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2-03 16:45 | 来源:中工网 2020-11-25 10:45:13 | 查看:471次
从维修电工到名动海内外的高铁调试大师,罗昭强从未停止攀登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冰
“我们研发的新一代‘复兴号’高速动车组模拟实训系统正在进行最后调试,本月就要结项。除了手头几个创新项目,作为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轨道车辆技术赛项的裁判长,我还在为下月即将开锣的这一重大赛事做各种前期准备工作……”这段时间,罗昭强忙得不可开交。
罗昭强,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中国中车首席技能专家。10多年前,他还是一名崭露头角的维修电工,如今,他已成为名动海内外的高铁调试大师、工人发明家,相继捧回了中华技能大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并光荣当选为全国劳动模范。
弹指一挥间,时光在大多数人手里匆匆如流沙,为什么在罗昭强的生命里一次次打出耀眼高光?“人生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攀登,不断为自己制订新的更高目标,并坚韧不拔地去实现”,这,或许就是他成功的关键。
“耐住寂寞,学会把冷板凳坐热”
罗昭强从不讳言他刚入职时“受挫”的糗事——
那是1990年,罗昭强以全班第一的成绩从技校维修电工专业毕业,上班头一天,雄心勃勃的他,却被兜头盖脸浇了一盆冷水:“当时有台立车出现故障,我主动请缨前去修理,在现场蹲了一上午也没弄好。但师傅来后,只见他在一个螺丝上拧了两圈,故障就神奇地消除了!”
挫折,让懦弱者消沉,让坚强者奋起。此后,业余时间,这个18岁的小伙子不是泡图书馆,就是泡书店,甚至每天骑两个半小时自行车跑到其他企业义务当“小工”,只为广泛学习电子、液压、机械、编程等10多门学科的知识。
“当工人,就要当一个好工人;学技术,就要把技术学精。”罗昭强说,“当时,我的人生小目标,就是走在车间通道上,能对身边的电气设备原理了如指掌,可以挺胸抬头走过。”
有志者事竟成。14年后,罗昭强首次参加中国北车技能大赛,一举夺得维修电工组冠军。而他的手机号,早被公司各部门设置成呼叫快捷键,因为大家都知道,“只要罗昭强在,就没有修不了的设备故障”。他,就是长客股份4000多台(套)一流制造装备最权威的“全科医生”。
“耐不住寂寞不行,人生就是修炼自己的过程,要学会把冷板凳坐热。”罗昭强的话语充满哲理,这是他实实在在的职场感悟。
“想要做成点事儿,就必须对自己狠一点”
谁也没想到,步入不惑之年,罗昭强竟做出一个大跨度的新决定:改行去当车辆调试工。
“维修电工在公司是辅助工种,如果在长客干了一辈子,却没有亲手制造高铁,会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罗昭强说。
已然40多岁的人了,“而今迈步从头越”,谈何容易?何况,动车组调试处于高铁制造的核心地位,作为调试工,要能找出并医好车辆存在的所有显性和隐性疾患,让车辆以最佳状态生龙活虎地上线运营,这意味着必须对高速动车组涉及的所有技术门门通晓。
“当时,我的目标是,调试的每一列高铁零隐患,保证每一列高铁安全优质出厂。”为达成这一目标,罗昭强拿出他一贯的疯魔劲儿,从“学徒”重新做起,49道调试工序,一道道跟、一点点学,手机、Ipad里存满了资料,每天早晚坐班车时他都在背图纸。
“无论从事哪个工种,干,就要干到顶尖儿!”经过疯狂充电,仅用了半年多时间,罗昭强便以惊人毅力完成了人生又一跃,从“设备医生”成功转型为“高铁医生”,并后来居上,凭借一身列车故障判断和逻辑分析绝活,成为业界首屈一指的高铁调试大师。
“一个人想要做成点事儿,就必须对自己狠一点。”罗昭强对记者笑语。
“前面已没有路,唯有靠创新开出一条路”
“新时代技能人才,不仅要埋头苦干,更要会抬头创新。”在罗昭强看来,一名技术工人最重要的飞跃,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能够善于创新创造。
创新,可谓罗昭强持之以恒追求的目标,而超高的技术水平,为他在创新的舞台上纵情腾跃,提供了坚韧的撑杆。还在7年前,他就开创了“由蓝领工人主持的研发项目获北车科技成果奖”的先河。去年,其创新项目“高速列车整车调试环境模拟技术及应用”更是荣膺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在今年取得国际专利授权。
“这一发明能再现真车各种功能、模拟各类运行故障,不仅大大降低了使用价值上亿元的高铁实车来培训调试新人的风险,而且可提升培训效率5倍、提升调试工序效率20%。”罗昭强告诉记者,他们刚开发出的新一代“复兴号”高速动车组模拟实训系统,就是对该项成果的全方位“再升级”,这套技术现已申报发明专利16项。
当前,罗昭强还在率队全力推进智能化高铁调试系统的研发。他说:“中国高铁已经实现领跑,我们面前已没有路,唯有靠创新开出一条路。”
这些年来,罗昭强平均每年都有十七八项创新成果,为此,他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在工作室鏖战到天光大亮。“创新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每当看到自己的创新成果能为企业破解难题、为中国高铁创造价值,比给我任何奖励都开心。”罗昭强的话,发自肺腑。
另一件让罗昭强感到非常开心的事,是在他倾情传帮带下,很多徒弟已经成长为技术能手、创新好手。这也正是他孜孜以求的又一目标:“打造一支技术高超、勇于创新的高端调试人才队伍,集众智汇众力,确保中国高铁这张‘金名片’持续闪亮。”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