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守才:“大国工匠”的坚守与传承(图)

发布时间:2021-12-03 15:39 | 来源:中工网 2021-12-02 08:25:00 | 查看:840次

凌晨5点多,江苏宜兴均陶工艺厂还是一片寂静,但是办公楼二楼的大师工作室的灯已照常亮起,这里是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李守才的工作室。从艺四十多年来,早到晚退是他的工作习惯。作为均陶行业的领军人物,李守才身上有着无数的光环,从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到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授予“大国工匠”称号,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他几十年如一日对均陶艺术的坚守、传承、创新、引领。

  出生于1954年的李守才,18岁便进入宜兴均陶工艺厂学艺,经过数十年磨练,在全面掌握大拇指堆花各技法的同时,也掌握造型设计、窑温烧制、配釉、色坭、施釉、装窑等一整套工艺,被誉为全国陶瓷艺术界的“堆花艺王”。

  1985年,李守才接受了厂里下达的一项特殊任务:为无锡锡惠公园制作大型壁画“九龙壁”。“九龙壁”长27米、高4米,需用144块陶板拼合起来,其制作完全要靠堆塑技法来完成。创作中,李守才大胆地将堆塑艺术用于堆花艺术,终于突破传统,创出了“半浮雕堆贴法”,增强了九龙壁的层次感和立体感。当“九龙壁”创作完成后,李守才继续探索前行。1991年,他前往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工艺美术系学习,多次到北京故宫参观,从中汲取创作养分和灵感,创出了“立体浮雕堆贴法”。之后他又大胆借鉴剪纸、木刻、石雕、仿青铜器等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进一步丰富了创作技法。他数年研究,推陈出新,拥有国家知识产权专利20多项,开创了均陶日用陶器转向艺术陈设陶的先河,在传统均陶平堆饰手法的基础上,向半浮、浮堆与累雕相结合的多种技艺发展。这一系列的艺术突破,大大丰富了堆花工艺的文化内涵,使堆花艺术愈发迷人。他先后赴、香港、台湾、韩国、美国作文化艺术交流,并现场展演均陶堆花技艺,推动了宜兴均陶宣传和传播。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南海紫光阁、美国旧金山博物馆收藏。

  “诚信做人、诚信作品”,是李守才从艺的座右铭。1987年,李守才接到帮中南海定做两套均蟠龙陶台的订单,在多次尝试中,硕大的台面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缩釉。为了更好地在中南海展示宜兴均陶艺术的魅力,李守才花半年多时间,先后创作了十套均蟠龙陶台,最终选出完美无瑕的作品送往北京。

  几十年来,李守才不仅自己始终坚持做到这一点,还要求徒弟们严守这条底线。有一次,他的徒弟、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杨俊接到一对高1.2米松鹤朝阳瓶的订单,她精心创作了半个月,最终出窑时作品胎体表面却出现了细微的惊裂纹,再次尝试依旧如此。因为创作付出的精力已远远超过客户所支付的货款,懊恼的杨俊想放弃这份订单,或者干脆拿有瑕疵的作品交差。得知这件事后,李守才不仅和杨俊一起寻找失败的原因,还用自己从艺几十年的经历告诫她,诚信的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上世纪90年代末,均陶行业陷入低谷,均陶艺人纷纷改行,300多名艺人最终只剩50余名。这些往事让李守才深深懂得加快均陶技艺薪火传承的重要性。他专门建起了师徒微信群,对已自立门户的徒弟进行指导。除了线上交流,李守才还常常“不请自到”。去年,在第三届全国陶瓷职业技能竞赛总决赛前夕,他特意赶到徒弟吴娟家中,帮助反复修改参赛作品《鸿运当头》的构图。最终,吴娟在比赛中赢得“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

  通过几十年的培育传承,李守才为宜兴均陶企业培养100多名技艺人员,其中多名徒弟已经分别晋升为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工艺美术师。

  (据江苏工人报消息)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