火,第二步烧锅,第三部倒油放面。”

  偷师学技成功后,卓礼在家不停地翻锅、炒面、炒饭,练习了3天,用借来的2000元钱搭好平板车,卓礼的炒面小摊出发了。

  每天中午11点进货,中午开始备菜,蒸米饭、煮面条。下午4点左右出摊,量足价廉。为了迎合五湖四海不同口味的人群喜好,口感又做过改良中和,这碗热气腾腾的“实在”小面深受周边上班族与居民的欢迎。

  做的是夜宵生意,卓礼的小摊往往要凌晨一两点才能收摊,生意好时甚至忙到凌晨四点。“我已经熬了十几年的夜,每天就睡五个小时。”在锅铲碰撞的“叮当”声中,卓礼炒出了自己的第一桶金,“我们那时候卖炒面确实很赚钱,生意最好的时候我跟我老婆两个人一天能炒500份。”

  慢慢赚到钱以后,卓礼将老婆孩子和父母一个个从老家接到了上海,渐渐扎根于此。“推车推了五六年,天天出摊,就第一年回了老家过年,后面再也没回过家。”每年的大年三十到初六是卓礼休息的日子,5年一共休息了30天,哪怕狂风骤雨他也始终坚持出摊。卓礼回忆起过往艰难的打拼岁月,“下暴雨马路上的积水到膝盖那么深,回家以后从小腿到小指头泡得发白,第二天上午跳着脚去进货。”

  从推车升级品牌

  4家炒面店服务社区

  记者跟随卓礼来到浦东新区源华路与金高路路口三角花园边上,指着路边有些塌陷的地面,卓礼有些自豪地说:“我就在这个位置站了5年,你看是不是跟其他地方还不一样。”

  距离路口30米左右的后方沿街商铺上,正是卓礼的第一家“炒面郎”实体店。

  “炒面郎这个品牌是我2017年注册的,我以前叫“叮当炒面”,因为那时候穷得响叮当,后面改名叫过“又见一面”,因为吃炒面的很多顾客下班了或者吃夜宵都会来我这里,我总是说,咱们又见一面。”

  自从创业之路渐渐顺利后,卓礼平日去店铺多以巡视检查为主,但是炒面的手艺早已长在了他的脑子里。

  采访当天,卓礼盛情邀请记者品尝一碗店里的招牌炒面,炒面的厨师是一名刚招进来3个月的年轻小伙。起锅热油,小伙还未倒入炒面,卓礼便眉头紧锁,洗手戴口罩走进厨房间。

  接过锅铲,卓礼先清理锅内的焦屑,单手打蛋,再抓一把豆芽放入锅中,“面呢,没事的时候就要备一点放在边上。”他一边说一边抖动着炒锅,“如果一下来10份你一个人怎么做?炒菜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这不是炒,是拌!”

  卓礼左手握住锅柄上下快速颠勺五六次后,右手抓起一边灌在饮料瓶里的调料,瓶子在空中垂直落下的一瞬间,抓紧瓶身往锅中“呲”一圈,一套动作行云流水,甚至没有耽误教育员工。

  短短几分钟,面就出锅了,酱香味扑鼻而来,品尝一口,是许久未尝到的“街边烟火的味道”。这样一碗“卓郎招牌炒面”的价格是14元。

  卓礼旗下的4家炒面郎店铺以社区店为主,基本都坐落于菜场门口、小区周边,每天营业到凌晨两点,一天能卖出200多份炒面。如今,这样的价格并不算高,卓礼也坦言:“薄利多销,算上租金人力,炒面店赚得不多。”

  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劳动致富最光荣

  近些年,抱有“我要看看自己能做出多少事情”,卓礼还开了饭店、做起超市、倒腾红酒交易、开了产品贸易公司、投资房地产,多年打拼中逐渐积累下了不少家产。

  2017年,在创业上遇到瓶颈期的卓礼听说了浦东新区金桥创客中心有一个有关创业问题的读书会,充满兴趣的他立刻报名参加,并在读书会上遇到了浦东新区现代产教融合促进中心主任李俊宝。李俊宝告诉他,“贸易谁都能干,炒面是颗金种子。”

  “疫情以后很多人失业,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去做一些基础工作,那些像我一样没技术没学历的人怎么办,只能自谋生路。”卓礼反复强调,“炒面郎”其实只是一个品牌名字,他更想传递的是品牌背后那一碗有温度的炒面,让在外打拼的人能够从这碗热腾腾的炒面中感受到情怀,让制作这碗炒面的劳动者能够生存下去。

  目前,一家可以堂食的标准炒面店会配备4名工作人员,地摊店则配2人,招聘无门槛,月收约7000元。四家炒面店目前一共11人,饭店一共26名员工,有不少跟着卓礼五六年的员工已经提拔成为管理层,最初收留卓礼在水果店帮工的朋友也早已加盟了卓礼的团队,跟着他干起了事业。

  “以前招人用人的时候,我就想着怎么让他干最长的时间,拿最少的工资,但现在我想的是每天怎么刺激员工拿更高的工资,现在我的炒面师傅最高的一年能拿20万。”从要求苛刻的老板到如今希望给员工创造更大的价值的品牌创始人,在卓礼看来,还是与他的自身经历息息相关,“我曾经也是一个让国家、让家庭很头痛的孩子呀,不读书,长大了也没有生存的技能。也有很多像我一样的人,他们怎么办呢?”

  虽是“草根”出身,卓礼说道:“我现在有一个企业家的梦想,想要承担出更多的社会责任。明年我计划做一个炒面郎的培训学校,接下去,我不仅要做好品牌,还要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把咱们这个餐饮行业做得更好。”

  (据劳动报消息 梁嘉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